張勇
摘要: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是其壓力過大的一種表現,調適教師職業倦怠可視為教師透過職業壓力訴求以獲得關注的一種構建方式。 通過教師職業壓力的積極認識、以教師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 需要堅定教師職業成長的積極立場、對教師和學生秉承學習及傾聽的理念以及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愿景,不斷強化和完善 管理水平。
關鍵詞:教師職業倦怠;職業壓力;管理水平
教師職業是一種壓力程度頗重的職業。 隨著教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教師的職業壓力與日俱增, 重視并調解教師過度的職業壓力,有效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可視為一種合理性的管理舉措之舉。
一、教師職業倦怠調節的合理路徑
一方面,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與學校管理有關,另一方面,教師的職業倦怠又可以反過來促進學校的管理,制定合理性的舉措,有效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并且獲得了教師的認同,這種合理性的舉措主要有:以教師職業壓力的積極認識、以教師為本的民主化管理以及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三種方法。
1.針對教師職業壓力的疏解調適
教師職業壓力的產生是教師外在環境與其內在個性彼此影響的結果。在管理上改變教師的外在環境,減少其壓力源,是調解教師職業壓力的緊要方面。但眾所周知,教師目前工作的外在環境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有所改善,對很多人而言,壓力是可怕的,認為人只要面對壓力就會產生心理障礙。但也有人認為壓力是逐漸積累起來的。只要劑量合適,壓力是很健康的刺激力量。因此學校管理者除了提升自身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還得轉變教師意識,讓其明白在相同的壓力和環境下,并非所有的工作者都會出現職業倦怠。壓力是一種刺激物,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會有壓力,但適宜的壓力可轉化為工作的動力,過大的壓力才可能影響到身心健康。同時,壓力又是可以調適的,如果察覺自己的壓力過甚,就要采取措施來應對。然而,壓力應對并不等同于從根本上消除壓力源,總的說來,學校管理者應對職業壓力的策略分為兩類:一是讓教師學會采取適合自己特點的方法緩解壓力,并從有利的方面看待壓力;二是要尊重和關心教師,并加快學校在心理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然后教會教師使用緩解技術疏導自己的心理。
2.以教師為本的民主化管理
教師的職責為教書育人,其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于其教育對象的生命性、發展性與差異性,教學的復雜性使得教師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以教師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的提出,符合現代教師的心理需求。有助于獲得教師的認同感。對教師來說,人性化的管理對緩解教師壓力有積極的影響。實施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求學校管理者對教師進行情感化管理,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注重教師的內心需求。比如:按照教師情感的可塑性、傾向性和穩定性等特征去進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能激發出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清除他們的消極情感。對教師進行民主化管理。首要要建立民主的學校領導管理體制,然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并集思廣益。再次學校管理者要鼓勵教師學會自我管理。按照學校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先自主制定計劃,然后把控自己的行為,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還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去實踐和推進文化管理,使教師產生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
3.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
管理既要講究科學,又要講究藝術。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實施教育教學過程管理的根本保障,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管理中既是被管理的客體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要處理好這種主、客體之間的關系,靠的是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這是實施教育教學過程管理的關鍵所在。學校管理者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并在管理上注重引領式管理、精細化管理以及過程式管理,切實解決中小學教師待遇不是很高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諒、信賴以及幫助他們。
二、改進學校管理,消解教師職業倦怠
1.堅定教師職業成長的積極立場
當前,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社會都對教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其知識能力、教育創新和管理能力。因此,學校管理者必要關注教師的職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緩解教師由于能力不足引起的職業壓力,才能令教師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使其體會到成功和快樂。教師職業的成長既是一個實踐應用的過程,也是累積并提升的過程。為了改變把教師專業發展當作一種實現學校教學質量飛躍工具的錯誤傾向,應根據學校的特點,推行多維又實在的校本培訓。如請專家講座、專項培訓、U-S教師共同體建設等,還不妨引領學校創立自己培訓教師的校本模式,如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動員教師共同協作講課、號召教師團隊協作科研等,不僅能消除教師想進修,而崗位離不開的沖突,還可以提高教師在教學、科研上的專業能力,增強教師的自信心,進而調適教師的職業壓力。
2.對教師和學生秉承學習及傾聽的理念
一個優秀的學校管理者通常是擅長學習的。他們除了向理論和社會學,還可以在實踐應用中學,向前人或者前輩們學,向師生們學。尊重并誠摯地聆聽師生的主見,不僅能吸取多樣的建議,還可以與師生之間建立友好信賴的關系。此外,還應明白教師在教學上、學生在學習上成長的重要性。了解師生的系列情況一般采取的方式便是聽課,而聽課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檢查,對 學校管理者而言,是深入教學管理的一種方式。這不僅能有效分享教師好的教學經驗,也能觀察到學風如何,還能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教師在教學上合適的改進意見。第一,監識性地聽課。這主要針對新入崗和剛調來的教師,便對他們進行最基本的了解,尤其是他們的教學水準方面。第二,一般性地檢查聽課。這種檢查聽課的目的在于發現教師教學上的問題并及時提出合適的改進意見。第三,實驗性研究聽課。首先是組織教師們開展一同展開討論,合作學習,最后提出相關的改進意見。
3.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愿景
學校管理者要平等的與教師們多溝通、交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校管理規章的制定和實施,多建言獻策。要實現整體氛圍的和諧和個體心情的順暢,建立和諧的干群關系和良好的輿論氛圍。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學校管理者除了對教師倡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要讓學生明白:是老師們的辛苦勞作,給了自己文化知識的啟迪和成長,務必要珍惜老師們的付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好好學習。只有師生互敬互愛,才能創造出和諧的學習環境和師生關系;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們互相關心和幫助,讓大家都能感受和諧校園里的溫暖。只有學生擁有積極的情感,良好的心態,寬以待人,才能創造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的環境,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從而建立和諧的生生關系。在學風和校風的建設上,學校管理者要倡導一種朝氣勃勃的團隊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學習作風,并讓教師明白:只有講求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的班風和刻苦勤勉的學風,才能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沐春風,悄無聲息地引領他們為了美好的理想而全力拼搏,從而創造出和諧的教育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