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武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地區經濟建設取得較大成果,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目前,農村地區精神文明建設顯得愈加重要,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迫在眉睫。農家書屋作為農村圖書事業發展的重點內容,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本文將針對農家書屋在農村地區的建設發展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談談農村圖書事業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家書屋;農村圖書事業;發展對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尚顯不足。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解決城鄉間文化分布不均,為農村地區的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的重要手段。因此,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發展,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的文化知識水平,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農家書屋的功能和意義
1. 農家書屋的功能
農家書屋的建設能夠滿足人們對文化知識學習的需求,通過人們的親自管理,提供圖書、報紙和音像電子產品等眾多文化服務,它主要由以下兩個功能:第一,娛樂。農家書屋能夠給閑暇時的農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和放松,提高個人文化素質,這要求農家書屋提供的內容應當通俗易懂且雅俗共賞,能夠提高人們認知的情況下,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第二,宣傳教育。農家書屋要大力進行知識科普,宣傳黨的政策,尤其是三農政策,促進科學農業發展,為地區經濟進步奠定基礎。
2. 農家書屋的意義
(1)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完善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國民整體素質還有待提升,而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有利于國民素質提升和我國未來發展。農家書屋能夠給農民帶來寶貴的精神食糧,提升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通過舉行關于種植、養殖等領域的科學知識講座,還能提升農業水平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村地區發展。
(2)促進農村地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近些年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地區大量青壯年勞力流入城市,留守兒童增多,精神文明建設力量薄弱。農家書屋能夠有效彌補精神文明建設的空白,通過政府組織和社會捐助,讓農民自主管理,促進新農村建設中道德規范的建立和發展。
二、農家書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法律保障
當前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管理中,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其發展十分依賴當地政府的鼓勵和農民自身的主動,缺乏法律上的強制性,更沒有相關部門機構對其運轉進行監督,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家書屋建設受到嚴重影響,對未來長遠發展十分不利。農家書屋作為一種公益性的服務機構,應當屬于農村公共圖書事業,但由于目前法律法規的欠缺,導致經費不足、資源匱乏和管理不善等問題十分突出。農民缺乏興趣和積極性,農家書屋的作用大打折扣。
2.管理機制不科學
農家書屋在建設過程中,需要規范化的管理和運營,才能夠吸引人們去主動學習文化知識,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但是目前在農家書屋的管理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管理主體模糊。農村地區的文化站主要是由鄉鎮政府管理,但是當前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在管理中難以統籌策劃,再加上文化站上級部門較多,使管理十分混亂。第二是圖書資源管理不規范。很多農家書屋在建設之后,每次獲得新的圖書等文化資源時,僅僅是進行收錄和等級,缺乏歸納和整理,既沒有索引,也沒有讀者目錄,這使得人們在閱讀時不能快速找到對應的讀本,使服務質量不高,農家書屋的效用降低,服務范圍下降。第三是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在當前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之下,農家書屋也要與時代接軌,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進行統一管理。但是由于農家書屋目前為農民自主管理,其管理專業水平不足,在管理上出現的問題很容易導致農家書屋的發展受限,比如不按程序借出,導致書屋損失等等。
3.農民需求度和積極性不高
農家書屋的建立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加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為農民提供文化知識的學習機會,服務于農民。雖然在建設前的規劃和預想很好,但是在建設完成之后,經常遇到書屋的訪問者寥寥無幾的情況,幾乎沒有農民主動、經常性的來借閱、休閑或學習。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農民受限于文化素質,在閑暇更愿意將時間用在大眾娛樂上,或者是書屋內的資源規劃出現問題,書籍內容較為嚴肅復雜,農民接受性不高,看不懂或者不感興趣。另一方面則是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下,大多數農村地區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已全面覆蓋,使得農民更愿意利用網絡方式進行學習和消遣,農家書屋僅局限于紙質圖書則十分不利于發展。
三、農家書屋的未來發展對策
1.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
農家書屋作為基層的公共文化設施,應當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納入到《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中,由文化站負責管理經營,調撥專人負責統籌策劃,對農家書屋的日常運轉和管理進行監督。農家書屋還應當納入財政預算中,規定經費的投入和資金使用,對農民的滿意度、建議和效果進行總結,作為績效評估標準,提升農家書屋的規范運轉。
2.引進專業的圖書管理人員
農家書屋的管理需要專業的管理人員,這樣才能夠對圖書進行有效的分類和索引,熟練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為農民查閱資料提供幫助。另外,農家書屋還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使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連接農家書屋的圖書資源信息,找到感興趣的書籍和資源進行借閱。專業的管理人員能夠有效提升農家書屋的效果,促進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
3.采用多樣化的文化措施服務群眾
當前農民由于文化素質較低,更傾向于大眾娛樂活動,而農家書屋要積極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比如宣講會、農業科技講座、有獎賽、直播活動等等,使農民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提升農家書屋在農民心中的地位,吸引他們多到書屋中休閑學習。另外,在引進資源時,要符合本地區農民的欣賞水平和學習需求,選擇易懂的科學書籍和群眾喜愛的休閑讀物,滿足農民的閱讀需求。
4.加強對社會資金的征集
一是可以發展農家書屋走產業化道路,在公益性基礎上開展出版物的經營活動,鼓勵農民將一部分資金投入到知識學習中。二是可以建立專項資金,在開展各種活動時由社會上的企業進行冠名贊助,獲得一部門運轉資金。三是和社會上的公益事業進行對接,比如希望工程、三下鄉等等,利用它們的影響力和現有渠道,啟動農家書屋的捐助工程,集中社會力量打造更高水平的農家書屋。
四、結束語
總之,農家書屋是一項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程,是民心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不但要有足夠的熱心,還需要科學的方法進行指導。農家書屋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資源的收集和歸納、活動的開展、日常管理運營以及資金來源等多方面進行策劃,堅持一切為了農民、服務于農民的目標,推動農村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體楊,陳立周.貧困地區農家書屋的“單向度發展”及其邏輯——以B市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6,36(03):12- 20.
[2]胡萬德,劉哲,王媛媛.農家書屋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探討——以遼寧省農家書屋信息化建設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8):51-55.
[3]李世敏.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農家書屋的轉型——湖北省Y市的調查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5(05):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