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印度一年有兩次全國通考,一次是相當于初中畢業的10年級考試,另一次為相當于高中畢業的12年級考試。4月是印度的考試季,每年在這個令人焦慮的時節都有超過1000萬學生赴考。這種競爭激烈的考試意義不同尋常,被普遍認為是通往更光明未來的“門戶”,牽動著學生和家長的心。在印度,最好的大學錄取率僅為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1/10,每年約有1700萬畢業生,卻要爭搶550萬個工作崗位。
試題泄露 學生重考
12年級經濟學考試于3月26日上午10點30分開考,但兩名私立學校的老師在9點15分前擅自打開試卷,并將題目發給另一名課外輔導機構Easy Classes的老師Tauqeer。學生如果想在考前看到試題,就要交給老師2500盧比。雖然考試10點半正式開始,但考慮到交通因素和突發狀況,學生在11點之前都可以進入考場,因此提前拿到試題的學生大約有一個半小時默背答案。
4月1日,印度警方已逮捕這三名老師,調查發現這三人早就認識。Tauqeer向警方坦白,他特意把題透露給了自己挑選的一部分學生,由此增加自己的聲望。這些學生也同時在Tauqeer朋友任職的學校上學,如果他們考得好,上述兩名漏題的私立學校老師也有機會升職。
由于經濟學試題泄露,全國學生必須在4月25日重考。對于許多印度高中畢業生來說,12年級考試只是進入大學的第一步,他們還要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參加部分專科考試和各大學的入學考試,而經濟學重考意味著推翻此前所有的復習規劃。一些學生已經開始上大學入學考試的課程,現在卻不得不再把經濟學課本撿起來。
3月28日舉行的10年級數學考試的泄題案情則有所不同,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主席卡瓦爾凌晨1點30分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舉報人聲稱10年級數學考試題已經遭泄露并通過社交軟件傳播,還在郵件中附上12張手抄試卷的照片。他自稱學生家長,表示試題已泄露,考試務必取消。然而由于時間緊迫,核查事件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數學考試如期舉行。
立案后,德里警方試圖從舉報人郵件的IP地址辨別他的身份,同時尋求谷歌的幫助。3月31日宣布已確認舉報人身份,他實際上是一名10年級學生,在WhatsApp看到了疑遭泄露的數學試題后,利用父親的電子郵箱賬戶發送了舉報信。
為了弄清楚數學考題是如何被早早泄露的,警方已問詢超過60人,并鎖定了6個WhatsApp群組繼續調查。迄今為止,已被逮捕的嫌疑人包括查特拉地區課外輔導機構Study Vision的兩名所有者和一名教師,另有9名學生被送往少年拘留所,其中7人來自查特拉,另外兩人來自巴特納。調查顯示,查特拉的師生從巴特納兩名學生那里獲得了數學試題,但后者的試題從何而來還不得而知。
泄題事件被曝光之后,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已取消相關考試成績,采取重考的方法亡羊補牢。
此舉引發學生和家長不滿,他們3月31日聚集到政府門前抗議示威。賈瓦德卡爾在接見他們時說,理解“考生和家長的痛苦、憤怒和沮喪”,同時安慰考生,新考題難度與原先相同,不會有變化。他還承諾將在全國范圍內使用更多技術手段,確保考題不再泄露。
在印度,作弊和反作弊一直是部分學生及“作弊黑手黨”聯手和政府玩的斗智斗勇的“游戲”。所謂“作弊黑手黨”就是幫助學生作弊,并從中獲利的人,可能來自各個行業,如監考老師、培訓老師、校長、警察,甚至于護林員。印度有政府官員公開承認,學生只存在“一直作弊”和“偶爾作弊”的差別。
“狀元”考生 鋃鐺入獄
全國通考理應公平透明,讓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獲得60萬個由政府資助的大學名額。然而由于教育資源匱乏,競爭壓力大,印度的考試作弊現象嚴重,不僅明目張膽,甚至已經發展成為興旺的“產業”,替考、泄露考題、賄賂考官等都是常用手段。在阿薩姆邦,監考官通過警犬的幫助竟然在考場隔壁的廁所里發現了一條地道。有人通過這條地道潛入考場附近,然后用無線電向考場內發布考試答案,而作弊者通過藏在耳朵里的無線接收器收聽。
一到考試季,“作弊黑手黨”活動猖獗。每個考試季,他們能賺取5000萬盧比。
北部貧困的比哈爾邦是考試作弊重災區,被收買的考官和作弊者串通一氣,要么視而不見,要么有時還積極幫助考生作弊。因為涉嫌參與大規模考試成績舞弊案,比哈爾邦一家法院2016年6月25日下令逮捕該邦高中畢業通考的4名高分學生。17歲的魯比·拉伊是文科“狀元”,但據說在接受印度新德里電視臺采訪時,她連這門學科的英文名稱Political Science都拼不對,甚至把這一專業的主課說成是“烹飪”。
拉伊錯得離譜的回答,使比哈爾邦學校考試委員會懷疑其考試成績的真實性,要求她接受復試。但是拉伊借故推脫,雖然距離考試結束才3個月,卻稱所學的東西“已經忘光了”。在考試委員會再次要求下,她接受了復試,但在持續大約1小時的考試中沒有答對考官提出的任何問題。鑒于拉伊的表現,復試組宣布她的考試成績無效。拉伊也立即被警方的特別調查組逮捕。
“我只是一個鄉下女孩,從沒有想當狀元,只求通過考試,不知道是怎么變成第一名的。”文科“狀元”在獄中鳴冤叫屈道,“校長巴查哈·拉伊是我的遠房親戚,但是我們并沒有直接聯系,第一名的成績可能是父親背著我跟校長做出的安排。”
拉伊涉嫌考試作弊引發更大范圍的調查,法院在抓捕她的當天還簽發3份逮捕令,分別是理科狀元薩拉布·施雷施塔哈、理科第三名和一所學校校長的女兒。
當地警方高官馬努·馬哈拉杰披露,更多的人已經在這次考試舞弊調查案中被逮捕,其中包括比哈爾邦學校考試委員會前主席拉克什瓦爾·普拉薩德及其妻子。
重拳出擊 絕不放任
印度考試舞弊可謂源遠流長,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1892年,一個名叫羅哈爾·達斯·高什的學生想要參加加爾各答大學入學考試,在申請文書上偽造校長簽名,后被送上法庭。調查發現,監督入學考試的登記員知道簽名是偽造的,但還是允許這名學生參加了考試
事實上,印度政府對考試作弊并非全然放任。去年3月接任的北方邦首席部長約吉·阿迪亞納斯狠狠打擊有組織作弊行為,結果“高考”頭4天就有100萬學生沒有參加考試,占注冊考生的15%,刷新了該邦棄考人數的紀錄。此舉得到了作弊重災區比哈爾邦的響應,采用了更嚴格的防范措施,其中包括關閉許多考點,在各考點安裝監控攝像頭,對考生進行徹底搜查;加強大樓周圍的安保措施,安排狼狗監考;規定考生必須光腳穿拖鞋入考場,以防止夾帶小抄;考官每日在各考點輪班,且不會事先得到通知,以打亂事先安排好的作弊計劃。
盡管這些打擊措施有助于杜絕考生個人的作弊行為,卻無法補救大規模作弊所暴露的教育體制的弱點。“這些都是權宜之計,未觸及問題的核心。”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主席亞米尼·艾亞爾指出,“糟糕的教育質量和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固然提供了作弊動機,但這種全社會規模的墮落顯然另有原因。”
分析人士表示,印度沒有足夠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足廣大學生的要求,教育體制并未傳授給學生完成中學學業所需的基本技能。由于通過考試的壓力很大,學生及家長為了前途只能采用各種手段,為作弊提供了完美的組合條件。
各邦教育部門為了出高分,也容忍各類不端做法。為作弊提供便利的考官(往往是教師本身)的動機也不純粹是受賄,他們自身的業績評估往往基于其學生們的及格率,這給了他們額外的作弊動機。作弊的不僅僅是差生,由于好的、學費可承受的大學要求完美或接近完美的考試成績,很難考取,聰明優秀的學生也會效尤。專家指出,不能把板子只打在拉伊等學生身上,而不去解決教育系統中的“結構性問題”。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