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壽山
摘要:《新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又指出:“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的漢字......”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改進教法與學法,提高學生識字能力。其中防止并糾正錯別字是識字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怎樣防止并糾正錯別字,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識字目標呢?
關鍵詞:錯別字;原因;預防;糾正;策略
一、應知道錯別字產生的原因
1.從漢字本身來看
漢字是表意文字,音與形脫節,二十幾種筆畫組成了成千上萬的漢字(常用也在3500個左右),必然會出現差別細微,類似的現象;有些筆畫雜碎,線條曲折,排列不規則,給學生識字帶來很大困難。漢字的音節只有400多個,但包含的漢字卻成千上萬,這就造成許許多多字音同而形異,這就出現錯別字的客觀原因。
2.從學生心理特點看
一.已知的字音義和未知的字形對不號,易導致同音字誤用;二.學生空間知覺能力不夠精細,往往籠統粗略;三.學生識字時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易出現混淆或錯亂現象;四.學生感知字形數量多而書寫練習少;五.理解抽象字義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做支撐點;六.學生掌握一些寫字技能形成定勢,常常不自覺地添加筆畫;七.記憶中儲存的詞匯量不足,或學過不鞏固,應用就以同音字代替。
3.從教學方面看
由于對學生心理特點缺乏足夠了解,教學過程的組織不夠科學.藝術,不能組織學生的注意;對學生識字易錯沒有預設防范訓練;少在學生識字能力培養下功夫,不能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沒能加強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情感有機教育;沒能杜絕粗枝大葉,馬虎大意。
4.從社會影響看
一些商店.工廠門口的招牌.標語.廣告.標簽上亂造漢字,如“生意興隆”寫成“生理興隆”,這也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
二、知其因更重要是防止并糾正錯別字
防止與糾正,防止更重要,教與學中首先立足于防止錯別字的出現,然后對學生練習中出現錯別字進行“二次教學”的有效糾正。為了提高識字質量,我嘗試一些教學策略。
1.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既有教師主導作用,又有學生主體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積極性,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識字興趣,變被動“要我識字”為主動“我要識字”。如以故事.游戲.猜謎語等激趣。例如,從前一縣官審案時,“再往后”,縣官叫道。犯人往后退了一步。“再往后”,犯人有退了一步。“本官問你為何不回答?”“回大人, 小的名叫冉住後,再退后就要出公堂了。”正當學生興致勃勃時,因勢利導告訴只要識了字,就可以自己看更多的故事。為了保持學生識字積極性能持久,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出新要求,讓他們“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如分析字形,開始只要求學生用筆畫來分析獨體字。當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偏旁和獨體字,這時應培養學生用部件來分析字形。如“楓”的教學,一個學生用筆畫來分析,另一個學生說左邊木加右邊風,我肯定了第二個學生的識字辦法好,因為能用部件來,簡化識字過程,這樣學生看到識字可以閱讀更有趣的故事,就對識字產生濃厚興趣,識字積極性就更好的發揮。
2.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由需要教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獨自識字的能力。
(1)讓學生正確地牢固掌握三種識字工具:一是學好漢語拼音,使學生有自學字音的工具;二是教好漢字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構字較強獨體字給學生自學字形的工具;三是教會學生用兩種查字典的方法,初步掌握理解自已的工具,同時又復習.鞏固字的音.形。這就為學生獨立識字奠定基礎。
(2)遵循規律,教給方法。識字能力就是能夠獨立自主應用有關知識識字。教師要把漢字知識和識字方法教給學生,從漢字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如低年級開始看圖拼音識字,生字“日”字的象形圖,“日”字上面注音“ri”,就是說“日”念“ri”,教會學生學會筆畫橫折,還有“日”的筆順。先教會基本筆畫.筆順.間架結構,再學習合體字。在學到一定數的漢字和漢字常用識字方法,讓學生比較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義字。
三、內引外延,多管齊下
首先,加強課堂教學,精準到位。課堂教學要從兒童的心理特征出發,教生動,教活潑.破難點,讓學生從一接觸生字開始就留下正確鮮明.強烈的印象,經久不忘。如教“美”字,可編“王大,王大,頭戴兩朵花”。又如先編個字謎讓學生猜,教“省”字可編“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系”等。這樣學生必然印象深刻。
其次,重視形聲字教學。形聲字占漢字90%,學好形聲字是識字至關重要我們可以檢查掌握基本字,如“丁”的音形義。可以教學生字認識特點:用”加一加“偏旁的方法,先引導讀準聲旁讀音,再出示“釘子”并聯系形旁理解字義。可以指導自學,運用規律。用”換一換“偏旁的方法,如“釘”引出“盯”“叮”“町”“玎”。做到舉一反三,讀準音,解字義,歸類鞏固。先用”丁“釘”組詞說句,再引導學生聯系語境,區別讀音異同,以后遇到“釘”“頂”“町”自己就可以辨析音義的正誤。
再次,同音字的辨析教學對音同形異,如“在”和“再”,“想”和“響”在教學時要結合詞句,重點從字義字形上比較,說明各自用法。對音同形近,如“跟”和“根”學生易混淆,要根據形聲字的音旁表音,形旁表義特點,以熟字帶生字,分別組詞解義,分析字形不同。
第四,每單元或更大一點的階段,把錯別字匯集起來,班“錯別字醫院”,請學生動腦.動手黨“小醫生”,為錯別字會診并拿出治病方法。
第五,有些字可以用“記住少數,類推多數”的方法幫助辨析正誤。
第六,帶領學生走向社會,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收集.糾正錯別字。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對錯別字產生的預防.糾正,應究其因,有的放失,教之有效,努力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為學生閱讀和寫作打下扎實基礎,提高他們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