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典舞基訓誕生于 20 世紀 50 年代,經過幾代人的探索、發展和完善,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式特色的訓練體系。舞蹈演員是舞蹈作品中情緒和內涵的最直接傳遞者,在舞臺上所展現的審美價值直接取決于舞者自身的整體素質。本文圍繞“古典舞基訓對民間舞演員訓練的意義”展開論述,以民間舞演員為研究對象探究古典舞基訓對于民間舞演員訓練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基訓;民間舞演員;意義
緒論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對于各舞種的舞蹈演員所采用的基本功訓練體系也在逐漸的多樣化。成為一名優秀的民間舞演員,不僅要很熟練地掌握民族民間舞的風格特征、動態韻律外,還要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技術技巧并很好地運用,而這些都需要經過系統的訓練才能達到。
通過古典舞基訓的長期訓練,能更加讓民間舞演員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從而去適應舞臺中多變的需求,也為民間舞演員未來的演藝發展提供機會。因此,古典舞基訓是培育民間舞演員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
一、古典舞基訓對民間舞演員的優勢分析
古典舞基訓對民間舞來說有文化根基的同源性、能力素質和呼吸氣韻的類似性,技術技巧的重疊性。
首先,古典舞基訓能精確地訓練到民間舞演員的基本素質。包含了對民間舞演員的身段線條,及其民間舞演員所必須的的柔韌性,通過古典舞基訓對于民間舞演員形體的塑造,能讓舞者在舞蹈表演中肢體更為流暢、舒展,以此達到美的形象。
其次,古典舞基訓能更好地提高并強化技術技巧能力。不管是在文化理論上還是在舞蹈動作姿態中,古典舞與民間舞在發展上及其他方面都是有相同之處的,且都能體現出中國獨特的審美觀念,這也就為古典舞基訓作為民間舞演員的訓練體系有了很好的撐持。古典舞基訓能很好的訓練舞者在舞蹈運動中,肌肉能力、跳、轉、翻、躍等技術技巧能力,它十分擅長將身體與舞姿技能相融合,形成復合型動作,對形體姿態韻味和各肢體的柔韌性、肌肉的瞬間爆發度及各項翻身技巧等訓練都是十分有優勢的,這些訓練也為民間舞演員在舞臺表演和未來的專業發展上提供了優勢支撐。
最后,古典舞基訓還能使民間舞演員夠將氣息韻律熟練地用于舞蹈。使舞蹈就附有了生命力、感染力,達到“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目的。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之間的過渡,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稱之為“形”。 在舞蹈中只有真切的擅于運用“神、形”才會使該舞蹈擁有靈魂,而眼神運用中也是需要運用到“聚、放、凝、收、合”,這樣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使舞蹈更具內涵,讓舞者更容易表達出她的內心情感。
二、古典舞基訓對民間舞蹈演員的作用
優秀的民間舞演員必須通過長期規范的系統訓練才能在舞蹈表演中演繹出美的形象。而成為一名優秀的民間舞演員是必須要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技術技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身體各個部位去演繹、表達舞蹈作品,給予觀眾美的形象。通過古典舞基訓的培養、訓練,能讓民間舞演員擁有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及靈巧的身段韻律,讓舞者在表演各民族舞蹈中除了達到舞蹈作品的要求外,還能快速的掌握該舞蹈的韻律風格。如:跳躍方面,從小到中到大跳的訓練可以延伸到變身舞姿的訓練,進而形成高難度的跳躍技巧;旋轉方面,平轉、上步轉、五位轉、四位轉、旁腿轉等都可以與民間舞相融合并延伸出獨特的復合型技巧,并在古典舞基訓上得到解決;翻身方面,女子的串翻身、點翻身、蹦子等技巧動作和男子的旋子等技巧動作都會在民間舞劇目中所看到,為舞蹈增添了幾分色彩。
民間舞演員在長期的古典舞基訓訓練后,基本功軟度及肌肉力量方面都會很扎實,且因為古典舞基訓里繁多的技術技巧的訓練,讓民間舞演員不僅會高難度的復合性技巧,還能讓其肢體更加協調,動作的幅度得到提升,讓其肢體更具藝術表現力。民間舞演員通過對古典舞基訓的復合性技術技巧訓練,提升肢體技術能力有很大幫助,經過這些復合性訓練能讓舞者能夠迅速學習掌握新穎復雜的舞蹈動作,為以后在舞臺上呈現出更好的藝術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古典舞基訓對民間舞蹈演員訓練的意義
專業的民間舞演員在具體掌握民間舞本身的風格特征、動體韻律的基礎上,更要具備更多更專業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所包括的是:力量性、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靈活性。
力量性多指舞蹈演員的體能和耐力,力量的好壞能直接關系到肌肉的運用,及有更好地控制、彈跳能力等,在舞臺表演中,一名擁有絕對力量性的民間舞蹈演員比起沒有絕對力量性的民間舞蹈演員更容易做出高超的技術技巧動作,相對的在持續的舞蹈動態中能更加流暢自如。柔韌性則是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柔韌性是一名專業的民間舞蹈演員首先要解決的,因為柔韌性好的民間舞蹈演員在舞蹈過程中能讓舞姿更加優美、流暢,在一定程度上能讓編導者更有想象空間。舞蹈的穩定性里也該有一定的控制力,民間舞蹈演員要使自身肌肉收緊的同時,保持舞姿的穩定,使人體始終處于平衡狀態,而民間舞蹈演員要想擁有穩定性、控制力,除了反復的給肌肉加深記憶還得多訓練提高自身力量。協調性和靈活性也是民間舞蹈演員所必須具備的身體素質,因為具備協調性和靈活性的民間舞蹈演員在舞臺表演中,能更好地運用自身各個關節、表情、眼神,闡述出該舞蹈作品的含義,讓人看著不別扭。
除了上述幾點外,民間舞蹈演員的重心也是很重要的。通過古典舞基訓的訓練,除了讓民間舞演員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還能熟練運用豐富的技術技巧于民間舞中,且在舞蹈表演中更加有內涵、有思想的去演繹,而不是單純的用軀干跳舞,做到表演具有感染力。古典舞基訓使民間舞演員的身段韻律得到了提高,讓其肢體更加協調,舞姿體態更加延展,長期的通過古典舞基訓的訓練,能讓民間舞演員最終得到應具備的身體條件。
結論
古典舞基訓與民間舞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內在聯系,相輔相成。通過古典舞基訓的訓練可以讓民間舞演員在舞臺表演中更好地運用自身條件演繹舞蹈作品,經過長期的系統訓練,使民間舞演員的肌肉、跳躍、控制、旋轉能力得到強化。只有長期性的通過對古典舞基訓的訓練,民間舞演員能在舞蹈表演實踐中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情感的帶入使之賦予生命,從而在表演中渲染觀眾,帶動觀眾情緒。
古典舞基訓對于民間舞演員最大的幫助就在于技術技巧能力,古典舞基訓很注重訓練民間舞演員自身身體各部位關節柔韌度和自身力量的控制力及其復合型技巧銜接協調性,長期訓練能使舞者的肢體延展度與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強化 ,讓其更擅于對演繹舞蹈作品時進行二次加工并能輕松的轉換情感,使能多樣化的展現民族民間舞蹈。
參考文獻:
[1]李德金.試論中國古典舞基訓在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存在的價值[J].大眾文藝,2014,24:208-209.
[2]譚偉.中國古典舞基本功對舞蹈專業少數民族學生的訓練意義[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05:8-11.
[3]單磊.談多種基本功訓練方式對民間舞蹈教學的實用性[J].大舞臺,2010,04:179-180.
作者簡介:
韓玥(1998-)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新疆藝術學院舞蹈系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