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彥
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候?就是忍不住地回想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做過的選擇,問自己如果當時邁向了另一個路口,如今的風景會是怎樣?如果當時沒有放棄某件事,再咬牙堅持一會;如果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沒有固執地要來這座城市,勇敢地邁向更遠的天地;如果就業的時候不貪圖安穩,堅持理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當時在處理某件事時更加成熟理性;如果……你或許會覺得有這些想法很可笑,確實,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時間永遠不會倒回去給你第二次的機會。就像那句看似豪言壯語卻又有些無可奈何的話“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前兩天堂妹給我打電話,即將碩士畢業的她面臨多條就業道路,不知該如何選擇。堂妹在復旦大學讀的醫學相關專業,在某家500強藥企實習了一段時間后企業有意向想要留下她,但同時她又考上了上海公務員。堂妹傾向于去企業打拼,父母卻堅持女生做一份體制內的工作更安穩。我幫其分析了不同道路的利弊,以及今后的發展空間,告訴她最后的決定,還是得她自己下。我說,無論你現在選擇哪條路,以后可能都會想如果當時選擇了另一條會是怎樣的光景。跟隨自己心里的意愿,朝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不要煩惱,至少,有選擇不是一件壞事。
大學時的同學,有的做了紀錄片的導演,帶著團隊去印度拍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片子,有的致力于綜藝真人秀節目天南海北的奔忙,有的去外企做了品牌策劃,有的去了國外深造就業……跟他們相比,自己的工作似乎太過平淡,太一成不變。回想當初自己面臨是否保研的選擇時,也有留在某個訪談節目做編導的機會。那樣的工作會常有加班,偶爾還要熬夜剪片子,但收獲的可能會是見識更多優秀的人,有更廣的世面更多的閱歷。每一條路都有不同風景,也必定會遇見不同的旅伴,我們就如同那只掰玉米的熊,永遠無法什么都想要。舍不得這一片田野,就必須犧牲另一片森林。
也許,冒出這些想法,是因為當下的生活不如意,或者說對自己的狀態不盡滿意。知足常樂這種樂天派思想,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心無漣漪,又談何容易。但“回顧過去”的想法只能是閑來無事時一解寂寥,或是作為談笑過程中“過往趣事”,應該仔細思考的是,為何會不滿自己當下的狀態?是否自己在散漫的度日中懈怠了生活,喪失了心性與追求。當初那些在空閑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有意義的事的“興致勃勃”,是否漸漸沒了下文?時間快得像塌了口的沙漏,傾瀉而至,讓人來不及堵截。常常感覺昨天似乎還是帶著起床氣告別周末的周一,轉眼今天就已經又到了周五。每天同樣時間的打卡,按部就班的生活,這種周而復始的流逝讓人感覺心慌。
沒有底氣,對,也許這就是我們有失落感的原因。沒能與生活齊頭并進,卻又手忙腳亂地攔不住時間。前幾天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消息,其所在的公司有一份5天的兼職,在尋人。對應試者沒有任何特殊要求,只要正常成年人就可以。工作內容是在一架秋千上坐一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目的是測試秋千的牢固度,需要連續去5天,報酬是一天250元。當時馬上有人在朋友圈中評論留言,說自己想去,但是時間不允許,因為要上班。還有人開玩笑的說,如果報酬后面再加個零,自己肯定去,請假也要去。雖然250元的誘惑力并不算很大,但我在心里也認真地替別人盤算了一下,如果閑在家里無事的人去坐在那里看看書,順便賺點錢,何樂而不為呢。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看到這個消息的人都下意識地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在單位時間內所能獲得的效益。但我卻忽然意識到,似乎對于我們這些忙于生計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收入成了最現實的“成就感”。再多華麗的追求,也必須建立在溫飽的基礎上,而如今溫飽的標準早已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買房”“養老”“生娃”“早教”……生活的成本早已翻倍,現實戳破了我們許多縹緲的夢想。
我們努力把每一步走好,也許自己終究沒有成為兒時心中的那個“大英雄”,也沒有如早年間那些心潮澎湃的理想一樣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我們在最普通的生活里踽踽前行,卻終究有些不甘心,所以時不時地,還想在炙熱的生活里再翻滾幾圈,鬧出點別樣的聲響。但是啊,親愛的,別失落,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驚喜永遠會比遺憾多,給自己加把勁,只要前方還有未知的風景,我們就有信心活出更好的樣子。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