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

摘要:專業滿意度又稱為專業認同度,主要指學習者對所學專業的喜歡程度或學習需求獲得滿足的程度。文章以貴陽市7所高校為例,分析了高中及大學階段對專業滿意度產生影響的因素及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專業滿意度;影響因素;建議
一、引言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大學的學科分類越來越精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強。此時,不僅要重視專業教育的“量”,同時,也不能忽視專業教育的“質”,本文所選取的大學生專業滿意度是衡量大學生對所學專業態度的重要指標,直接反映了學生對專業教育的需求。因此,對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的調查,不僅能了解當下的專業教育現狀,有利于高校調整專業設置及深化專業改革,而且試圖探討大學生選取專業的原因及選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高中教育及高校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二、研究對象、方法及過程
對于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現狀的調查,本文選取了貴陽市七所高校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貴州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陽學院、貴州師范學院、貴州商學院、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涵蓋了一本、二本及獨立院校,7大類專業,共計46個子專業。針對大學生的專業滿意度現狀的調查問卷共設置了20道題,包含了單選題、填空、多選及打分題。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共計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51份,其中有效問卷343份,問卷回收率達到87.75%,有效率達到85.75%。對調查問卷數據采用社會科學數據分析軟件SPSS21.0建立數據庫,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匯總和相關分析。本次有效問卷為343人,男生155人,占比45.2%,女生188人,占比54.8%;大一學生86人,占比25.1%,大二學生93人,占比27.1%,大三學生75人,占比21.9%,大四學生89人,占比25.9%;一本院校119人,占比34.69%,二本院校127人,占比37.03%,獨立院校97人,占比28.28%。
三、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現狀的分析
1. 基于高考志愿錄取情況的分析
問卷中第7題設置了“您所學的專業是您的第幾志愿”的問題。據統計,20.4%的學生屬于調節專業,34.1%的學生屬于第二志愿及以后的專業,45.5%的學生屬于第一志愿。從總體情況看,多數學生選擇專業的志愿得到了實現,但仍有較大比例的學生未能實現自己的專業選擇。第一志愿錄取比例較低的情況固然與中國現行高等學校專業選擇機制的計劃性不足等因素有關,但中等教育時期對學生自身興趣愛好的培養不足及學生今后專業定位的模糊等因素也不容忽視,這也意味著學生在高中時所獲得的大學專業信息等情況非常匱乏。
2. 大學生對專業了解程度
數據顯示,在填報志愿前被訪者對專業“了解”及以上的占12.5%,“不了解”及以下的占42.6%,另一數據顯示,分別有26.2%、22.4%、30.3%的學生不清楚學校是否開展過對高校專業前景介紹、高校專業所學內容的介紹、志愿填報培訓等活動。從以上數據來看,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還存在脫節現象,學生填報志愿時普遍存在不知道大學的專業設置情況、專業的教學計劃及要學習內容是什么、專業前景怎么樣、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很隨意等問題,這就會使學生進入大學后才發現該專業自己并不喜歡,專業滿意度降低,學習興趣下降。
3. 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程度分析
問卷第13、14題分別設置了“如果重新再選一次專業,您會不會選擇本專業”、“如果您對專業不滿意,會采取哪種行動”。統計得出,在有效的343份問卷中,對本專業感到“滿意”及以上的占35.0%,感到“不滿”及以下的占12%;36.6%的學生不再愿意選擇本專業,視情況而定的占36.8%。從這一結果看,大部分學生對自己高考結束后的志愿填報結果并不認同,也反應了他們在高中時期對大學各類專業的設置及具體內容不夠了解,導致做出的選擇不是自己滿意的。在被問到“對專業不滿意會采取什么行動”時,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即使不滿意也會好好學”,只有9.3%的學生選擇轉專業。通過另一組數據得出,認為轉專業學習成績要求高的占28.0%,認為申請程序繁瑣占28.4%,認為學校轉專業政策不清楚的占21.3%,老師不鼓勵的占5.0%,害怕適應新專業的環境的占10.1%,其他原因的占7.1%。為什么會出現大部分學生對專業不滿意,但是只有9.3%的學生會選擇轉專業,這也反應了高等教育設置中的轉專業障礙。
(二)大學生專業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1. 影響高考填報志愿時專業選擇的因素分析
問卷第8題設置了“您選擇本專業的原因”,包括有6個選項,“親朋好友或老師的建議”、“自己喜歡并了解本專業”、“感覺本專業好找工作”、“考試分數限制”、“隨便選的”及“其他”。從數據顯示,學生在專業志愿選擇的原因中,基于親朋好友或老師建議填報專業的比例最大,占21.1%;其次隨便選的占19.5%;再者是其他占16.6%和自己喜歡并了解本專業占15.9%;考試分數限制占15.7%;感覺本專業好找工作占11.2%(見圖1)。
高考學生在選擇專業志愿時,按照親朋好友或老師建議的,其達到專業“滿意”及以上滿意度的占47.1%,“不滿意”及以下的占7.8%;按自己喜歡并了解本專業的,其達到“滿意”及以上滿意度的占63.7%,“不滿意”及以下的占5.2%;按感覺本專業好找工作的,其達到“滿意”及以上滿意度的占48.2%,“不滿意”及以下的占9.3%;按考試分數限制的,其達到“滿意”及以上滿意度的占25.0%,“不滿意”及以下的占19.7%;按隨便選的,其達到“滿意”及以上滿意度的占17.1%,“不滿意”及以下的占9.6%;其他因素的,其達到“滿意”及以上滿意度的占22.6%,“不滿意”及以下的占16.3%。可見學生專業志愿選擇動因不同,其滿意度會存在差異,按自己喜歡并了解本專業選擇志愿的,其滿意度是最高的,隨便選的志愿,專業滿意度最低(見圖2)。
2. 不同專業的滿意度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共選取7大類專業,其中電子信息類28人,法學99人,公共管理類39人,經濟學類60人,農業資源與環境77人,物理學類30人,醫學類10人。數據顯示皮爾遜卡方值的檢驗的顯著性水平已達到0.02,小于0.05,說明專業的差別對專業的滿意度有顯著性差異,就本文樣本數據而言,顯示出法學、醫學及經濟學專業滿意度較高。
3. 班級氛圍、課程安排情況對專業滿意度的影響
運用SPSS相關分析方法,可得出專業滿意度與班級學習氛圍、課程安排合理程度呈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32、0.449,在總體中這個相關系數在0.01的水平上是顯著的。這說明專業滿意度除了與志愿填報原因等因素相關外,還與班級學習氛圍、課程安排情況等因素息息相關。
四、結論及建議
根據調查數據發現,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階段之間的脫節,會導致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的下降。高中時期學生對自身興趣愛好、專業定位模糊會導致學生不知道之間喜歡什么專業,該填報什么專業,填報志愿時立場不堅定,大部分學生出現“隨便選的”現象,高中學校呈現出對高校專業前景介紹、專業課程設置、志愿填報培訓等方面不夠重視,只是在高考填報志愿時給予臨時性輔導的現象。
1. 高中教育階段,學校應重視對大學專業課程設置、專業情景等方面的介紹,并且發掘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能認識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將來的目標,在志愿填報時有自己的想法。另外要加強中學與高校的有效信息溝通,將高校的情況向高中學校介紹,可以形成高校教師定期到中學進行大學專業設置等方面的培訓活動。
2. 加強大一新生的專業教育,深入全面的為他們講解本專業的前景、課程設置及學習內容等,提高他們對所學專業的興趣與信心,建立專業的自豪感。在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學即使對專業不滿意還是會好好學,在這一基礎上,給予他們鼓勵與增強專業的學習熱情,專業滿意度會越來越高。
3. 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水平是學校的根本,意義重大。教師優秀的教學技能、良好的師德和人格魅力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良好的班風學風建設也非常重要,班主任、輔導員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讓班級形成凝聚力強、學習氛圍濃厚的良好風氣。
4. 現有條件下,盡可能擴大專業選擇自由性。調研數據顯示,大多數對專業不滿意的學生不會選擇轉專業,原因是轉專業對學習成績要求高、申請程序繁瑣及轉專業政策不清楚。這就導致了學生高考錄取后,專業很難進行變動,特別對于調節專業的同學來說更是如此。有學者指出,專業選擇自由依賴于一定的教育體制和充足的教育資源,而在現行的教育體制和現有的教育資源條件下,完全按照西方一些國家那樣實行入學后自由地選擇專業的做法還不現實,在實踐中難免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目前比較適合的做法主要是增加轉專業的機會,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并擴大“類”的范圍。目前很多高校按專業大類招生,但“類”非常狹窄,學生可選余地很小。
參考文獻:
[1]賈文華.師范學院大學生專業學習滿意度調查[J].寧波大學學報,2010(04).
[2]高潔.大學生專業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基于河北省四所高校的調查[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09).
[3]劉寒梅.大學生專業滿意度及其與專業承諾的關系研究[D].長江大學,2014.
[4]姚琳.大學專業滿意度與就業信心相關性的調查研究[J].就業方略,2010(04).
[5]劉選會,鐘定國,行金玲.大學生專業滿意度、學習投入度與學習效果的關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7(02).
[6]樊明成.我國大學生專業滿意度調查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1(10).
[7]李華峰.在校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調查[J].高校論壇,2008(04).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