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冢治蟲,日本的動漫之父。他不僅把電影技法帶入了漫畫,構圖、故事結構和演出方式都運用了電影的思維和技法,而且用電影式分鏡頭講故事,因此奠定了現代的日本漫畫技法。而且手塚治蟲的動畫公司也奠定了當今日本動畫的運作模式和體系,比如低成本制作體系,以及將熱門連載漫畫改編為動畫并銷售周邊產品等等。如今的日本作為一個動漫大國,手冢治蟲無疑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面對這樣一個豐碑式的人物,我們更要深入去分析研究他的作品,了解他的藝術風格、創作手法和精神主題。
關鍵詞:手冢治蟲;動畫創作;藝術風格和手法
手冢治蟲,他的漫迷們親切的稱他為“蟲博士”,在1928年11月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豐能郡。少年時期的他就對漫畫充滿著興趣,繪畫天賦也已顯露出來。后來因為戰爭等原因,手冢治蟲進入了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科部進行學習。他的作品《怪醫黑杰克》就體現了他對所學外科領域知識的活用。雖然學習了醫學專業,但是手冢治蟲心中對于動漫的喜愛從來不曾熄滅過。在醫學院學習期間,手冢治蟲看了日本動畫——岡本憲三的《海神兵桃太郎》,因受其感動而立志要做動畫家。從此,手冢治蟲開始了自己傳奇的動漫生涯。
據統計,手冢治蟲一生所創作的漫畫作品高達15萬頁之多,他在巔峰期間曾同時執筆13部漫畫作品連載,有的時候一天可畫50頁漫畫,速度驚人。手冢治蟲的驚人創作量是所有漫畫家望塵莫及的,在43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共繪制了超過15萬張漫畫原稿,作品內容涉及兒童生活,科幻,偵探,恐怖,自然,歷史,神話傳說,文學,醫學,宗教,音樂,哲學等各個領域,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動畫,真人電影,舞臺劇等。其作品不僅風靡整個日本,更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對所有的動漫創作者和讀者均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他無疑是日本動漫史上一座偉大的“豐碑”。他的作品值得我們去深入的剖析,不光光是學習蟲博士高超的繪畫技巧,更要去認識到他想要通過作品表達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念,去總結這樣一個動漫家的他在作品主題選擇上的偏好,他的角色特點和整體的一個藝術風格、表現手法。下面就手冢治蟲先生的幾部動漫作品進行分析。
一、主題分析
(一)、生命和生態主題
手冢治蟲在主題的選擇上都是生命、生態、人性這樣宏大類型。比如《森林大帝》中以白獅潘加和其子雷歐為中心,通過描繪幾代獅王的更替,展現了自然界的種種景象以及人類與動物,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作品中不光生動地展現了非洲大陸瑰麗的自然風光,而且“對生命的崇敬與熱愛”的主題更使該片成為具有里程碑性質的作品。又比如在《怪醫黑杰克》中,用黑市醫生很敏感的話題,去向我們講述尊重生命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在這部動漫作品中,手冢治蟲也描繪了一些科技文明被濫用的現象,來揭示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其實在手冢治蟲先生的作品中多多少少都會體現出他對于生命的尊嚴。他曾經說過:“只要是生命,不管是人類或其他生物,都是完全平等的,因為人類不過是在這生命共同體中生存的一份子。”所以,他的作品題材雖不同,但是將民族思想對民族發展造成影響等令人反思的社會學議題融入其中,顯示了濃郁的人文色彩。
(二)、科技文明主題
科技文明這個主題也是手冢治蟲所偏愛的,像我們所熟知的《鐵臂阿童木》就是這類題材。劇中的阿童木作為一個高級機器人擁有著七中不同特殊技能,雖然他有時候會因作為機器人而備受歧視,但他一直想在人類和機器人之間搭起友好的橋梁。通過這部影片手冢治蟲開創了機器人動畫類型的先河,而阿童木也是日本動漫中出現的第一個機器人形象。又比如《怪醫黑杰克》中,黑杰克的母親死于美軍駐留時期留下的未被移除的爆彈,他自己也幾乎全身盡碎,后來在本間丈太郎的醫治和大量移植皮膚后得以存在。在他臉上也有很明顯的手術后疤痕。這些細節的設計,也能體現出手冢治蟲對于科技文明發展的一種擔憂,以及一種深深的反戰情緒。
二、角色特點
由于手冢治蟲在主題上比較偏愛生命和人性題材,所以在作品主角的設計中,他也給這些主角賦予生命這樣的象征。比如在漫畫作品《火鳥》中,主角火鳥可不是只是一只鳥,還是生命的象征。和這只鳥有關的每一位人物,都對自己的生命很執著,無一例外。大家都不想死,都希望獲得永恒的生命,返老還童。因為執著于生,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痛苦。而這部作品也主要讓我們思考對于生與死的看法。
在作品《我的孫悟空》中,手冢治蟲創造了一個不一樣的孫悟空。與在中國動畫《大鬧天空》中霸氣精怪、好斗倔強的孫悟空不同,他創造了一個像小熊般可愛的孫悟空。其實在創作早期他也想過設計中保留中國京劇元素,但他在《我的孫悟空》草案的扉頁上寫下了“這是我的孫悟空”說明了他的角色設計更多的尊崇內心,而不是去效仿。
三、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
手冢治蟲可以說是現代日本動畫的鼻祖。他的作品《新寶島》第一次以電影鏡頭語言包括:鏡頭切換、構圖、故事結構和演出方式等進行創作的作品,而且用電影式分鏡頭講述故事,并由此奠定了現代的日本漫畫的基本技法。
在他制作的一些實驗性短篇中,他以動畫的形式來討論甚為深刻的人的存在的荒謬性等問題,并嘗試了意識流、時空跳躍倒錯等高難度的藝術表現手法。比如在他的實驗動畫《跳》當中,它以第一人稱視角展現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觀眾的視線隨著主人公的跳躍,飛過山林,穿過云層,路過城市,跨越海洋,在7分鐘之內周游世界一大圈,仿佛看盡了人生百態,最終又回到起跳的原點。
四、總結
面對動畫市場的巨大渴求,手冢治蟲進行了一場異想天開的革命。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故事,只要故事好,就算是兩張紙片也一樣可以吸引人。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手冢治蟲開發了一整套制作流程,最大限度地節省制作成本,他嘗試著為典型人物制作典型動作;嘗試著眨眼三幀、口動三幀的模式制作對話,這種靜態對話場面的使用大大節省了資金。因為手冢治蟲的創造,使動畫片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并真正成為大眾娛樂文化的一部分。
手冢治蟲手冢治蟲不僅創造了全新的動漫畫形式和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動漫作品,他還培養和帶動了一代動漫畫創作人才,培育了一個新的動漫市場。1960至1970年代是手冢治蟲以漫畫所賺來的收入,艱苦投資培養日本卡通動畫人才,發展出日本電視和電影卡通精簡成本的制作方式,并建立卡通與其他周邊產業商品的整體行銷模式,為日本動漫畫奠定良好的基礎工業。日本動漫的繁榮昌盛與他的作用是分不開的,他的創作在日本動漫界史上具有開創新時代的意義。在手冢治蟲的領導下,日本動漫逐漸走向國際,日本也從一個制作簡單動畫的國度變成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動漫大國。
參考文獻:
[1]王庸聲.現代漫畫概論.海洋出版社,2005
[2]段佳編著.世界動畫電影大師.湖北美術出版社,2008
[3]金鋪堂.動畫藝術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趙熒萱,女,1995年01月,民族:漢,河北秦皇島人,碩士學位,天津工業大學,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