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樂樂
摘要:戶外體育活動對于成長期的幼兒非常重要,就目前來說,幼兒戶外活動越來越少,這會對幼兒生長產生不良的影響?;诖耍疚耐ㄟ^對確立科學化活動主題、創設情境運動環境、提供符合幼兒能力器械以及適當給予幫助等方面,就混齡戶外體育活動的觀察與思考進行簡要分析,并通過一些案例,提出自己一點看法。
關鍵詞:混齡活動;戶外體育;幼兒觀察
引言: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對其組織有趣、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來達到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其中的目的。當今社會,精神生活較為豐富,而且高樓林立,導致一些家長在進行幼兒教育中大多數選擇室內教育,這也對幼兒產生一定影響,導致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越來越少,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某些途徑,來達到提升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目的。
1確立活動主題,注重科學化
在幼兒體育活動開展前,教師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幼兒比較喜歡聊的話題,設定一個體育活動主題,來開展幼兒體育活動,通過布置相關的活動場景,提升幼兒體育活動的氣氛,來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幼兒處于成長期,心理成長并不完全,一旦遇到感興趣的事情便會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這種方式對于提升幼兒活動積極性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例如:某幼兒園在世界杯期間,組織一場主題為“我為世界杯喝彩”的主題體育活動,在教室中,教師播放世界杯錄像給幼兒看,然后對幼兒講解一些足球的規則,并且通過播放世界杯主題曲等方式,來達到提升班級氣氛的目的,室內課程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踢一場皮球賽,幼兒中男生女生一同參加,玩的不亦樂乎。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提高幼兒戶外運動量的目的[1]。
2創設情境運動環境,引發幼兒興趣
一個教師創設的情景運動環境,不僅能夠引發幼兒的活動熱情,還能夠鍛煉幼兒的身體機能,鍛煉幼兒四肢協調能力,此外對幼兒的認知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某教師帶幼兒活動過程中,將幼兒活動分年齡段分成三個區域,分別為游樂場、登長城、攀高峰。其中游樂場是一個滑梯,幼兒園在滑梯周邊墻體畫出一些其他游樂場娛樂項目,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覺得自己處在游樂場之中;登長城是幼兒園的一個大拱橋,拱橋旁邊運用輪胎等安全措施將拱橋圍在中間,橋洞中并沒有水,幼兒背著自己的書包,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攀登,從而達到鍛煉腿部力量的目的;攀高峰是一條通向二樓的樓梯,經過教師的引導,幼兒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將要攀登高峰。通過創設情景模式,讓幼兒的運動充滿意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參與積極性,還能鍛煉幼兒的身體[2]。
3按需分配,提供符合幼兒能力的器械
戶外混齡體育活動是指按照幼兒身體情況以及身體素質目標,建立多個運動區域。幼兒園通過這種方式,將不同的運動器械放置在混齡活動區,讓幼兒打破年齡、班級的束縛,從而實現幼兒之間不同班級、不同年齡段的接觸交往,從而達到擴展幼兒交際面的目的。例如:某幼兒園采用混齡活動的方式,將混齡活動區分為跳區、車區、平衡區等等,其中跳區放置羊角球、跳跳球、跳繩等,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自行選擇喜歡的活動項目;車區投放扭扭車、大小不同的三輪車等等,幼兒園在設置車區時,在車區內布置人行道、車道、停車場等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交通規則,通過這種方式來影響幼兒的初級法律意識,從而為將來學習法律常識奠定良好基礎。幼兒在混齡活動區進行活動時,能夠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而且還能夠結識新的朋友,為幼兒綜合素質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悉心觀察幼兒活動,給予適當幫助
幼兒園在混齡戶外活動開啟方式上,一般采取分時段開放,這種方式讓幼兒對混齡活動開放充滿期待,一旦混齡戶外活動開啟,幼兒將會以一個非常積極主動的態度完成活動目標,所以在戶外活動進行前,幼兒能夠對于自己喜歡的活動進行判斷、選擇。在活動開啟時,幼兒會根據自己的判斷,第一時間投入喜歡的項目中,也因此,在混齡活動區域開放期間,會存在一些因為爭搶運動器械發生爭執的情況出現,所以教師在幼兒活動期間,需要對幼兒進行悉心觀察,了解幼兒的需求,發現一些問題存在后,通過針對性給予引導以及幫助。例如:在車區中,一名幼兒從沒有接觸過扭扭車,盡管教師對他說了玩法,他也總是玩不好,也引起其他幼兒發出笑聲,他看著其他幼兒玩扭扭車非常自如,有些沮喪。教師看到這種情況,適時介入,通過手機上播放的扭扭車教學視頻,很快幼兒便掌握了扭扭車使用技巧。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自信心,為幼兒未來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結:綜上所述,混齡戶外體育活動,對幼兒的成長具有良好的作用。根據本文分析可知,對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教育可以采取一些確立主題、引入情境運動模式等方式進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幼兒運動欲望,還能鍛煉幼兒各項身體機能,也為幼兒將來在認知、情感以及社會化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顧明鳳.主題背景下幼兒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以大班“中國娃”主題為例[J].好家長,2016 (10):54-55.
[2]諶銅平. 幼兒園體育特色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