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黎莉 俞杰 張淑珍



摘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用手機支付,而不喜歡掏出錢包,企業也希望迎合這種趨勢,許多本地餐飲連鎖早就已經接受手機支付。電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優點,可以推動巿場效益,促進誠信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文章以餐飲業運用電子支付為研究對象,構建電子支付的模型,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三個影響因素:總體態度,接受意愿和實用程度。并分析了商家采用電子支付的具體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電子支付;移動支付;餐飲業;信息泄露
一、背景及意義
20 世紀 80 年代到 20 世紀 90 年代末,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系統對其內部運行系統的信息化改造,實現通過金融專用網絡在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間進行同行、跨行間的資金往來,并開始通過“金卡工程”在全國范圍推廣使用銀行卡,標志性的應用為各商業銀行的信息化系統、“金卡工程”與央行大小額支付系統。
電子支付指的是電子交易雙方通過網絡方式進行交易,也可以是指通過網絡手段進行的資金轉移或者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很多的優點;電子支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互聯網的支付環境的。但是目前的階段,電子支付顯示不出明顯的壓倒性優勢,同時還有社會誠信問題,那電子支付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電子支付可以推動市場效益的提升,可以通過數字挖掘,促進誠信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結合我國目前 WiFi 的普及,我國已經建設出了固定場所通過 WiFi 接入、動態時通過 3G、4G 網絡接入的移動互聯網環境,網民已經更加習慣于使用移動終端接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已經高度融合,預計將來電子支付將于線下支付完全打通,包括餐飲業的支付體驗將帶來巨大改善。
二、國內外本領域的發展現狀
(一)電子支付在餐飲業運用的國內發展現狀
麥當勞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麥當勞將在第三季度推出一個試點項目,在中國試點手機下單和手機支付。百勝餐飲則表示,肯德基攜手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700家肯德基門店推出了手機支付服務。在肯德基店內,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支付寶生成的條碼在幾秒鐘內完成支付。
微信支付的出現給移動支付平臺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它的掃二維碼直接支付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如今,微信支付已經將掃碼支付重點發展到 O2O 領域,從前期與海底撈、七天酒店、7-Eleven 等進行合作,到現在與小型便利店等更多線下實體商家的合作,讓微信支付的優勢在線下支付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隨著SET標準的推出,各銀行金融機構、信用卡發放者、軟件廠商紛紛提出了在網上購物后的貨款支付辦法,有信用卡、電子現金、智能卡、儲蓄卡等,電子貨幣的持有人可用它方便地購物和從事其他交易活動。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喜歡用手機支付,而不喜歡掏出錢包,企業也希望迎合這種趨勢,許多本地餐飲連鎖早就已經接受手機支付。洋快餐也加速涉足這一領域,否則真的會被人們漸漸“淡忘”。與此同時,易寶支付提出“舌尖上的支付”餐飲新理念,并得到了眾多食客的響應,電子支付已然成為餐飲行業的一種新“食尚”,同時也大大推動了餐飲行業的電子支付化。
以廣州亞運會期間為例,在廣州2010年亞運會組委會的領導下,亞運會餐飲卡支付系統得到了成功實施,安裝設備終端約500個,發卡約8萬張,為與會的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隨隊官員、技術官員、媒體人員和亞運會工作人員提供了亞運餐飲電子支付系統刷卡就餐服務,系統累計交易超過100萬人次,提供的結算報表超過400份。
亞運會餐飲電子支付系統的實施,極大地方便了亞運會與會人員就餐支付,也為亞運會組委會餐飲服務管理部門提供了精準的統計數據,降低了餐飲支付管理成本,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電子支付的國外發展現狀
日本的移動支付發展是由移動通訊運營商主導的,最早是采用日本本土索尼公司研發的 Felica 技術的近場支付模式,但是因為 Felica 并不與國際標準互通,日本 2011 年正在逐步改用與 Felica 相兼容的 NFC 模式。
瑞典、丹麥、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發展處于領先地位,如丹麥這樣個人電子支付發展好的北歐國家甚至在試圖全面在個人支付體系消滅現金。
根據 Atie Group 數據的研究發現,由于電子支付的迅猛發展,美國現金使用持續減少,2013 年美國的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已經達到 1230 億次,居于全球首位,可見電子支付方式在美國占據重要地位。
三、主要研究目標及方法
預期通過市場調研手段,調查寧波市區內餐飲企業在支付環節,應用電子支付的大致比例,以及電子支付在餐飲企業的應用為經營帶來的影響及其影響因素。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生成分析報告。
四、數據分析及討論
(一)問卷發放與回收
本次調研共發放了240份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卷共214份,有效回收率為89.2%。調研的對象是使用電子支付的餐飲業商家,調研地點包括寧波天一廣場、城隍廟、寧波大學商業街等。
(二)樣本數據統計分析
在214家商戶中,有203家商戶接受電子支付,只有11家商戶尚未接受電子支付,接受率為94.9%。這反映了多數餐飲業商家是認同并接受電子支付方式的,電子支付在餐飲業中十分受商家的歡迎。
214家商戶中,為私營個體的最多,約占總體商家的50.5%,即108家,其次是加盟店鋪的商家居多,約占總體商家的38.8%,共83家,直營店鋪性質的商家最少,約占總體的10.7%,共23家。數據表明私營個體由于經營時間和經營方式自由,對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較高,加盟店鋪和直營商家由于其特殊的性質沒有私營個體數量所占的比例高。
在所調研的214家商戶中,有97家商戶的營業時間是三年至五年,約占總體的45.3%,其次是營業時間在一至兩年的95家店鋪約有44.4%,營業時間在六年至十年和十年以上的店鋪較少,只占了總體的(13家)6.1%和(9家)4.2%。從中可以看出,新興的餐飲行業正在興起,且對同樣新生的電子支付具有很強的接受力和包容力。當然,從營業時間看商家對電子支付的接受能力并不保險,畢竟一些營業時間超過十年的老店也在使用電子支付,也可以看出老店與時俱進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在214家商戶中,同時接受現金和電子支付的商家最多,約占總體的92.5%和91.6%,少部分商家接受信用卡支付和會員儲值支付,約占總體的38.7%和19.7%。數據表明在餐飲業商家中,現金和電子支付是支付手段的主流,盡管電子支付的風頭正旺,但現金作為一種流傳了幾千年的支付方式并沒有被淘汰,仍然被主流商家所接受。同時,雖然使用信用卡和會員儲值的商家并不多,但這種支付手段并不能被忽略。
在進行調研的214家商戶中,有142家商戶有“美團”等APP線上團購活動,約占總體的66.4%,另外還有19家商戶的線上團購活動正在上線中,只有少部分商家沒有線上團購活動,約占總體的22.0%。線上團購活動也是電子支付的一種形式,很多餐飲業商家支持線上團購活動不僅表明了線上團購活動的受歡迎程度,這也是線上支付與線上團購的一次完美結合。
在進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進行 KMO(Kaiser-Meyer-Olkin)樣本測度檢驗和巴特利特球體檢驗。KMO 數值是反應變量之間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Kaiser(1974)在其研究中證實,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時,保證 KMO 值大于0.50。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的顯著性應小于 0.05。
由表1可得,KMO值為0.904,大于0.5,S顯著值為0.00,小于0.05,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由旋轉后得到的成份矩陣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成份1、2、3具有良好的分層,由14個因素的載荷大小,將成分1命名為總體態度,成份2命名為接受意愿,成份3命名為實用程度。因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3來看,在使用電子支付的具體原因方面,有:電子支付效率更好,不帶現金出門的人越來越多,電子支付有利于衛生,電子支付節約成本,電子支付記賬便利,資金不容易被盜竊。
其中,占頻率最高的是“不帶現金出門的人越來越多”占86%,隨著便捷支付(Wechat account、Alipay、Apple Pay等)的出現,越來越多人將銀聯卡和手機綁定,不帶現金出門的人越來越多。
其次是“電子支付效率更好”選擇該選項的商家占72%,相比于現金收取及找零,電子支付更加快捷方便,避免了零錢找不開、誤找零和對小數點后的金額找零的尷尬。同時在高峰期時使用電子支付極大得縮短了買單時間,提升了效率。
再者是“資金不容易被盜竊”占比43%,認為“電子支付記賬方便”的占38.8%,“電子支付節約成本”的占35%,“電子支付有利于衛生”的占32.3%。
在電子支付存在的問題這一塊,有:資金不安全,手續費高,流通性差,信息泄露,監管缺失,逃單消費者增多,其他。
其中,占頻率最高的是“信息泄露”,人工智能的情況下,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數不盡的便利,同時在人工智能的影響下,大眾的生活日益趨向于透明化。各大網站、app的注冊都需要實名認證,在海外淘中,還會要求輸入身份證,無意中暴露了我們的姓名電話號碼等重要信息。對于信息的泄露,輕者收到短信電話的騷擾,重者資金安全受到影響,故電子支付中的“信息泄露”一塊所占頻率最高41.6%。
其次是“資金不安全”選擇該選項的商家占37.9%。現在的電子支付主要分為“顧客掃描店家的二維碼,輸入相應金額進行支付”和“顧客出示付款二維碼,商家掃描條形碼支付”。很多案例中提到商家的支付二維碼被替換以及顧客在輸入消費金額時故意輸錯金額,這會給店家帶來極大的不便和損失。而在商家掃描支付條形碼的情況下,多次碰到顧客臨時退單的行為。這無疑給商家造成了麻煩,電子支付時會帶來金額的短縊。
“手續費高”,“逃單消費者增多”占比37.4%,認為“監管缺失”的占27.1%,“流通性差”的占21.5%。
由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商家選擇使用電子支付最重要的原因為“不帶現金出門的人越來越多”而商家認為電子商務存在最大的問題是“信息泄露”。
五、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電子支付已經在餐飲業中普遍應用。政府應管制電子支付平臺使用規則及規范管理使用電子支付平臺,以減少商家及顧客的風險。使電子支付推動市場效益的提升,通過數字挖掘,促進誠信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任玉龍.我國個人電子支付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2]薛穎.電子支付工具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6(08).
[3]章普賢.第三方電子支付工具的比較研究[J].中國商貿,2010(02).
[4]佚名.洋快餐推出電子支付[J].中國報道,2015(09).
[5]王一涵.微信支付用戶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
[6]盧大釗.電子商務與我國餐飲業的發展[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03).
[7]董瀟.電子支付推動餐飲行業變革[N].中華工商時報,2012-11-15.
[8]蘇浩偉.廣州亞運會餐飲電子支付系統的設計與實現[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ecture Not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1.
[9]王山.電子支付工具對現金需求影響的實證研究[J].金融經濟,2017(04).
[10]Fumiko Hayashi. Access to Electronic Payments Systems by Unbanked Consumers [J].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2009(03).
[11]Jing Song Tian; Xiao Qin Wu; Rong Hu.The Research of Electronic Payment Platform Based on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作者單位: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盧黎莉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