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教育領域的發展也會越來越成熟,在對幼兒的教育中,針對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探究能力的培養也開始成為科學育兒的重點關注課題和目標。對此教師需要利用幼兒身邊的環境,寓教于樂,采用豐富多樣的科學小實驗的教學方式,對幼兒的探究能力和習慣予以培養。本文就以科學小實驗在培養幼兒探究能力和習慣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科學小實驗;幼兒探究能力;習慣
探究能力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地發展和創新,對此之前很少有人重視和關心的幼兒教育,也被納入了教育事業新的發展和研究的日程中。人一生最重要的教育階段就是在幼兒時期,在幼兒時期,通過科學活動對幼兒的探究能力和習慣予以培養,是幼兒教育改革創新的新教學模式。主要是運用理論和實踐相結的原則,對傳統教育模式進行改變,將幼兒當成探究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其進行引導,不僅對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予以了培養,同時也對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感情予以了促進。
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習慣的意義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幼兒在學習中存在著錯誤的學習思想,所學到的知識不會靈活的運用,只限于紙上談兵,解決不了實際的生活問題,對此,需要運用科學的方式對幼兒的探究能力予以培養,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學習成績,也可以使幼兒的實際運用能力與學習能力都得到全面的促進和發展[1]。幼兒因為其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等特性,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輕松的環境,用各種科學小實驗的方式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更容易讓他們獲得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通過科學的實踐活動讓幼兒之間既培養了競爭的能力,又培養了合作的精神,也對教學效率予以了有效地提升。
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更關注于幼兒的學習考試成績,對于幼兒的實際動手和應用能力往往予以忽視,這容易造成幼兒對學習產生不了興趣,甚至會厭惡,也會導致學習不好的幼兒在生活中也缺乏自信。教師需要對傳統的觀念進行徹底的改變,將幼兒探究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作為教育的目標,而不是考試成績,這才能對幼兒的實際動手應用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予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環境設計,培養好奇心
對于大自然,幼兒總是充滿了好奇心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擴大幼兒的探究范圍,對他們的興趣予以激發[2]。隨著四季的變化,周圍會有很多的植物、小雞、小兔出現,可以讓幼兒自己種植物和飼養小雞等,對動植物生長過程進行觀察,并隨時向教師提出問題,對幼兒觀察能力予以培養的同時,也培養他們善于提問的習慣,探究欲望也得以了激發。也可以在幼兒園里設置一塊園地,和幼兒一起規劃園地,教導他們栽種植物,從澆水開始,進行除草等活動,讓幼兒隨著植物的生長變化去觀察和發現,幼兒也可以通過這種實踐活動進行多方面的情感體驗。打造一個科學活動的區域,擺放開放性、實用性強的游戲材料,教師和幼兒一起做一些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可以提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幼兒通過小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答案,從而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也激發了他們尋找答案的樂趣,并通過豐富的小實驗獲得了實用的小經驗。比如黃豆放在水里會長大并結出黃豆嗎?鼓勵幼兒自己去做實驗,有的把黃豆種在外面的泥土里,有的把黃豆扔進水里,有的把黃豆種在杯子里放在室內,最后讓幼兒去觀察黃豆生長的情況,然后教師再問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激發幼兒自己去進一步的探究和發現,最終得出結論,并借此機會,讓幼兒多去參與更多內容的探究,將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進行引導,將其轉化為探究的動力,從而其探究的能力也得以培養。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課堂氣氛的營造,要寓教于樂,鼓勵幼兒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合作,一起實驗,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氛圍和心理環境。
挖掘實驗內容,激發能力
將科學引入到幼兒的身邊,讓他們發現科學并不遙遠和神秘,教師要善于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把握、利用來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因為幼兒的心性特點,他們更喜歡游戲的樂趣,還不會進行思考,甚至常會提出很多不符合科學現象的問題,做出奇怪的行為,教師要進行相關的行為分析,并對他們的探究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選擇適合的科學小實驗,其教學內容應該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關,這樣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平時要對他們的興趣點予以細心觀察和研究,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的科學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更貼近生活的實用性的經驗[3]。比如利用玉米、小麥各種農作物的種子設計出買賣批發的小活動,一些幼兒扮演來批發農作物的小老板,幼兒通過買賣的活動了解了不同的作物的形狀、大小,各種豆類的顏色,在活動之中,幼兒對各種作物產生了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將這些農作物的種子放在科學區域,讓幼兒隨時可以去觀察比較,幼兒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滿足,幼兒自己去探究和總結,也培養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對于幼兒要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生活形象的情境會更容易吸引他們的長時間的注意力和激發探索的熱情。幼兒周邊有很多小動物,教師可以運用動畫的情境,將小動物們串成一個有趣的場景,激發幼兒對動物特征進行探究的熱情。教師再根據動物的特征,提出動物寶寶從哪里來的問題,讓幼兒進行卵生和胎生的探究,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引導,進行給動物寶寶找媽媽的游戲,通過查找圖片資料讓寶寶去探究哪些是胎生動物哪些是卵生動物,從而對科學知識有了基礎的構建。
適時引導,激勵欲望
在教學過程中,時刻要將幼兒放在學習活動的主體位置,教師對參與活動的幼兒進行適合和耐心的引導,引導他們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體驗探究后成功的喜悅[4]。幼兒的學習意識是從有疑問開始的,當他們想要尋找答案時,才開始有了自主探究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引導和鼓勵他們用已有的經驗對現有事物進行猜想和解釋,讓他們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自己去解決相關的問題,經過教師逐步的引導,讓幼兒自己去探究問題的關鍵所在。在探究過程中,也一定會出現幼兒表現不好或是失敗的情況,教師應當給予其積極的肯定和鼓勵,甚至對于其錯誤行為不要急于去糾正,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失敗,學會從失敗中去總結經驗和尋找解決的辦法,鼓勵他們繼續大膽地嘗試和探索,最終從成功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自信。在幼兒探究過程中,不僅以探究的結果為表揚的依據,對幼兒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大膽提問等表現行為,教師也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肯定,要運用微笑和鼓勵、贊賞的語言等及時給幼兒予以肯定和表揚,幼兒探究的欲望和熱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對于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得到的操作結果,教師要善于支持和引導其進行運用,鼓勵幼兒進行一些圖畫等的記錄,并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和解釋。創設不同的活動情景、場合和條件,提供相應的小實驗的材料,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去探究和發現,從而獲得相關的經驗,再建立起互相交流的氛圍,讓幼兒不斷檢驗和鞏固、加深、拓展自己所獲得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劉洪梅.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J]. 考試周刊, 2018(19):181-181.
[2]薛麗靜. “圓圈”隨身行游戲伴成長——淺析呼啦圈活動寓教于樂的功能[J]. 新校園(中旬), 2017(2):166- 166.
[3]滕碧蕾. 寓教于樂——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來源[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8(1):79-79.
[4]丁桂珍. 寓教于樂 讓孩子健康成長[J]. 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4):00161-0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