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光
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準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因為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由此可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從低年級的學生入手,認真、嚴格的訓練,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
一、愛上計算――使枯燥乏味變得形象生動
計算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內容枯燥乏味、缺乏情節性,而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階段。這就導致了學生和學習內容之間的矛盾——計算教學中學生提不起興趣,更談不上樂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發生的興趣。”因此,提高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第一步,應是讓學生愛上計算。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真正體會到計算的作用。因此,在進行計算教學時要從實際情境引入,努力創設比較生動、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如教學《口訣求商》時,可以變直接出示6÷2為創設情境――老師昨天買了2瓶飲料共付了6元,現在口袋里還有3元錢,請同學們幫我算一算夠不夠再買一瓶這樣的飲料?從而促使學生主動融入解決問題的氛圍,使學生感悟到要是學會6÷2的計算方法那該多好呀。從而萌發了學好求商的愿望,對學習新知產生了迫切需求。
2、變抽象為形象,加深理解。
在計算教學中,有時需要對一些難記憶的計算法則賦予形象的比喻,用學生感興趣的、易于理解的形式深刻體會它們、認識它們。如教學加減乘除混合計算時,我是這樣向學生講述的:乘除法好比爸爸媽媽,加減法呢,輩分低一些好比是兄弟姐妹。我們要尊敬長輩,先算爸爸媽媽(乘除法),再算兄弟姐妹(加減法)。這么形象的比喻,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計算題目之間的距離。看到乘除,學生會很快想到要尊敬長輩,先算乘除法;學生還想到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時,說明大家都是同一輩分的,就只需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一個巧妙的比喻,就讓學生在不經意中掌握了計算法則,找到了計算的無限樂趣。
3、游戲比賽,快樂做題。
在低年級,可以將計算練習設計成如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等數學游戲或速算比賽的形式,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變成充滿生機與樂趣的游戲和充滿挑戰與競爭的比賽之中。學生在游戲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一面記住數據,一面選擇算法,緊張地進行著思維地訓練。因此學生在快樂的做題過程中能鍛煉思維的敏捷性和反應的靈活性。
二、會做計算――從算理直觀到算法抽象
算理是指四則運算的理論依據,它是由數學概念、性質、定律等內容構成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算法是實施四則運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算理為算法提供理論依據,算法是算理的具體化。因而在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才能靈活熟練地進行計算。
例如在教學筆算兩位數加法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筆算兩位數加法要“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在出示算式“43+21”后,教師要求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第一次擺出43根(4捆和3根),第二次擺出21根,并提問:21根小棒怎么擺比較好?(2捆放在4捆下面,1根放在3根下面)為什么?(這樣容易算出結果,因為整捆要和整捆合在一起,單根要和單根合在一起)這一學習過程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操作小棒的過程中,直觀感受到列豎式時十位與十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的規則,自然突出“為什么相同數位要對齊”的道理,學生理解深刻、記憶持久。
計算教學既要讓學生在直觀中理解算理,又要讓學生掌握抽象的法則,還要讓學生體驗由直觀到抽象的過渡和演變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過程中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算法的切實掌握。
三、巧妙計算――從算法多樣到算法優化
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創新精神的最佳平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充分交流各種算法,更要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找到最優化的算法。
如:在“8加幾”的教學中,計算8+5時,學生想出了很多種算法:
1、從8往后數,再數5個是13。
2、8+2=10,10+3=13.
3、把8分成5和3,5+5=10,10+3=13。
4、8+3=11,11+2=13。
5、8+4=12,12+1=13。 ……
其中第1種是通過數數來計算,第2、3種是利用“湊十法”計算,而運用算法4、5的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湊十法”,而是為了迎合教師,為多樣化而多樣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2和3,算法3中的8可以分成5和3,算法4中的5可以分成3和2,算法5中的5可以分成4和1來計算。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他們的方法進行反思與比較,并在不斷用自己的算法和別人的算法進行比較中,認識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將算法最優化的動力。
四、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愛上計算、會做就算、巧妙計算,還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低年級的計算教學同樣如此,只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從愛計算,到會計算,再到巧計算,并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才能真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