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璐
摘要:“僵尸企業”的處置是供給側改革下的首要任務,是“去產能”政策重點關注的對象,是推進社會經濟資源均衡配置必不可少的措施。本文簡單介紹了供給側改革對“僵尸企業”的影響,從國家、銀行、員工等方面分析了我國“僵尸企業”的現狀,并通過對目前學界流行的四種“僵尸企業”的認定方法分析,得出了以實際利潤法與CHK方法為基礎的新認定方法。
關鍵詞:“僵尸企業”;供給側改革;CHK方法;實際利潤法
一、“僵尸企業”的介紹及供給側改革對其影響
“僵尸企業”概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Edward.J.Kane提出,指那些無法恢復生氣,但通過政府救助或銀行貸款而勉強運行的高負債率企業。“僵尸企業”的生存高度依賴政府和銀行的資金,占用了大量的經濟資源,卻并不能實施正常經濟主體的功能,不具備任何生產效率,雖然“僵尸企業”可以為市場提供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但帶來的經濟效益通常是微不足道的。“僵尸企業”拉低了社會資源使用效率,阻礙了財政、社會資源向優質企業的配置,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巨大隱患。
據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僵尸企業”研究報告——現狀、原因和對策》中提到了當前我國“僵尸企業”比例較高的行業分別為鋼鐵、房地產、建筑裝飾等,且從所有制來看,國有和集體企業中“僵尸企業”的比例最高,于是處置“僵尸企業”就成為了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經濟任務,我國中央經濟工作將處置“僵尸企業”比喻成“牛鼻子”,以釋放“僵尸企業”占用的信貸、工人等要素資源為主要目標,大力推動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優化社會資源配置。
二、我國國內“僵尸企業”的生存現狀
我國究竟有多少“僵尸企業”?目前并沒有人去精確統計這個數字,但據不完全統計,滬深兩市共有266家僵尸上市公司,約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10%。在區域數據上來看,安徽省全覆蓋排查后共登記2601家“僵尸企業”,其中工礦2309家,化工79家,其他213家。這些不完全統計都表明,我國的“僵尸企業”數量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僵尸問題”亟待解決。
(一)“僵尸企業”能不斷獲得資金來勉強維持運行
從企業所有制來看,國有和集體企業中“僵尸企業”比例最高,民營企業和港澳臺及外商企業中“僵尸企業”額度比例將近,且遠低于國有和集體企業;從規模來看,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的“僵尸企業”比例最高;從類型上來看,僵尸企業多為國家重點重點行業和新興產業。因此“僵尸企業”在獲取貸款和政府信貸支持方面,較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更加容易。
(二)“僵尸企業”面臨著地區施加的破產退出壓力
“僵尸企業”的規模和類型決定著地方政府比起應對它的退出造成的市場經濟下滑和財政收入賬面上的減少等問題,地方政府更傾向于為“僵尸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和補貼支持來維持它的低效運行狀態。其次,地方銀行為了在業績考核中避免暴露有不良貸款的情形,會放緩對“僵尸企業”的催賬政策;為了回收“僵尸企業”的短期借款及利息,避免企業關停,銀行會對企業提供新增貸款支持。另外雖然“僵尸企業”為了持續經營,往往會減少生產規模,削減薪酬支出,但依然有許多員工不愿意離任,造成了大量人力資源的浪費,但如果強制性關停,大量人員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在成社會秩序的混亂。所以企業員工都希望企業能夠被兼并或者企業轉型發展新方向重新經營。
三、我國處置“僵尸企業”的方法
(一)“僵尸企業”的認定方法
1.國務院標準。國務院對于“僵尸企業”的定義為“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大部分地區按照國務院的標準,將連續三年及以上虧損、靠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生存經營、資產負債率超過85%等指標的企業列為“僵尸企業”。但這種認定方法存在許多漏洞,例如“連續三年以上虧損的企業”就不可能是上市公司,但我國目前已經曝出很多處于產能過剩行業上市公司為“僵尸企業”的例子,如2016年宣布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東北特鋼集團,就是鋼鐵行業的國有企業上市公司。
2.實際利潤法。實際利潤法將企業當年的凈利潤扣除當年非經常性損益,連續三年實際凈利潤均為虧損的企業被認定為“僵尸企業”。這種方法是對國務院標準的改進,在這種方式下,政府補貼、稅費返還減免等費用都會被扣除,也就是扣除了政府在“僵尸企業”形成中的影響,這種方式更能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但是這種方法同樣存在漏洞,它并沒有考慮到銀行在“僵尸企業”形成中的作用,例如銀行借款利息、短期融資借款等等。
3. CHK方法。CHK方法由經濟學家Caballero、Hoshi和Kashyap提出,主要分為兩步。第一步,計算出所有企業在現有條件下可能享受到的最優利率。第二步,將最優利率與企業實際支付的利率進行對比,實際支付利率比最優利率還低的企業就有可能是“僵尸企業”。這種方法只強調了銀行在“僵尸企業”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并沒有考慮政府對“僵尸企業”的支持。
4. FN—CHK方法。2016年由人大國發院報告提出,如果一個企業在當年和前一年獲得的貸款利息率都低于正常的市場最低利息率,那么該企業在當年就是“僵尸企業”。
(二)“僵尸企業”的處置方法——案例研究
1.“僵尸企業”依照法律制度以市場化的形式合理退出市場,不僅有助于地方政府與銀行對其公正處理,也有利于打破經濟資源配置的不平衡,最終在消除各種清算阻力的同時,增強對企業的社會信心。2016年9月2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在治理“僵尸企業”的眾多方法中,破產法處于領軍地位。
2.東北特鋼是由原大連鋼鐵集團、撫順特鋼集團、北滿特鋼集團于2004年9月重組而成的大型國有特殊鋼生產企業。2016年3月28日,東北特鋼發行的“15東特鋼CP001”8億元債務未能籌措足額資金償還債務宣告違約,違約事件曝光之后,東北特鋼的信用評級不斷下調,融資渠道受到重重阻礙。于是在2016年東北特鋼共曝出對10只債券、100多位債權人違約,違約金額高達70億元人民幣。在融資通道封閉初期,東北特鋼拒絕接受破產重整,積極活躍債權人想完成“債轉股”的考慮。但由于目前鋼鐵行業企業產能利率非常低,大量設備閑置,如果債轉股增加了資本,也意味著生產規模可能得以繼續擴張。這與我國供給側改革下“去產能”政策相違背。所以國務院也公布了明確的文件提出“僵尸企業”不得進行債轉股操作。
東北特鋼進入破產重整,地方政府找到民營資本來接管競爭性行業中重組的國有企業來減輕他們的財務負擔,東北特鋼也變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三)“僵尸企業”認定方法的創新研究
本文結合CHK方法和實際利潤法對“僵尸企業”的認定進行創新研究。
①在選取待選“僵尸企業”時,我們用所有樣本公司資產負債率的前30%為判斷標準,這是因為不同的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資產負債率往往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資產負債率往往不同,我國企業數量過于龐大,難以找到一個固定的標準,故做此簡化。②應用CHK方法時,選取在現有條件下所有企業可能獲得的最優利率成為了關鍵。雖然在2013年銀行就已經開放貸款基準利率下限的限制,但是在實際中,銀行的最優貸款利率就是基準利率。我們假設“僵尸企業”收到銀行扶持政策時,最優貸款利率用基準利率在企業宣告違約到籌措足額資金還款月份的后付年金現值計算。③在認定企業當年實際凈利潤時,需要將凈利潤扣除政府補貼和稅費返還,并用最優利息支出減去企業實際支付利息,得到企業不受銀行和政府影響的實際凈利潤。
四、結論
我們計算數據,如果得到某企業連續三年及以上賬面凈利潤為正、實際凈利潤為負,則可以認定該企業為“僵尸企業”。
參考文獻:
[1]何帆,朱鶴.“僵尸企業”的識別與應對[J].中國金融,2016.05.
[2]胡冰.關于供給側機構性改革背景下處置“僵尸企業”的探討[J].西南金融,2016.12.
[3]楊宇焰.“僵尸企業”的識別標準、形成原因及對策研究[J].投資研究,2016.6.
[4]申來津,張中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僵尸企業”的破產法應對[J].學術論壇,2017.08.
[5]夏青.處置“僵尸企業”的政策執行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