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葉青
摘要: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對于跨、鉆、跑、攀爬等動作都基本掌握,并能夠靈活的運用。跳繩是鍛煉孩子們跳躍能力的一項體育運動。跳繩活動的游戲化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孩子們對跳繩的興趣,增強跳繩的趣味性,為小學生活做鋪墊。因此,結合大班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本文將如何創設幼兒跳繩活動游戲情境,設計活動的趣味性、如何將跳繩活動游戲化等一系列困惑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跳繩活動;游戲教學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中,圍繞幼兒的身體素質提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1]跳繩是一項全身運動的項目,它可以改善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它能夠同時能讓腿、肩、胸、手臂的肌肉一起得到鍛煉。幼兒跳繩活動能讓孩子增強體質,提高孩子身體的協調性,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教育活動,是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2]
一、大班幼兒跳繩活動中的常見問題
1.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幼兒園里女教師居多,女教師的弱點是體育游戲開展的不夠豐富。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沒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導致孩子們無法體驗到跳繩活動的樂趣。通常教師只是教會孩子們跳繩的技巧,然后讓他們不斷的練習,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失去了學習興趣。
2.重視“量”而忽視了”質。”據筆者觀察,由于有些教師自身對于跳繩技巧教學的缺乏,他們一味的示范,卻不能幫助幼兒分層次的掌握動作,并沒有對幼兒的跳繩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因此導致一部分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了但是還不跳。
3.幼兒跳繩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1)甩繩子的方法不對。孩子們在學跳繩的初期,常常會兩只手從頭甩出去的時候就開始跳。這樣一來,繩子還沒落地,腳已經跳起,導致跳繩失敗。(2)甩了繩子不會跳。有的孩子是繩子到了腳別卻不知道跳,有的孩子是繩子還沒有到腳邊就還是跳。(3)腳步用力的部位不當。有的孩子跳的時候很用力,沒跳幾下就沒力氣了。有的孩子是跳一個后就蹲的很下面,無法馬上站起來所以不能連續跳。
二、創設跳繩活動游戲情境
1.為跳繩活動創造音樂情境。
教師選擇適合跳繩活動的歌曲,營造快樂的情境,使幼兒隨著音樂的旋律進行游戲化的跳繩活動。讓孩子與枯燥的跳繩活動說再見,全身心的投入到趣味的游戲中。如:筆者在幼兒跳繩活動時播放音樂《小跳蛙》。這是一首非常歡快,具有活力的兒歌。孩子們聽著歌曲,就會進入角色。他們會將自己想成是一只可愛的小跳蛙,然后自主的開始進行跳的動作。他們會探索跳繩的方法,模仿小跳蛙跳的動作,不由自主的進入到了情境中。
2.語言情境下的跳繩活動。
教師通過講故事來創設一個情境,將孩子帶入到故事情節中,使孩子在角色扮演的趣味游戲中體驗跳繩活動。如:筆者借助繪本《跳繩去》來創設情境,繪本是一個非常簡單而又非常有趣的故事“小豬來跳繩,小狗來跳繩,小兔來跳繩,火車司機來跳繩,警察也來跳繩,全城人都跳繩了。”我抓住了孩子們對跳繩的興趣點,對此開展了跳繩活動。
3.游戲情境下的跳繩活動。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筆者認為在跳繩活動中創設游戲情境,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如大班跳繩活動《跳一跳》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跳一跳
活動目標:1.學會原地跳繩的動作,對并腳跳繩產生濃厚的興趣。
2.喜歡跳繩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根跳繩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袋鼠寶寶。你們知道他有什么本領嗎?(引出“跳”這個動作)
師:小袋鼠今天是來學本領的,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二、合作學習,掌握跳繩的技能
1.教師扮演袋鼠媽媽示范雙腳連續跳的動作。
幼兒扮演袋鼠寶寶學習雙腳連續跳的動作。
2.進行雙腳連續跳的練習。
(播放愉快的音樂,幼兒自由練習)
三、游戲“袋鼠寶寶跳跳跳”
1.教師講解游戲的方法和規則
2.幼兒嘗試練習
3.幼兒分組比賽
四、放松身體,穩定情緒
播放輕松的韻律,師幼一起做放松的動作,讓身心得到放松。
三、讓跳繩游戲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激發出孩子體內的無限潛力。如何讓跳繩游戲具有趣味性呢?我們老師又該怎么去做呢?這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該根據大班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活動,讓活動變的有趣,激發孩子的興趣。《指南》健康領域中提出:5~6歲的孩子能連續的跳繩。我們應該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緊扣游戲的趣點,以游戲化教學為契機來開展活動。
1.突破傳統教學,將跳繩活動游戲化。傳統教學中,跳繩它主要是用來跳的。老師的教學活動中,重點放在了教孩子如何會跳這一層面,而忽略了趣味性,這是一種純粹的技能的傳授,過程非常乏味。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將跳繩活動游戲化,讓孩子在趣味的活動中得到提升。
2.豐富跳繩花樣,體驗一物多玩的樂趣。跳繩的不同玩法可以鍛煉孩子的不同能力。筆者為此設計了以下小游戲:(1)“走鋼絲”游戲,鼓勵孩子沿著放地上的跳繩走,期間不能讓自己的腳離開繩子,需要保持身體的平衡,這個小游戲促進了幼兒身體平衡能力的發展。(2)“蹦蹦跳跳”小游戲,鼓勵孩子們雙腳踩跳繩蹦跳,比比誰能跳的更高,這個游戲促進了孩子跳躍能力的發展。(3)“跨繩”小游戲,將繩子擺在地上當障礙物,幼兒跑過去時必須跨過繩子,這個游戲促進了孩子跨越能力的發展。(4)“踩跳繩”小游戲,兩名幼兒將跳繩在地上任意扭動,多名幼兒去踩住跳繩,踩到的獲勝,這個游戲促進了幼兒靈敏性的發展。(5)“雙人合跳”小游戲,鼓勵一些能力較好的孩子,兩人面對面站立,兩人同時并腳跳起,繩子從兩人腳下穿過,這個游戲促進了幼兒合作能力及動作協調、靈活等能力的發展。
3.巧用競賽,增加興趣。在學習跳繩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的幼兒學習的很快,掌握的很快。孩子具有個別差異性,有的孩子卻學起來比較吃力,這些孩子們他們會漸漸的對跳繩失去興趣。那么如何讓孩子對跳繩充滿興趣呢?我們不妨開展一些競賽吧。如:將班級幼兒以6人為一組進行分組,以小組為你單位,比一比哪一組的跳繩總數最多,多的小組可得積分卡。這樣的競賽可以團結孩子們的力量,也可以讓孩子們之間相互學習,讓一些跳繩快的孩子教跳的慢的孩子,共同進步。
四、結束語
在幼兒園大班跳繩活動中,將跳繩教學策略游戲化,以跳繩游戲為載體,筆者為跳繩活動創設了不同的情境,將活動增加了趣味性,豐富了跳繩活動的游戲內容,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活動。筆者將幼兒園大班跳繩活動融入到游戲化教學中,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孩子的參與性,讓孩子們真正的體驗到“跳中玩,玩中跳,”讓孩子們跳出“新、奇、趣。”
參考文獻:
[1]李季湄 馮曉霞主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段艷玲 《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J』魅力中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