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是社會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與經濟增長關系密切。本文從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互動性角度出發,認為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相關關系。在一定時期內,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據此提出應加快經濟轉型、調整經濟結構、推進能源結構供給側改革的建議,并提高節能意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綠色持續發展。
關鍵詞:能源消費;經濟增長
一、引言
能源作為一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能源供給不足、效率低下、環境污染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協調好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當務之急。
早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部分發達國家經濟受損,能源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就引起了外國學者的注意。Rashe和Tatom(1977)[1]首次證明了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關關系。IlhanOzturk[2]等(2010)運用面板協整分析方法,對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分析,得出兩者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在國內,許多研究顯示我國能源消費和GDP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韓智勇,2004;尹建華,2011;黃韜,2016)[3]、[4]、[5]。本文從理論角度深入探討了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互動的內在機制,從而揭示了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存在長期關系。
二、能源費與經濟增長互動的內在機制
能源關系到一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現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大部分學者都認識到有限能源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約束,而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產生影響。
根據系統資源約束理論可知,資源約束包括自然資源供給約束和能源供給的約束。實際上,在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起初階段,大多數經濟學者并沒將能源納入生產函數中,他們認為資本、勞動力以及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遠超于資源,甚至有部分學者認為技術改進、資本、勞動的投入能完全解決資源稀缺的問題。但1973年“石油危機”事件的發生,使得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受到極大的創傷。據有關學者研究,由于能源短缺,美國的GDP直接減少了930億美元。同時,在社會工業化發展進程中,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需要充足的能源作為支撐,資源對可持續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愈發明顯。能源短缺之所以對經濟增長能造成一定影響,原因在于可持續性經濟增長需要能源作為支撐。
能源消費促進經濟增長??v覽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社會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離不開能源的支持。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更是凸顯了能源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機器作為生產性工具,需要大量能源作為生產動力。能源物質的消耗意味著產出的增加,生產規模才得以進一步擴大,經濟水平也得以增長。我國能在短短數十年能達到現在的生產水平,這與能源消費密不可分。
能源消費推動技術進步。從歷史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可知每一次技術革命的更變實質上是人類對能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換而言之,能源消費對技術進步具有推動作用。煤炭化工、石油化工等以礦石能源為原材料的能源工業的崛起,也刺激了一大批與之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的發展,為傳統工業的技術進步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支持。
能源消費的負外部性制約經濟發展。盡管能源消費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貢獻了一定力量,但也避免不了對生活環境造成相應的破壞。人們出于對生活質量和綠色環境的追求,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花費上也在上升。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持續經濟發展要求我們必須降低能源消費所帶來的負外部性。
經濟增長刺激能源需求。社會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使得能源需求進一步擴大。社會對能源需求會刺激能源工業的發展,有利于擴張能源行業規模。從而使得能源生產擴大,反過來也促進了能源消費。經濟的增長,除了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以外,為科技水平的進步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萍妓降奶嵘诌M一步帶動了能源開發與利用的技術水平發展。新的能源技術不僅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對新型能源的發展和利用起到推動作用,為社會打開了一種新能源的消費方式。
三、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相應建議如下:(1)深化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將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從源頭上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這樣在促進我國經濟綠色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可緩解傳統物質能源給環境造成的壓力。(2)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嚴控增量、優化存量,引導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應用,減少對化石資源的依賴。政府應積極實施鼓勵政策,刺激科研人員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力度,努力提升各類節能技術和低碳技術,實現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3)提高節能意識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能源的負外部性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阻力,處理好能源與環境關系同等重要。要加強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倡導節能環保的能源消費理念,發揮政府機關的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Rashe R.,TatomJ..Enegry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GNP[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Review,1977,59(6):68-76.
[2]IlhanOzturk,Alper Aslan,HuseyinKalyoncu.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Energy Policy,2010.
[3]韓智勇,魏一鳴,焦建玲,范英,張九天.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整性與因果關系分析[J].系統工程,2004,(12):17-21.
[4]尹建華,王兆華.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1953-2008年數據的分析[J]. 科研管理. 2011(07)
[5]黃韜.中國新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影響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6,(18):178-179.
作者簡介:胡悅,女,1995年8月10日,湖南省永州市,漢族,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應用經濟學(金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