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為解決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滿足地方、行業發展需求,探索出一套旨在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以X大學商學院為例,闡述其在跨專業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目標指引下,建設綜合實訓平臺的具體做法,以期為同類院校提供借鑒。
關鍵詞:復合型人才;應用;綜合實訓;人才培養;教學
一、時代號召: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背景
隨著新時期社會發展,市場對于具有廣域知識面以及綜合性能力與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需求逐漸擴大。復合型的實質是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了解并掌握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及思維方法,這種復合是多維度的,既包括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復合,也包括多種專業之間的復合,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間的復合,①復合型人才具有知識的集成性、能力的復合性、素養的全面性三個特征。②
而與現實需求相對的,是許多高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尚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
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而當前高等院校特別是經管類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普遍存在實訓方式單一、實訓內容呆板、實訓模式固化以及缺乏綜合性實踐項目等問題。為了滿足地方、行業發展需求,解決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十分必要。
二、綜合實訓教學體系: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創新之舉
X大學商學院以實訓中心為載體,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引入“綜合模擬實訓”,校企合作共建實訓中心,構建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實訓課程體系,以此作為培養工商管理類跨專業復合型應用人才的主要途徑。
商學院綜合實訓教學體系包括四大模塊:認知實訓、課程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跨專業綜合模擬實訓。“認知實訓”旨在幫助學生對各相鄰專業所學內容形成整體認知;通過專業課程加深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引入“課程實訓”使其具備相應專業所需基本技能;隨著學生專業知識儲備不斷增多,通過開設“綜合會計模擬實訓”課程,將財稅類知識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幫助學生對財會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專業綜合能力;通過跨專業綜合實訓,學生獲得全真模擬工作環境的真實體檢,零距離感知各工作崗位,完成從學校到崗位的“零適應期”,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的“三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學生能力提高與教學模式改革的結合。
1、全流程、高仿真,教學內容與生產過程對接
商學院綜合實訓平臺采用“把企業搬進校園”的設計理念,開展商業社會環境下高仿真、全流程的綜合實訓,促進以學生職業能力形成和提升為中心的實訓教學模式的轉變。
平臺內設置真實商業社會環境中的核心單位、部門和崗位,以及具體的業務流程、軟件操作系統、實際業務案例以及大量高仿真實訓材料。建立從企業開設籌措資金(如涉及投資學、金融會計方向、稅務會計方向)到生產核算(如涉及會計學、稅務會計、工程會計方向),再到產品推廣銷售(如涉及市場營銷、會計與審計方向)以及最后形成企業利潤并上交稅款(如涉及審計、稅務會計方向),從企業財務管理到人事管理,涵蓋企業生產經營全流程。實現多組織、多行業、多商業形態的“全實景”操演,學生通過“真實”場景的角色扮演,熟悉自身專業特性和工作背景,在實際體驗中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鍛煉實際工作能力。
2、跨專業、跨學科,課程交叉融合
跨專業綜合模擬實訓打破專業壁壘,彌補傳統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局限本專業的不足,將經管類各專業最基本的理論、方法和實踐融合一體,在確保教學資源多樣性的前提下,對有效的優質教學資源進行共建共享,滿足不同專業師生對教學資源的共享需求。
跨專業綜合模擬實訓是商學院實訓教學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該體系的最高級階段。商學院以實訓中心為平臺,將會計、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和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投資學、稅收學、審計學等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有機組合,建立包含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等不同類型的企業組織,包括政府、工商、稅務、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不同角色的公共服務機構,讓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相互協作,利用各自專業優勢,完成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對應環節。
3、跨年級、老帶新,創新教學模式
綜合實訓打破傳統課程原有限制,將大四學生與大一、大二學生配對安排、同組學習,充分利用二者不同學習背景,將其學習進度有機結合,一方面充分訓練大四學生所學專業技能,解決實訓中的實際問題;一方面為低年級學生作全流程的學習示范,幫助其形成清晰的專業學習認識,加強認知實訓,從而實現“老帶新”的實訓教學新模式。
通過跨專業、跨年級綜合模擬實訓,在全仿真的實訓情景中,各專業、各年級學生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各自知識、技能優勢,完成生產經營過程對應環節,幫助學生更加“接近”企業的同時,鍛煉其系統思維,培養其大局觀、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其綜合能力與素質。
三、結語
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是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高仿真環境的實訓中掌握先進的管理工具,在各功能模塊熟練運用的基礎上,熟悉企業生產流程,發揮整體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并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且跨專業綜合模擬實訓要求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參與,相互配合與協作才能共同完成實訓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春玲.對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思考[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 (4)
[2]辛濤,黃寧.高校復合型人才的評價框架與特點[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6)
[3]衛振華.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6)
[4]謝健.地方本科高校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
[5]劉禹墨,孟慶軍.復合型會計人才成長環境優化的對策研究[J].2018,(10)
注釋:
①馬春玲.對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思考[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②辛濤,黃寧.高校復合型人才的評價框架與特點[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6)
作者簡介:左暉,女,1991年出生,2016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