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學工作中信息技術也得到了普遍應用。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了使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得到全面的應用,發揮出其重要的教學價值,就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并且充分進行利用。全面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正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從而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并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其協作意識和自主能力。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少學生覺得數學內容抽象難懂,枯燥無味。運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可以從視、聽等方面對學生形成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比如在開展“吃西瓜”教學中,可以用多媒體設計場景,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到知識:熊媽媽給兩只小熊分配西瓜,把一個西瓜分給大熊八分之三,分給小熊八分之二。讓幾個學生在電腦上操作,并扮演相應的角色來分配西瓜,其他學生提問題,比如: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還剩下幾分之幾?……這些問題提出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用多媒體操作解決,學生興趣高漲,接受起知識更加快速。電子白板、多媒體課件以生動活潑的畫面展現出教學內容,更加逼真,更加形象,增加了其趣味性,加深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和電子白板進行教學可增大課堂容量,優化教學過程。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件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教師書寫的時間,增加了教師講解以及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另外,教師也能充分利用和支配教學信息資源,加大信息傳輸量,把節省的時間用于學習與鞏固新知識。
利用多媒體進行游戲、拼圖、選擇等練習形式,可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時間和效果。還可以進行題型轉換、一題多問的訓練,既節省時間又增加練習的容量,還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練習題型單一枯燥的問題。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讓課堂教學與生活更緊密結合。
數學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中領悟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融入生活情境,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我利用電子白板創設超市生活場景,讓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學生在電腦上操作,可根據平時生活中到商店買物品的情景,自由購物交費等。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親自購物操作,對“元、角、分”認識與理解得非常透徹。部分學生還通過購物明白了元、角、分單位之間的換算。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在課堂中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便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
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教師要更新理念,提高信息技術技能。
面對電子白板的普及使用,教師要轉變觀念,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網絡平臺為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熟練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和教學軟件使用。一是要對常用的教學軟件熟練使用。教師要精心設計課件,在課堂中靈活運用。二是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要成為信息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師應多參加培訓,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技能。
五、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易于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播過程,更重要的是能力培養過程。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強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是以概況性和間接性為特點的認識過程,是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這種抽象思維還帶有很強的具體形象性。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表現在不斷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對
問題的深入分析,課堂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且力圖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是主動性、積極性的表現。特別是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公式以及應用題中數量關系之間的內在聯系等,學生無法親身體驗,必須借助表象進行想象。多媒體技術是激發學生求異思維的好方法,它可以將授課內容和學生現實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我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化圓為方,把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讓學生感知圓轉化為一個長方形的整個過程。這樣的體驗過程促使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飛躍,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六、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鍛煉學生自學能力。
最后,通過信息技術,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對于小學生的長期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自學平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成為自己的小主人。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鍛煉學生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因此,為了使其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就要在實際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數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完善教學形式簡化教學重、難點;優化課堂教學鍛煉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自學能力,進而使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何國倉.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7(21).
[2]戴永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甘肅教育,2015(20).
[3]李雪慧.借力多媒體,提升課堂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1).
[4]孫政.讓數學思想的滲透成為數學教學的理想追求[J].基礎教育研究,2015(9).
[5]代振業.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