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
2017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披露了浙江省監委的首例留置案——臺州市原副市長陳才杰一案。陳才杰也因此成為十九大后,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首個被留置的副廳官員。
2017年11月8日,浙江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陳才杰受賄案,認定其受賄金額1066.48萬元;鑒于陳才杰有自首情節、立功表現,已退出全部贓款,認罪、悔罪態度好,依法可對其減輕處罰。最終,法院以受賄罪判處陳才杰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陳才杰被判刑時只有44歲,正值人生及事業發展的大好年華,讓人扼腕!那么,陳才杰為什么會走上犯罪道路呢?
公示期間未獲通過
出生于1973年的陳才杰,是浙江臺州溫嶺市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浙江省溫嶺共青團市委副書記、書記,溫嶺市釣浜鎮黨委書記,臺州團市委副書記、書記,臨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臺州市路橋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區長,臺州市政府秘書長、辦公室黨組書記。2015年7月出任臺州市副市長。分管市教育局、環保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衛生和人口計生委、體育局、廣電總臺、新聞辦、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污染減排辦公室、臺州高等教育區塊工程建設指揮部、“五水共治”辦(水環境整治辦)。
陳才杰一路走來其仕途順風順水,41歲就當上地市級的副市長,榮升為副廳級。不少熟悉陳才杰的人認為他勤奮好學,能說會道,有辦事的激情和闖勁,工作十分賣力,政績也較明顯,給他冠以“青年才俊”“政壇潛力股”等雅稱。2016年4月,陳才杰又獲升遷,在浙江省委組織部4月5日發布的“擬提拔任用省管領導干部任前公示通告”中,臺州市副市長陳才杰擬任臺州市委常委。然而,這一次陳才杰未能如愿,截至4月12日,與他一同公示的另三名成員均已在新崗位履職,而陳才杰“原地踏步”,沒有通過公示。獲知消息,陳才杰猶如當頭一棒,情緒一落千丈。
陳才杰升任臺州市委常委的公示未獲通過,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公示通不過,這種情況很罕見。”一時間,市政府大樓內議論紛紛。原來,在陳才杰公示期間,省公安廳在查辦其弟弟陳才強黑社會性質系列案件中,發現了陳才杰與其之間存在諸多可疑的經濟往來,因此將案情向省紀委、省委組織部進行通報。同時,公示期間,有群眾向省委組織部反映情況,認為陳才杰不宜擔任市委常委。由此,陳才杰的升任擱淺了。
2016年10月,陳才強因涉黑被懲處。老父母邊流淚邊拉著陳才杰的手說:“我們老了,你弟弟的兩個孩子就交給你了。你可得好好管管、培養他們,千萬別學他們父親的樣兒!”陳才杰泣不成聲地點頭答應,沒想到不到一年,自己也身陷囹圄。“父母已年近七十,身體都不好。我的犯罪,給這個不幸的家帶來了更多痛苦。每當想起他們拖著病體、倚門盼望的眼神,女兒偷偷在日記本里寫下的擔憂,妻子獨自承擔起家庭重擔,我就心如刀割。”陳才杰禁不住潸然淚下。
以弟弟名義入股賺錢
陳才杰案發后交代:“我父母只生養了我和弟弟,從小叫我‘多帶帶他。私下里,我也會批評他;但場面上,我多次出面違規幫他打招呼,嚴重違反了工作紀律,干擾了司法公正。”陳才杰回憶,一次弟弟在娛樂場所打架斗毆,自己雖因丟面子而惱火,但仍撥通了相關單位的電話,表示“希望他們關心一下”;2010年初,弟弟惹出更大麻煩后,陳才杰內心十分不安和恐慌,但出于不影響自己前程和保護家人的考慮,再次請托,希望“從輕處理”。
這兩個血濃于水的親兄弟在經濟上也存在密切交織——陳才杰始終將個人積蓄存放在弟弟陳才強處,用于經營并計息獲利,同時借用弟弟名義在其他企業投資入股賺取利潤。因此,“亦官亦商”的陳才杰,才會屢次利用職權在企業經營、土地出讓等事項上為弟弟提供幫助。
“如果我少些私心,對弟弟嚴格管教,他也不至于背著我,以我的名義在外惹事。對領導干部而言,管好家人,絕不是空話,這給我的教訓是慘痛的。”
臺州處于長三角經濟圈輻射區內,私人企業發達,經濟氛圍濃厚。目睹企業家、個體老板燈紅酒綠、物質優裕的生活,賺錢的念頭在陳才杰心中漸漸萌生。就如陳自己所說:“說心里話,一方面我想干事,另一方面自己也想賺錢。”正是這種“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的心理,讓這名曾宣誓要“兩袖清風廉潔自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年輕干部,逐漸私欲膨脹,一步步走向墮落。
2008年,在任臺州團市委書記時就認識的商人王某,第一次以“老朋友”的身份向時任臺州臨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陳才杰釋放了十足的“善意”。一天,王某來到陳才杰的辦公室,客套之后,邀請他投資入股自己在三門的船廠。“通過理財賺錢,讓生活過得更好些,你何樂而不為呢?”王某的說辭令陳才杰心動,出于規避心態,他與王某談妥,借用弟弟陳才強的名義入股。
就這樣,陳才杰忘卻初心,開始熱衷于追求金錢利益。2009年9月,陳才杰出任臺州市路橋區代區長。王某聞訊后大喜過望,深感自己在路橋的生意有了“靠山”,于是更頻繁地與陳才杰聯絡接觸,二人常在一起“小聚”。很快,陳才杰又在王某的提議下,向他人借款200萬元入股他所屬的一家公司,并由其弟弟和特定關系人代持股份。而后按照事先約定,陳才杰從王某處借得現金200萬元,歸還此前向他人所借的入股金。當年底王某將6萬元“紅利”通過陳才強交與陳才杰,說是意思一下。
“我總覺得通過第三者入股,被發現的概率很小,以分紅的名義拿錢,即使被發現,也只是違紀,算不上違法犯罪。”陳才杰在心里進行自我安慰。想得到別人的好處,就要替別人辦事,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2010年初,時任路橋區委副書記、區長的陳才杰授意土管、規劃、招投標等相關部門在路南二手車市場項目土地使用權的競拍條件中,增設有利于王某公司的資格條件。在陳才杰的鼎力相助下,競拍增設了后置條件,從而使王某公司以底價拿到該塊土地,王某喜不自勝。“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我只做到了親切,卻把最核心的清白給忘了。”此時的陳才杰已經喪失了紀律底線,法律底線也必將潰堤決壩。
收商人“紅利”1000萬元
陳才杰用“講義氣”說服自己動用公權力,為他人謀利;而賬戶中躍動的數字,則不斷刺激著他對金錢的欲望。2010年6月至11月,陳才杰打算改善居住條件,先后向王某借款共950萬元用于購買房產,并在購買第二套房產資金不足時,經與王某商定,又將950萬元借款中的120萬元以2.5分的月利率“反借”給王某,以所得利息支付按揭貸款。
作為“身邊人”的王某,對陳才杰“既想干事,也想賺錢”的心思了若指掌。在他眼中,陳才杰絕不僅是個聊得來的朋友,更是政壇一支“潛力股”,便決心好好“投資”,“放長線釣大魚”。隨著交往的深入,陳才杰與王某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鐵哥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再也難分彼此。2011年7月,王某以路南二手車市場項目土地增值分紅的名義,擲大手筆給予陳才杰1000萬元。當時,陳才杰有點“受寵若驚”,“王哥,這么大一筆錢,我有點擔心,我還真不敢收……”陳才杰半推半就。“啊唷,你我之間就不用客氣了。再說我們兩人的事是不會被人知曉的,你盡管收下吧。”陳才杰想想這倒也是,他就如數“笑納”了。用這筆錢陳“歸還”了此前從王某處借得的所有款項。經省價格認證中心認定,該地塊在2011年7月價值約為5261.75萬元,增值僅61.75萬元。
“2009年王某叫我入股時,我也掙扎猶豫過,但由于理想信念滑坡,腦子里想著賺錢,還是同意了。他給我‘分紅時,我明知不可能有如此巨額利潤,可因貪欲作祟,也接受了。”陳才杰后悔沒有把好“朋友關”,忽略了王某作為生意人的利益訴求,沿著他包裝設計好的路,越行越遠。“現在回想,他貌似幫了我很多,但也把我‘綁上了他的利益戰車,讓我聽任他的擺布。”到案后陳才杰嘆息說。
存僥幸清退贓款“劃清界限”
2014年的夏天,陳才杰睡得很不安穩。
那年8月起,國家審計署對浙江土地出讓收支和建設用地審批、征收等情況進行抽查審計。與陳才杰、王某密切相關的臺州路橋路南二手車市場項目等,也被隨機抽中劃定在審計范圍。時任臺州市政府秘書長的陳才杰憂心如焚,恰好他負責與審計組的聯絡、對接,借機緊盯審計組的一舉一動。“當時,我非常擔心自己的違法行為會暴露,就想方設法掩蓋事實。”那段時間,陳才杰、王某與陳才杰特定關系人,及其弟弟陳才強組成的“四人小組”頻頻碰面,他們商議將所謂“分紅”統一口徑說成“借款”,并以虛假還款形式,“結清”了1000萬元借款及利息。“那時,我內心深處還是想要這些錢,就沒有真退。企圖瞞天過海。”陳才杰坦言,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高壓態勢逐步形成,廉政教育深入開展,內心越來越不安,“心里像埋了顆定時炸彈,一有風吹草動,就吃不好飯、睡不著覺,整個人都處于煩躁和焦慮中。”
2015年初,陳的“鐵桿朋友”王某,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公安機關限制出境和立案調查。得知消息,陳才杰猛然驚醒,“如果案子把我牽涉進去,這非同小可啊!”他匆匆忙忙將多處房產折價900萬元賣出,退出200萬元股本金,并由特定關系人和其弟弟交給王某現金300萬元,共計退贓1400萬元。“說實在的,此時此刻,我已經明顯感覺到王某在利用我,所以就連同此前入股船廠等所有違紀所得一并退還,想與他劃清界限,但還是太晚了。”更令陳才杰懊悔的是,退贓同時,自己沒有及時向組織說明情況,反而心存僥幸,希望神不知鬼不覺地能夠“過關”。“說到底,我還是對組織不夠忠誠,沒有全心全意相信組織、依靠組織,如果當時自己選擇坦誠,或許不會走到今天。”
就這樣,陳才杰在戰戰兢兢中生活。由于“埋頭工作”,退贓的事情還沒暴露,2015年7月7日,他在官場又獲重要升遷,這也是陳才杰一生難忘的日子,出任臺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人生四十歲就登上副廳級“寶座”,一瞬間鮮花簇擁,眾人道喜,讓陳才杰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但好景不長,2016年4月陳才杰進常委的公示未獲通過,他非常擔憂,預感大事不好!陳才杰擔心的一天終于來了,2017年4月1日下午,臺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后,陳才杰在會場里被突然而至的省紀委工作人員帶走談話。此時的陳才杰大腦一片空白,感到自己的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他在次日下午3時省監委采取留置措施前,主動如實交代了犯罪事實。后被公訴機關以自首論。
在監所中,陳才杰反復翻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反省自己違紀違法的根源。“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滑坡、宗旨觀念淡化。領導干部的‘三筆賬,我算得很失敗,辜負了組織的期望,愧對組織和家人!”自1991年分配到鄉鎮工作以來,陳才杰憑著年輕人的沖勁與才干得到了重用,一步步走上區長、副市長的重要崗位,但最終在商人“朋友”的圍獵中,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侵蝕下,失卻初心,突破底線。“得到了許多不該得的,卻永遠失去了為百姓造福的機會,這是我最后悔的!”陳才杰淚流滿面地說。
自首立功獲得輕判
省監委調查結束后,陳才杰因涉嫌受賄罪,相關材料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據指定管轄,浙江省檢察院將此案交由湖州市檢察院審查,并由該院向湖州市中級法院提起公訴。
2017年11月8日,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湖州檢察機關公訴的臺州市政府原副市長陳才杰受賄案作出一審公開宣判。法庭上的陳才杰,面頰瘦削、神情黯然,曾經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勁頭早已褪盡。他的雙眼不時地瞟向旁聽席上的幾位親屬。一審法院對被告人陳才杰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對陳才杰受賄所得贓款予以追繳,上繳國庫。宣判后,陳才杰當庭表示服從判決,不上訴。
湖州中院審理查明,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間,陳才杰利用擔任臺州市路橋區代區長、區長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合計人民幣1066萬余元。法院認同檢察機關對陳才杰構成受賄罪的指控。法院同時認為,被告人陳才杰雖受賄金額特別巨大,但鑒于其有自首情節,檢舉揭發他人違法行為經查屬實,系立功,退出全部贓款,認罪、悔罪態度好,依法對其減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這一天,陳才杰44歲。“這正是自己干事業的黃金時期,可以好好為黨和人民作點貢獻,可由于自己的嚴重過錯,反而給組織帶來了負面影響。組織上培養了我,我卻辜負了組織。還給家庭帶來了不幸。”他在悔過書中寫道。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進程中,北京、山西、浙江3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從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探索實踐,為在全國推開積累經驗。陳才杰案是浙江省監委成立以來的首例留置案,陳才杰也是監察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國查處的首名省管干部。對于陳才杰能夠獲得輕判的結果,湖州市檢察機關、中級法院領導和浙江省紀委、省監委相關負責人一致認為,縱觀陳才杰案件的整個過程,其被紀委談話后,除自首外,陳才杰還在留置期間,揭發他人犯罪,經偵查機關查證屬實,且其在兩年前已主動退還全部贓款和利息,到案后認罪、悔罪。法院在法律框架內,對其減輕處罰。“這是在充分考慮其情節和認罪態度后,依法作出的判決。處理上,體現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積極導向。”
“我真誠地感謝、真心地悔罪、真切地懇請,我明白與告誡:只有廉潔守法才有幸福的生活,只有相信組織才能獲得新生!我一定積極改造,重新做人……”在庭審的最后陳述中,陳才杰淚流滿面。負責審理案件的主審法官感慨地說,陳才杰作為一名曾經優秀年輕干部的落馬,令人痛惜。此案的成因與啟示,必將為更多領導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帶來深遠的教育警示意義!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