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摘要:幼兒的生活與本地的環境息息相關,而本土資源蘊涵著顯性和隱性的教育資源等價值元素,這些元素不但能夠為幼兒提供重要的課程載體、提供豐富的德育文化源泉,更重要的是對幼兒繼承本土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
幼兒的生活與本地的環境息息相關,本土資源蘊含著無與倫比的生命力,可以為學校的德育教育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寶貴的經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這與陳鶴琴指出的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的觀點是一致的。他主張:以自然、社會為中心,課程編制要有目標又要合乎生活,教育要和生活實際密切結合。為了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園嘗試以本土資源為載體,組織開展了州級課題《利用本土資源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德育教育的實踐研究》。通過研究發現,祿豐本土蘊涵著顯性、隱性、豐富的可供利用的德育教育資源,合理利用祿豐本土資源中所蘊含的德育文化源泉開展教育,能為大班幼兒認識自然、回歸社會、繼承和發揚本土文化提供重要的、豐富的課程載體,讓幼兒充分感受本土文化的豐富與優秀,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等良好道德情感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
一、篩選祿豐本地資源,構建大班德育教育內容
我園位于滇中高原東南部——以恐龍、臘瑪古猿生物化石奇觀蜚聲海內外的祿豐縣城,有文明世界的中國祿豐恐龍侏羅紀遺址公園,祿豐有“世界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的美稱;有臘瑪古猿溫泉度假村、羅茨溫泉度假村;有風景優美的自然景點—“中國云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黑井、星宿橋、五臺山、石門水庫、東河水庫等景點;祿豐當地除了居住著漢族,還居住著彝族、苗族、傈僳族等民族,擁有得天獨厚的鑼鼓經、大刀舞、三跺腳等民族優秀文化和富有特色的恐龍文化節、桃花節、水果文化旅游節、彝族情人節、彝族火把節、苗族花山節、傈僳族闊時節等民族節慶活動;有地方名優特產“祿豐香醋”;本地盛產松茸、雞樅等野生菌,還有云南紅、牛角屋、油桃、水蜜桃、提子等水果,這些資源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我們尋找本土化教育與幼兒德育教育的結合點,篩選出一些適合大班幼兒發展的本土化的教育內容,通過師生共同建構,呈現出一個個反映本地特色的德育教育主題活動。比如祿豐好地方、神奇的恐龍世界、歡樂的節日、多彩的民族、舌尖上的祿豐、水果寶寶大聚會等活動,這些本土化的課程,為大班幼兒了解家鄉—祿豐提供了鮮活的教材。縱觀這些課程,充分凸顯了《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精神:“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友愛、勇敢、勤學、好問、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這與陳鶴琴先生強調和主張的“活的教育,活的題材,要到田間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的教材,是知識的主要源泉”的思想是一致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的建構,為教師開展德育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培養大班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的養成,萌發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等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二、利用自然景觀資源,開展德育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會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陶行知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讓教育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回歸大自然的環境,這是綱要中的新理念。因為,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為幼兒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場所。在開展“龍鄉美景”主題活動中,我們帶孩子走進星宿公園、走進西河園柳踏春,請家長帶孩子到自然景點—五臺山、石門水庫、東河水庫避暑,帶孩子到新大街觀察秋天的梧桐樹。在廣闊的天地里,孩子們與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充分的接觸,千姿萬態的自然風光,絢麗多彩的現實世界讓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家鄉風景優美。此外,我們還引導孩子認識了家鄉名優特產——“祿豐香醋”、參觀果園、瀏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黑井等。讓孩子們發現了家鄉的巨大變化,感受家鄉-祿豐是個好地方,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用語言、唱歌、繪畫等形式自然地衍生出對家鄉—祿豐的熱愛之情。
三、利用人文旅游資源,開展德育教育
中外專家認為,祿豐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完整、最豐富、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區之一,是中國恐龍的原鄉,祿豐有“世界恐龍之鄉”的美譽。祿豐世界恐龍谷是一塊傳播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是一座探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寶庫,是一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鮮活教材。在開展“神奇的恐龍世界”主題活動中,我們帶大班的孩子走進恐龍王國,穿越侏羅紀世界,了解地球生靈的興衰演化,共享留存地球的億萬年世界奇觀,“我和恐龍做朋友”等一幅幅稚嫩的書畫從孩子們的畫筆中精彩呈現。活動的開展,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增長了科學知識,萌發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利用民俗文化資源,開展德育教育
隨著經濟的發展,祿豐形成了以旅游為特色的新時代文化。富有特色的恐龍文化節、桃花節、水果文化旅游節、彝族的情人節、火把節、苗族的花山節、傈僳族的闊時節等活動在不同的時節開展,這些民俗文化資源為大班幼兒傳承民族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比如在一年一度的主題為“中國·祿豐恐龍文化旅游節”慶祝活動中,我們帶孩子到恐龍文化藝術廣場觀摩大型文藝演出活動,鑼鼓經、大刀舞、三跺腳、舞龍等優秀民族舞蹈競相登臺,精彩的表演讓孩子們感受到原生態民族藝術獨特的魅力。在觀摩文藝演出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主題活動“歡樂的節日”,孩子們了解到世界上唯一有“恐龍節”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鄉——祿豐。隨著祿豐恐龍化石的不斷發現,祿豐被譽恐龍之鄉,恐龍成了祿豐的品牌。在祿豐居住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習俗,彝族有情人節、火把節、苗族有花山節、傈僳族有闊時節,而恐龍節是祿豐各民族共同的節日,祿豐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生活,要互相尊重,團結友愛。孩子在自然、快樂的氛圍中穿著民族服飾、跳著歡快的鑼鼓經、大刀舞、三跺腳等舞蹈,盡情地享受著民族文化帶來的樂趣。通過打造親近于幼兒的特色活動,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孩子們體會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為傳承民族文化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利用飲食文化資源,開展德育教育
祿豐物產豐富,特色的美食、小吃也不少,這些飲食文化資源也被我們納入教學中。我們在開展“舌尖上的祿豐”這個活動中,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扮演賣小吃的“老板”、買小吃的“顧客”和“小服務員”,“小老板”在熱情的接待“小顧客”,“小顧客”在盡情地品嘗涼卷粉、甜白酒、松毛豆腐等特色美食,“小服務員”在愉快地收拾整理碗筷。孩子們在用心去領悟食物給予我們珍貴的滋養、感受著祿豐人的生活百味美的基礎上,還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到祿豐確實是個好地方。
綜上所述,祿豐本土蘊涵著顯性、隱性、豐富的可供利用的德育教育資源,合理利用祿豐本土資源中所蘊含的德育文化源泉開展教育,能為大班幼兒認識自然、回歸社會、繼承和發揚本土文化提供重要的、豐富的課程載體,讓幼兒充分感受本土文化的豐富與優秀,為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等良好道德情感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