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蔣尹
摘要: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核心,良好、高效的班級管理是一所學校順利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保障。制度化的班級管理是一個班級有效管理的基礎和根本;人性化的班級管理能夠為師生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為師生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目標化能啟發學生的自覺性,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班主任要有精細化的考慮,要有預見性及有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預案;有效的班級活動能夠凝聚人心;班主任需要很好地協調好與科任教師的協調、與家長的協調、與班級各種人際關系的協調。
關鍵詞:制度化;人性化;目標化;精細化;活動化;協調性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核心,良好、高效的班級管理是一所學校順利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保障。
一、班級管理制度化
制度化管理是一個班級有效管理的基礎和根本。當一個班級的管理制度制定出來之后,所有學生都是在同一制度約束下活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廣泛適用性。制度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發展與進步,應有的行為規范還是必不可少的。
在制定相關的制度時,既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又要考慮整個學校的整個紀律、管理要求。還應當注意它的實際可執行情況即可行性。既要尊重學生的意愿情況又要有一定的強制性。這樣既保證了制度的約束性和又保證了可行性。無論再完美、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在建立之初,都會有部分學生不適應和不舒服,這就需要班主任花費精力用制度去規范地引導,堅決執行。一段時間之后,絕大多數情況下,絕大部分學生對班級管理規定熟悉了、理解了,也就都遵守了。久而久之由常規班級管理制度變成班級文化的一部分。
班級管理制度應當注意其具體性、可行性、針對性。
具體性: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為了規范學生在學校、課堂的學習、生活行為,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好學習服務,因此制度一定要具體,落實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切記空洞,避免高大上。
可行性:班級管理制度的約定,必須有可行性。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得不到執行、落實就是一張廢紙。制度的每一項制定都必須考慮其執行的可行性,最好能夠度量衡。
針對性:管理制度不是一勞永逸的,除了常規的管理制度外,還應該注意不同時段的管理制度。如運動會期間、學校活動、集會的特殊時間段,應有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
二、班級管理人性化
教師工作一個最顯著特征就是它的服務對象是人。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而高中階段又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學生的思維也最為活躍,性格正在建立當中,是一群具有思想、情趣、個性的人。所以在班級管理中切不可忽略學生人性,如果一味過分強調制度的嚴格,勢必造成“暗潮涌動”班級“文化”。
這個時候就需要班主任俯下身子人性化管理。當一個班主任俯下身子去管理班級時他會得到支持性的班級氣氛的。人性化的班級管理能夠為師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育學習環境;為師生搭建一個平等溝通交流的平臺;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空間。人性化的班級管理能夠大大減少班主任、科任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不支持型、對抗型、防衛型的班級氣氛。
人性化班級管理最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沒有人格上尊重的人性化管理都是虛偽的。其次要一視同仁,給學生心理一種平等感,不分男女、不看家境、不論成績。學生是很容易感受到班主任不同的情感的,很多班主任可以做到不分男女、不看家境,唯獨在成績的優劣是往往不能夠一視同仁。
最后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共性,更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管理才是有效的人性化管理。經常性的與學生進行日常交流對提升人性化管理的效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班級管理目標化
學習興趣固然重要,但是整個教學活動都應該是有目的的,教師教學不只靠熱情;學生學習也不止于興趣!班級管理目標化能夠很好啟發學生的自覺性,能夠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成功就是對既定目標的實現完成,學生每實現完成一個既定目標,會有成就感、會得到師生的認同,人都是需要被他人認同的,由此產生的價值感會極大推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目標化管理首先要明確目標:包括班級目標、學生個人目標、學生小組目標;短期目標、中長期目標、終極目標。其次目標要具體,不能是模糊的、泛泛的、大概的;應當是可以度量的、可見的。最后目標要切合實際,無論是班級目標還是學生個人目標樹立之時都應是可以實現完成,實現過程可以做到的;所有目標都是跳一跳、跑一跑就能夠實現的,不是觸手可及也不是望塵莫及!而且目標要有一個總體規劃,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通過不同目標的樹立使每學生都明確自己在目標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每個人的積極努力來實現既定班級和個人的目標。
四、班級管理精細化
高效的班級管理是要求的做到要面面俱到、事事想到的。當然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是不必事事躬親的,但必須事事想到,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時要做到精細化的考慮,要有預見性及有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預案。只有這樣班主任在處理各種班級事務時才能得心應手,如魚得水,而不是慌手慌腳,驚慌失措。否則更容易忙中出錯。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導致另一些更多問題的出現。
五、班級管理活動化
有效的班級活動能夠凝聚人心,無論是常規性活動還是非常規性的班級活動都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而且師生要共同參與。活動開展可以是個體活動,也可以是群體活動;可以是單一活動也可以是綜合活動。
高效的班級活動要具有教育意義;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活動的組織設計盡可能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活動的內容、形式組織形式要呈現多樣性;班級活動還要注意其易操作性,這樣活動才能夠有條不紊,順利進行的開展。
六、班級管理協調化
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一樣從來不是班主任或某一教師一個人就可以做好,高效的班級管理,班主任需要很好地協調好三個協調關系,即與科任教師的協調、與家長的協調、與班級各種人際關系的協調。
班主任與科任教師是同事合作關系,不是隸屬關系。班主任不可以帶有色眼鏡(學生成績好壞)看家長,更不可以學生家境為處事標準;與家長是交流、探討、商議學生的教育問題,而不是“教育家長”,“命令家長”,當然也不是“祈求家長”。班主任是全體學生的班主任,客觀、冷靜、公平公正處理班級事務,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1]宋秋前,現代班級教育與管理,2015.6,中浙江大學出版社。
[2]劉巖,王萍,班主任與班級管理,2013.8,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周枚,德育與班級管理,2015.1,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4]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2016.7,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