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教學效率,實現高效課堂一直是一線教師努力探求的目標。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在這,我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出發,明確和細化教學目標,巧妙引入新課,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加強分組實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共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共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效率
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學效率
物理學習要求有比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較好計算基礎,農村中學的生源知識基礎差,底子薄,這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學生的理性思維比較薄弱,這就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因此,在物理教學時,教師應該多鼓勵和表揚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絲·雷爾評論說:“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于把贊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對于學生,老師的贊許和真切的期望,或許能成為令他們努力向上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我們應該時刻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毫不吝惜地加以肯定、贊揚,激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并通過持續不斷的鼓勵,使其自信心持久地保存下去。
另外,在新課學習前,教師要做好知識的鋪墊,為學生搭好學習新知識的平臺,以免學生一下子覺得學習難,產生厭學情緒,甚至睡覺等一系列不良的反應;在整節課新的教學內容設計一般也應該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層層遞進的;在設置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點時,教師也應根據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異,設計有藝術性和梯度性的練習;在提問問題時,也應根據問題的深淺和學生的特點進行靈活提問……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和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提高。
二、明確和細化教學目標,設置有效的教學活動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師生活動。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才能有序展開,而不至于導致學習陷入一種混亂和學習低下的無目的狀態。
因此,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很多老師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其一,很多老師在教學設計里都有教學目標,但是,這些都是他們照著教學參考照搬上去罷了,他們沒有什么目的性可言,甚至,有些老師干脆把教學目標省略掉,因此,你問到他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時,他就支支吾吾,半天答不出來,或者含糊不清;其二,很多老師設置的只是知識目標,沒有過程與方法,沒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他們認為只要把知識目標落實,學生能考試就行了,卻忽略了物理概念、定義和規律在學生頭腦形成需要構建過程,才能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消化,同時,也忽略了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效果只能是把學生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的學習習慣,結果學生越學越厭學,教學效率也越來越低;其三,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未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課程目標的能力要求來確定相關的教學目標,導致教與學完全脫節;其四,有一部分老師知道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但是不懂得如何把教學目標細化,根據細化的教學目標設置相關的教學活動來實現目標,導致教學目標未能達到,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三、巧妙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導入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緊扣學生心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關鍵的一環。巧妙的導入,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展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果我們能把握課堂導入的特點,有效進行導入,合理發揮導入環節的作用,那么,巧妙的引入將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
例如:在學習動能和勢能時,我用最美的司機吳斌被對面飛來的鐵塊撞傷,失去生命而不忘乘客安全的簡短視頻來引入新課,這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然后,老師提出問題“為什么鐵塊具有那么大的能量把吳斌砸白白犧牲在它手上?”這小小的視頻立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提出的問題立即把學生帶回到課堂學習當中。
四、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自主學習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閱讀、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的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自主學習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優化課堂教學,是科學探究和勇于創新的需要,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現在很多農村初中的學生,未能養成預習的習慣。所以,在每節物理開始新課前,我都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的內容,并思考問題,有目的進行自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設置相關的情景問題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這種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創設自學的“氛圍”,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
五、充分利用實驗,加強分組實驗,提高教學效果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實驗教學,特別是分組實驗教學,教師通過分組實驗的探究的各個環節,不斷培養學生小組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通過實驗設置相關的問題,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且,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更容易對知識的理解,學生能夠體會參與活動、掌握到知識的成功樂趣!
例如:在學習用“稱量法”測量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時,課本設置的是演示實驗,為了增強學生對浮力的感性認識和理解,我把這個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并且設定目標問題“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嗎和怎樣求它受到的浮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并設定完成時間為5分鐘,通過小組實驗、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小組之間的競爭,使學生在較少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學生很容易感受到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通過受力分析,學生很容易接受到“用稱量法求浮力的方法”,而且,學生獲得的知識是通過自己親身實驗活動來體會和認識到的,這必將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上述是我關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五點看法,我希望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究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呂德明(1977.11-),男,漢族,2003年參加工作,在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都楊鎮都騎中學任教,中學物理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擁有豐富的初中物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