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時間都去哪了……”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歌曲充滿感染力,深情震撼,觸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引爆了太多的共鳴,贏得了無數的淚水。
誰都知道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時間總是以固有的節奏,一秒一秒地走著。時間,看不見也摸不著,卻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現在,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就是一切”的概念已被解釋得淋漓盡致。幼兒園的生活、學習和小學是有所不同的。在生活中孩子們由于缺少時間觀念,經常存在辦事拖拉的現象,許多家長也反映,孩子每天做事總是磨磨蹭蹭,既影響孩子的學習,也使得家長筋疲力盡。
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勢在必行。
在具體的活動中,我們分了以下幾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個階段:認識時間
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使幼兒對時間的掌握感到困難,所以,在“認識時間“這個階段,我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幼兒動手操作鐘表、制作鐘表,用實際的鐘表來引導幼兒認識抽象的時間,并初步感知時間的特點。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
1.認識鐘表
2.我說你撥
3.制作鐘表
4.探索鐘表
《認識鐘表》是通過活動讓幼兒認識鐘表上的整點、半點,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的時針、分針與數字的關系,并從中尋找和發現整點、半點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的時間概念。
接著,讓孩子“2人合作”或“小組合作”玩游戲《我說你撥》,加深幼兒對時間的認識,培養幼兒間的合作能力。之后還開展了《制作鐘表》活動,在《制作鐘表》過程中,有孩子又提出了疑問:“老師,鐘表面上有指針、數字,那么鐘表的肚子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樣的?”帶著孩子們的問題,我們又增加了新活動《探索鐘表》。我們發動家長收集廢舊鐘表,和孩子們一起打開鐘表,共同探索鐘表內部的奧秘。孩子們在活動中異常認真,此項活動也一直在班級的科學區域延續下去。
通過以上活動,孩子們對鐘表有了全面的認識,并對時間產生了很高的興趣,為之后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感知時間。
我們開展了活動:
1.一分鐘比賽
2.快樂十分鐘
3.金老爺家買鐘
設計了活動“一分鐘比賽”,讓幼兒感知、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
在活動開始,先請幼兒討論:早上7點鐘我們在做什么?早上8點鐘在做什么?讓幼兒憑檢驗說出早上7點到8點的一個小時中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老師進行記錄。最后,通過“記錄表”,幼兒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原來在一個小時里可以做這么多的事啊!之后,引出新活動“一分鐘”,請幼兒自由玩“插雪花片”,一分鐘后,老師記錄幼兒游戲結果:有的幼兒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還有的插了12片。由此引導幼兒發現:加快速度就可以插得很多。
于是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游戲,讓孩子們在一分鐘的時間里進行比賽“誰插得雪花片多”。這次幼兒就是有意的插雪花片,當然這一次孩子們插得都比第一次多。從這兩次插雪花片結果的縱向對比中,幼兒不但感受到一分鐘的長短,更感覺到:如果抓緊時間,同樣多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
另外,我們還通過開展體育游戲,讓幼兒輪流比賽三種不同的體育器械(皮球、跳繩、呼啦圈),每種限時一分鐘,并且在游戲中,我們也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發指令,第一次是聽信號,第二次采用倒計時(60,59,58……),第三次用鼓聲計時。比賽后讓幼兒自己記錄最后的結果,比較誰是冠軍。這個活動主要通過幼兒自身體驗及和同伴橫向比較,體驗時間的節奏和緊迫感,進一步感受時間的價值及其與自身努力的關系。
另外我們還開展了活動《快樂十分鐘》。這是模仿小學的課間十分鐘,這十分鐘的時間完全由幼兒支配,既培養了時間觀念,又鍛煉了計劃做事的能力。
在第二階段,還通過繪本欣賞《金老爺買鐘》,讓幼兒感覺故事的有趣和時間的不停留。讓幼兒感知時間如流水一般,永遠不會停滯不前的,并且了解時間概念和空間變化之間的關系。
第三階段:守時、惜時。
我們開展了活動:
1.我的一天
2.今天我做主
3.小花園的約定
《今天我做主》,主要是在建立起一定的時間意識上學會合理利用時間,讓孩子制定周末計劃,并按計劃完成。
《小花園的約會》是在以上活動的基礎上,讓幼兒真切體會珍惜時間,遵守時間,懂得利用時間。在周六、周日讓幼兒自愿結組,幾個好朋友共同約定一個時間在小花園門口集合,看哪個孩子最最守時、最準時,對約定情況簡單做一個記錄,培養幼兒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第三階段中,我們主要是通過多種活動實踐,讓幼兒對時間有更深的了解,進而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學做時間的主人,使幼兒在時間觀念上做好入學的準備。
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單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調動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努力,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作為教師,我們應在工作中勇于創新,探索新理念,尋求新方法,讓幼兒能更好地過渡這個成長的轉折點。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時間都去哪了……”,時間不斷流逝,就如光速一般,和時間賽跑,讓我們贏在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