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2017年6月,34歲的李敏通過交友網站認識的王弘。從交友網站資料里,李敏了解到王是一名留學德國的IT精英,目前就職于上海海事局,家住上海市區某別墅。互加微信后,兩人很快便確立了戀愛關系。
7月中旬,李敏接受了王弘的求婚。隨后,兩人便決定購買婚房。四處看房后,王弘見李敏對于購房首付沒有松口的意思,便打起了其他主意。8月中旬,他對李敏說,自己回家和母親說要將別墅抵押去買新房,母親卻告訴他自己早就為兒子購置了房產作為婚房。李敏稱,次日王弘便帶她去看了。那是一套兩室一廳的復式房,市場價約1200萬。從天而降的婚房,讓李敏沉浸在將婚的喜悅中,然而她不知道,真正的騙局才剛剛開始。
年初,李敏買了一輛汽車,因未拍到車牌一直停在家中。突然有一天,李敏接到了“準婆婆”的電話,“準婆婆”稱自己的親戚在車管所工作,有公轉私牌照的路子,已經幫別人辦了好幾張車牌了,問李敏是否需要。次日,正在上班的李敏又接到了男友王弘的電話,稱一塊公牌轉出來了,要的話現在便要定下來,李敏便將2萬余元打到了王弘的賬號里。幾日后,李敏收到了王弘發的“過戶協議書”和新車牌的行駛證的照片,又將剩下的10萬余元打給了王弘。同時,李敏的好友趙小姐也將12萬余元給了王弘要求辦理車牌。然而,收到錢后王弘雖然將新的行駛證照片給了李敏和趙小姐,卻總是以母親生病自己需要照顧等各種理由拖延上牌時間。
除了辦理滬牌的24萬余元,王弘還常常謊稱要做生意缺錢需要套現使用李敏的信用卡。發現被騙后,王弘為了不讓李敏報警,不僅寫下了欠條,還承諾將房產寫上李敏的名字,并將車過戶給李敏。然而李敏萬萬沒想到的是,不僅辦理的滬牌是假,王弘的車和房都是假的,是其每月花費1.1萬元和8000元租賃來的。
到案后王弘供述,在“見家長”這一環節中,自己還雇傭了兩位臨時演員扮演父母,撰寫一些腳本、臺詞供演員演繹,要求其按照自己的說法介紹自己的身份,同時提出了“對女方不太滿意”的“導演要求”,以此讓李敏更加信任和“珍愛”自己。
經查,王弘謊稱未婚與李敏談戀愛,取得其信任后以可以幫助辦理汽車公轉私牌照為幌子,騙取李敏和趙某共計25萬余元。日前,楊浦區檢察院依法以詐騙罪對王弘提起公訴。
檢察官說法:
近年來網絡婚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和認可,有些人通過網絡找到了畢生所愛,也有些人雖然沒有成為情侶卻也成就一段友誼,但是這其中也摻雜著一些“溫柔陷阱”。因此,對于網民自身來說,提高自身辨別能力就顯得重要。只有自身時時刻刻保持警惕之心,才是防止被騙最堅固的防火墻。騙子在掏你腰包之前,會用短則10天,長則半年的時間,與你建立感情基礎。有耐性的“高級”騙子,懂得放長線釣大魚,在確信你對他完全依賴、放松警惕之前,不會提任何一個“錢”字。所以,在交友過程中,要增強防范意識,不要輕信網絡交友,要盡早、多方驗證對方的身份信息;尤其是女性同志,一定要提高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的意識,保持警惕,若發現被騙立即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