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摘要: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 的的主要途徑。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師生間雙邊有目的、有計劃地以教材為中介,通過教師的教育學生的學,共同學習任務的統一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導、學生是主體,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做好教學計劃,充分備好課、落實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性、實效性,加強課后輔導、關心等,做好這些教學常規工作是上出一堂優質課的關鍵,是學校教育工作之重。
關鍵詞:教學計劃;課堂實效性;課后輔導;常規工作
教育水平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標志,通過教育來培養人才,創造財富,我們作為教育界人士就應擔起這個重任,履行起自己的職責,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專業素質,搞好教學工作,要搞好教學工作,必須認識到教學常規工作的重要性。教學常規工作的基本環節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備課、授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后輔導、成績分析與總結,教學常規工作的目的是規范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培養教師以法執教、以規執教的職業習慣。
一、制定教學計劃
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有計劃性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對要進行的教學任務及流程進行詳細的計劃,有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潛能的充分發揮,制訂計劃必須按學生的特點制訂,不能仿制照搬的計劃,只有自己去試著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計劃只是一種手段,絕不要為了列計劃才去列計劃,只要是能達到目的的計劃才是有用的計劃。實施計劃時,不要輕言放棄,只有堅持科學合理的計劃,我們教師一定能夠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疏忽對自己的提升,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制定教學計劃是教學過程的第一環節,對教學工作有規劃、指導、調控作用。
二、備課
教師備課時應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新課標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并重”。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同時需要考慮另外兩個目標,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臺,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長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其次備課應考慮師生雙邊互動式,新課標強調“教”服務于“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教學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對策。教師備課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備課是授課的前提,要以教案的形式呈現,教案包括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設計、作業練習,歸納總結、教學反思等基本環節,每位教師都要認真備課,深刻理解備課的實質,掌握備課工作的程序。備課的工作主要包括學習數學課程標準,鉆研教學內容,閱讀參考資料,研究有關教學經驗以及深入了解學生情況,選擇具體恰當的教學方法,編寫每一節課時的教學方案等,教師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也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三、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的幾點:
1、課堂教學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努力做到:從以灌輸記憶為特征,以教材教師教材為中心 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到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為特征,以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上來。
2、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教學過程要注意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突破,課堂講授密度、深度適中,教學設計條理分明、簡介生動、深入淺出。
3、課堂教學要應遵循引入導課、教師講解、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的起點與節奏要符合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要堅持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4、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啟發思維、鼓勵質問、堅持啟發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學方法。
5、課堂教學時間安排要合理,不要滿堂灌、一言堂,教師精講精練,時間一般不要超過20分鐘,要留有學生練習、鞏固、思考、總結的時間、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
總之,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作為戰斗在教育一線的我們,應抓住這一有利契機,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向40分鐘要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推動我國的課程改革健康發展。
四、作業布置與批改
作業是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訓練 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并據此調節、改善自己的教學。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認真精選,堅持以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負擔合理為原則。
五、教學輔導
教學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輔導形式,就因材施教的原則,照顧和滿足不同學習水平、不同特長學生的學習需要。 針對有些學生對學習不夠重視,上課懈怠,不集中精力學習,教師要對他們要進行終生學習的教育。教師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時,有些學生表現不積極,或者不敢發言,教師應該多找他們談心,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由于學生自身的惰性,不少學生慣于聽教師講解,懶于思考,這也使得新課程改革精神的貫徹多少會發生困難。
總之,充分做好學校教學常規工作,是上出一堂優質課的前提,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教學常規工作是學校工作的基礎性工程,是確保學校穩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常規管理機制,并有效地應用于教學管理的全過程,使學校的教學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是全面實施新課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常規姓“常”,需要常抓不懈,時刻關注,我們要切實提高教學常規的執行力度。教學常規工作的落實,既是教學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開展的前提,又是課堂有效性、實效性的保障。做好、做細常規工作是每一個教師應有的意識和行動。
參考文獻:
[1]李澤普;趙印獎:《論新時期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基礎》[J];文教資料;2009年 25期
[2]趙國忠:《備課最需要什么》[J];南京大學出版社
[3]《加快學科教學創新》 華長慧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