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麗
摘要:如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勞動力市場體系不斷優化改進,已經相對完善,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去城市中尋找就業機會,進而衍生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留守兒童”。而且此群體的數量逐年激增,此時這群特殊的群體正處于教育的關鍵時期。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迫切需要解決。筆者詳細分析了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從政府、學校、家長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
前言:現如今,在中國社會轉型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下,大量農民涌入城市,成為新型勞動力。農民工在剛進入城市打工時,他們并沒有能力和條件將子女也帶到城市中讀書生活。只能將孩子寄居在父母和親戚家中照顧,導致這群農村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開。而且每年都會增加大量的留守兒童,此時,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日益突出。根據多年的工作和思考,筆者深感問題的嚴重性。
1.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歸因
1.1思想品行問題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缺少對子女的關心和照顧,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現了明顯的問題。絕大多數父母,只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水平,對孩子缺乏正確的思想指導。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受到世俗的影響,偏離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由于留守兒童缺少正確的認識,同時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在行為思想上往往出現極端行為。此外,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方面深受社會不良現象影響,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形成奢靡之風,出現拜金、貪圖享樂的思想。與此同時,由于大多數監護人都是老人,往往放縱孩子,只要不出現嚴重過失,往往不會過多約束和管教。導致部分孩子放縱懶散,曠課逃學、沉迷游戲等。
1.2心理健康問題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由于群體的特殊性,農村留守兒童往往存在一些心理問題。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孩子們常常感覺不到父母的溫暖和關懷,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存在人格缺陷,常常伴有孤獨和抑郁的問題,此外,與人交往能力差,不知道與人如何相處。內向和悲觀的人格障礙嚴重制約了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通過一些教育專家的調查報告,我們不難發現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一旦遇到問題,他們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心理緩解,進而出現自我封閉,情緒煩躁不安,變得不自信,感到脆弱甚至消極孤僻。
1.3安全教育問題
安全教育也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重點和難點。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督,農村家庭和學校的安全教育存在銜接漏洞。學校安全監督通常存在空間的時間上的特殊性。由于相應監護人缺乏安全教育意識和行為管理,留守兒童很容易遭到非法侵害,從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構成直接威脅。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個別留守兒童情緒一旦失控,往往會出現偏激行為,甚至產生輕生的想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農村留守兒童也常常沉溺于網絡游戲、池塘游泳等不良嗜好,進而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2.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
2.1發揮政府職能和決策的指導作用
1)健全機構,發揮職能作用
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都需要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給予相應的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各地區政府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嚴格遵循國務院關于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設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可以從其他職能部門借調人員,建立一個專門的辦公室,組織領導,協調和實施該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和關愛。
2)發展工業,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
各級政府一定要把握住機遇,依靠新農村建設和工業扶貧為基礎,主陣地建立在產業集聚區上,結合當地具體實際情況,制定招商引資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廣泛吸引該地區的外地投資。同時,政府還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工業項目,延長產業鏈,為廣大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此外,各級政府要廣泛調查,要準確定位和有效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制定農民創業優惠政策,指導當地農民就地取材,利用本地優勢,開展地方特色,以及加工農產品等。政府給農戶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和市場門路,鼓勵農民工返鄉,從根本上減少留守兒童人數。
2.2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管理的主導作用
學校應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健全完整的檔案,細致地記錄每個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其中不僅要包括身體狀況,學習狀況,還要包括家庭狀況,經濟狀況以及興趣愛好等。此外,重要的是將監管人員情況作下詳細記錄,需要保證每個孩子都有獨立檔案,一學期一變更,做到實時動態管理,真正在學習、生活、心理上幫助留守兒童,并與鄉鎮,婦聯等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共享信息,積極主動與關愛留守兒童的鄉鎮包領導,社會工作者,福利機構等及時溝通,建立關愛網絡,切實保證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和教育問題。與此同時,學校應與父母和臨時監護人保持密切聯系,及時將留守兒童的相關信息傳送到家長和監護人,分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定解決方案。消除學校和家庭之間的“真空”,并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
2.3加強親子溝通,建立責任感
人盡皆知,父母對子女有法定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應妥善解決好家庭經濟狀況與子女教育之間矛盾關系。父母必須對情感觀念和做法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改變用物質替代的方式,不應該存在用金錢和物質來彌補內疚。尊重和溫暖的心靈方式有很多,可以選擇通過信件和電話與子女溝通,以彌補長期分離造成的溝通和情感損失,并加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融合。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行為和心理變化,及時掌握孩子身心發育狀況和安全情況,真正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并解決孩子的成長困惑和迷茫。家長必須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相應的解決辦法,鼓勵和給予兒童健康成長的愿景和向上的態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對家庭,學校以及整個社會教育系統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任重而道遠。希望社會各界都給予相應的幫助和重視,在生活、情感、教育等多方面關愛留守兒童,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成為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徐群.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建和諧新農村[J].現代農業科技,2007(11).
[2]方銘琳.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機制[J].中國農村教育,2007(10)
[3]陳明.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 構筑預防留守兒童犯罪屏障---石泉縣全面構建預防留守兒童犯罪長效工作機制的調研報告[A].陜西教育 30 年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C].2016(11)
[4]張曉麗,潘昌榮.探索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科學發展的新路子[A].“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探索科學發展新路子”理論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