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侃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今年4月,全國法院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被告人共判處刑罰8687人。那么在上海范圍內,對老賴的打擊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呢?近日,記者走訪了上海市普陀區和楊浦區人民檢察院,了解了相關案件的情況。
如果要評選一個近年來法治熱詞的榜單,“老賴”這一概念絕對可以入選。去年年底形成持續刷屏之勢的河北唐山“教科書式老賴”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時間,關于法院執行方面的難點的討論也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所謂老賴,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這些失信被執行人如果情節嚴重的話,還會構成刑事犯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毫不夸張的說,“老賴”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院判決結果執行難的局面,也嚴重地損害了司法公信和法治權威,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難題。
幾次三番,
視法院判決為兒戲
今年才30出頭的朱筱燕原本是一家大型板材企業A公司的業務員,在公司的政策鼓勵下,她也和其他一些同事一樣自己出來“單干”:成為了A公司的經銷商。A公司此舉的本意,一方面是想要擴大銷售量,另一方面也是想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本應該是一件好事,不想卻成為了朱筱燕和A公司糾紛的開始。
“朱筱燕以其父母的名義注冊成立了B公司,成為專門銷售A公司板材的經銷商。”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秦佳俊是本案的承辦人,從他這里,記者了解到了更多的詳情,“朱筱燕從A公司購買了300余萬元板材,卻只交付了200余萬元的錢款,還剩100余萬元遲遲未還。之后,這批板材一直堆積在倉庫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對此,朱筱燕表示給錢不可能,只能將這批貨如數奉還。多次溝通無果后,A公司將朱筱燕以及B公司起訴至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普陀法院)。針對雙方的糾紛,普陀法院于2015年6月11日作出生效民事調解書,在民事調解書中,朱筱燕自愿償還該筆貨款。2015年9月18日,普陀法院因朱筱燕和B公司未按期履行支付該民事調解書確定的還款義務,作出執行裁定書,后扣劃了B公司銀行存款人民幣20.6萬元。
2015年11月6日,普陀法院又向B公司送達執行通知,要求履行余款支付及加倍支付債務利息、繳納執行費用等義務,但不論是朱筱燕還是B公司都未履行上述義務。2017年1月,A公司與朱筱燕簽訂了執行和解協議書,后又因為朱筱燕未履行還款義務,前者又向普陀法院申請恢復執行。普陀法院向朱筱燕再次送達了執行通知、報告財產令和財產申報表,要求其履行還款義務,并如實申報公司財產情況,但是仍然沒有得到回應。
據此,普陀法院于2017年9月5日向朱筱燕送達了罰款決定書,并送達了財產申報表,限期3日執行。9月8日,朱筱燕仍未繳納罰款,也未申報公司財產情況及申請復議。13日,當朱筱燕終于出現在普陀法院后,繳納罰款后仍未履行還款義務,也未如實申報公司財產情況。無奈之下,法院方面于當日聯系了公安機關,并將朱筱燕抓獲歸案。
其實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朱筱燕完全有機會也有能力繳納執行款。據了解,經事后的查證,朱筱燕存儲在B公司倉庫內的那批板材,其訂購價值為44萬余元,如果及時向法院進行財產申報的話,完全可以避免事態的惡化。更重要的是,當初朱筱燕與A公司達成調解時,后者已經做出讓步,表示如果朱筱燕每月按時償還欠款的話,可以在原有的貨款基礎上打折。然而調解達成后,朱筱燕第一個月就沒有履行還款義務,也就此走上了成為“老賴”的道路。
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經典之作《月亮和六便士》中曾經這樣寫道,“魔鬼要干壞事總可以引證《圣經》。”對于朱筱燕來說,拒絕執行法院的判決也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借口。秦佳俊檢察官告訴記者,為了不履行償還義務,朱筱燕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面對法院的執行通知,朱筱燕曾經辯解稱自己沒有能力還款,理由是自己已經被A公司取消了經銷商資格,導致倉庫里積壓的那批出自A公司的板材賣不出去。”
對于為何沒有將倉庫里仍然存有的那批板材作為財產申報,朱筱燕也“振振有詞”。她表示,A公司的委托律師也曾經到過她的倉庫里核實情況,當時大家都看到了堆放在角落里的印有A公司logo的板材。既然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因此她也就覺得沒有申報的必要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具有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情況、違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令等拒不執行行為,經采取罰款或者拘留等強制措施后仍拒不執行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中規定的“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最終,普陀法院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朱筱燕有期徒刑八個月;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B公司罰金人民幣八萬元。
霸占已售房屋不挪窩,
拒不執行判決被刑拘
2015年10月,王女士以420萬的價款購買了一套房屋。然而,一直居住在該房屋中的楊凱卻不肯搬離,稱自己也享有房屋權利。經查,房屋所有人為李曉芳,是一直居住其中的楊凱的外甥女。因李曉芳是智力四級殘疾,所以與王女士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是楊凱的另一外甥女、李曉芳的表姐王霞。
楊凱辯稱,自己已經向王霞付過購房款,雖未簽訂購房合同但自己應享有房屋權利。且房屋買賣是通過公證委托王霞代為處理,李曉芳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辦理的公證委托書是無效的,因此王霞代李曉芳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也是無效的。李曉芳已提起訴訟確認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并就前案判決向檢察院申請抗訴。
王女士稱,購買房屋的時候,李曉芳與其約定于2016 年5 月騰出系爭房屋并通知自己進行驗收交接。“后來她卻告知我,房屋被她舅舅楊凱實際占有著,她舅舅不肯遷出,她可能無法獲得全部房款,因此她拒絕繼續履行購房合同。”
爭議發生后,王女士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李曉芳繼續履行購房合同,并于2016年11月成為房屋權利人。11 月17 日,王女士在房屋門上張貼《告知書》,說明自己已通過買賣取得房屋所有權,要求楊凱于11 月30 日前搬離。12月15 日,王女士委托律師發函,再次要求楊凱于收到通知起三個工作日內搬離房屋。但楊凱始終不同意。“我不服判決,我就不搬走能怎么樣。”
2017年10月,王女士將楊凱告上法庭。法院認為,所有權人對自己所有的房屋,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根據王女士提供的證據,楊凱對于入住房屋的原因前后陳述不一致,亦未能提供證明其有權占有使用系爭房屋。王女士作為房屋新的權利人,有權要求楊凱搬離系爭房屋。楊凱實際搬離系爭房屋之前,應支付房屋使用費,判決楊凱于十日內搬離房屋,并按照每月5200元的標準支付王某某自2016年12月1日起至實際搬離之日止的房屋使用費。
2018年3月,楊凱因拒不履行該判決被刑事拘留。不過在到案后,楊凱仍稱自己并未意識到自己的違法行為,并表示自己不會搬離。日前,楊浦區檢察院以涉嫌拒不執行判決罪依法對楊凱提起公訴。
執行難如何破
可以說,執行難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法院工作的一大頑疾。何為執行難?曾經有文章分析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執行難指的是按照法律規定排除執行不能以外的有履行能力而沒有執行現象。
這與目前義務人的法律意識淡薄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以朱筱燕為例,假設從一開始她就知道自己的行為其實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的話,那么她是否還會如此反復無常,視法院判決以及調解書為無物嗎?秦佳俊檢察官曾經告訴記者,當朱筱燕被刑事拘留之后,其態度出現了明顯的軟化,家屬也積極向普陀法院繳納執行款15萬元。
而在楊凱的案件中,法律意識淡薄也表現得極為突出。其在被刑事拘留之后都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因此可以說,作為義務人的法律意識淡薄,很多時候是造成執行難的根本所在。當然,相關法律制度與信用制度的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那么,應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首先就是要提高我們每個人的法律意識,大力倡導法治觀念。同時,自覺維護司法權威,從根本上消除拒不履行的不良現象。
其次,在制度方面以及打擊力度方面也應當繼續完善和加強。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從2018年5月1日起,對特定嚴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車、飛機做出規定;6月1日,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信用中國”網站公示了31名經認定有嚴重失信行為將被限制購買車票人員名單。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之下,“老賴問題”終會得以解決。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