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文俠
摘要:中學音樂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大部分學生習慣性地以為音樂課就是娛樂課,一些學生會直接要求老師放音樂聽,看電影,不要講課。對于學霸孩子,音樂課就像是自習課,這種現象一直存在至今。中學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是,教材中的內容有很多內容難以引起學生的興學習趣和心理上的共鳴。中學音樂教材應該捉住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及持續影響力。音樂課堂出現教學難,管理難,也很難得到后續反饋,往往一下課,這些音樂學生是不會再聽第二遍了。音樂教學必須有后續的反饋,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后還會繼續聽,繼續了解,這才有意義,而不是只是上課聽一下,以后就不會再聽再欣賞。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音樂心理學;流行音樂文化
一、中學音樂教育培養的現狀
1.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學生的年紀普遍在12歲到18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類脫離兒童時期向成人進發的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處于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青年男女開始出現第二性征,開始萌發性意識,以及自我意識的發展。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男女由于生理心理尚未發育成熟,對前途比較迷茫,情緒波動較大且不穩定,多數伴隨著逆反心態,并開始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意識,脫離兒童對大人完全的依賴性。不同于小學生的天真活波簡單的情緒,此時青少年的情緒變得更為復雜。
2.中學音樂教育的培養現狀
中國應試教育遵循有用論,而那些與升學無關得音樂美術體育,受到了冷落。這也導致了許多小孩子從小失去了正確的美育教學。例如大部分學生習慣性地以為音樂課就是娛樂課,一些學生會直接要求老師放音樂聽,看電影,不要講課。對于學霸孩子,音樂課就像是自習課,這種現象一直存在至今。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很多沒有專業音樂老師,或者是語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的老師兼上音樂課,因此很多青少年沒有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素質教學,把音樂和美學納入了中考的范圍,音樂等藝術教學開始受到重視。現今,中學音樂教育中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音樂教材的選材,沒有很好地結合青少年心理特征。
二、中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反思
1.青少年沒有與課堂音樂形成良好的共鳴
現今中學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是,教材中的內容有些難以引起學生的興學習趣和心理上的共鳴。中學音樂教材應該捉住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及持續影響力。傳統音樂教材多數以高雅音樂,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為主,其中以古典音樂為首,但是很多沒有音樂基礎的孩子,讓他們學習古典音樂十分困難,再加上青春期叛逆得個性,這些音樂的審美水平往往高于學生。音樂課堂出現教學難,管理難,難引起學生興趣,難得到后續反饋的問題。講個小故事,某學生在電視的音樂頻道聽見演唱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歌唱家,第一反應是這個音樂真難聽,立馬換電視臺從而轉到演唱流行音樂的電視臺。我曾經詢問過其他同學,你們覺得民歌好聽嗎,大部分同學的第一反應是很難聽,無法欣賞。
問題出在這里,為什么無法欣賞,恰恰是這種主旋律的紅歌,古典主義音樂和民族音樂占據了整個中學音樂教育系統。而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通俗音樂卻被拒之門外。為什么青少年學生喜歡流行音樂,流行音樂能風靡整個中學校園,這和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征有很大關系,上文提到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叛逆,好動,情緒波動大,以及第二性征產生所萌發的情感。因此流行音樂的特點正好與青少年的心理情緒特點產生了同構。這就給青少年帶來了美的享受,快樂的享受。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中學生的手機播放器里面的音樂絕大部分都是流行音樂,而不是老師課堂上教的民歌,古典音樂等。
我曾經在中學當實習音樂老師,第一次上課,我選了教材上的《四季歌》作為講課示范。學生一開始很活躍,但是聽完音樂,我開始講音樂知識的時候有點后勁不足,反響平平,學生也不是和積極主動。我分析了一下此次課堂效果較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首先:音樂基礎沒打牢,很多音樂課都是欣賞和教唱為主,沒有過多涉及音樂理論。其二:歌曲比較難調動學生情緒,沒有很好地引起學生興趣。其三:是我自身的問題,當時的我是新手老師,教學經驗不足。 后來,我在課堂的結尾加入了一些現代音樂賞析,例如一些流行歌曲,影視音樂。這些音樂所表現出來的親情友情,關于夢想,拼搏的勵志歌曲,居然讓學生更感興趣。我覺得音樂教學要有后續的反饋,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后還會繼續聽,繼續了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才更有意義,而不是只是上課聽一下,以后就不會再聽再欣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覺得中學音樂教育必須引進新鮮血液。
三、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教學與建議
1.音樂教學內容應與青少年心理特點相吻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加入學生喜愛的,通俗易懂的音樂文化。傳統音樂文化應與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所以中學音樂教育必須做好兩個方面:第一,傳承好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古典音樂,傳統民族民間音樂,高雅音樂為主)第二,正確引導學生對現代音樂的認識。我認為要適當地加入流行音樂文化的教育,而不是回避和打壓流行音樂。
我們應該結合青少年心理特征選擇音樂教材。我們可以加入一些青春勵志的歌曲,因為青少年此時的心理還沒成熟,對未來可能面對的種種挑戰,自信心不足,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思想容易偏激,一些勵志歌曲能很好地引起他們的共鳴,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也會激發他們學習音樂地興趣。例如,當年在青少年中很受歡迎的一首歌《隱形的翅膀》,火遍大江南北得歌曲是一首通俗歌。音樂課堂應該加入一些通俗易懂大家喜愛的音樂,以此為例插入音樂專業知識學生會更能接受,逐步提高學生得審美層次。此外,也要注意把握好對于優秀傳統音樂,古典音樂的繼承,這是音樂課堂的基礎。把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起來,進行創編,做到正真地文化創新與繼承。當學生有一定基礎以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改編,對自己喜歡的一首流行歌,進行歌詞的創編,可以自己寫詞,或者講音樂同其他學科相結合,為古詩詞編曲,朗誦古詩詞改為說唱,把數學公式英語單詞等創編在曲中第。
縱觀現有的音樂教材,內容都比較單一,以傳統音樂,古典音樂為主體,現代音樂文化的介紹少之又少。當今社會流行音樂文化發展迅速,精華與糟粕并存。這時候我們應該適當地引入流行音樂教學,畢竟流行音樂比較貼合青少年的心理狀態,這時候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正視流行文化,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不是回避,這樣才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音樂觀。這樣才是適合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中學音樂教學。中學音樂教學必須符合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這樣的音樂課堂才能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饋,讓學生在課下也回味無窮流連忘返。而不是像學其他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那樣強制性地學習,這樣音樂就失去了原本的屬性。它應該是為中小學生,在緊張的學生生活之余緩解壓力,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形成良好健全人格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前、王次炤著《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2 頁碼118-129
[2]王北海、朱永北著《新編音樂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頁碼1-127
[3]曹理、繆裴言等《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 頁碼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