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喬
摘要:中國目前養老服務仍然以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為主,但傳統家庭養老已經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甚至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因此我們需要立足于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套適合新形勢下的社區養老模式。
關鍵詞:社區照顧;養老模式;借鑒
一、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概念及特點
(一)社區養老的概念
所謂社區居家養老,指的是以社區多樣化的資源為基礎,給老年人提供各種居家服務,涉及到家政、心理安慰、康復護理等內容。由此可見,在社區居家養老中,居家是一個主要方面,社區只是一個輔助。通過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知道養老服務的提供者、提供內容、提供辦法和服務對象。其中,提供者有政府、社會、老人的親屬等;服務對象就是居住在社區里的老人(狹義上來看服務對象是社區里無人照顧的老人,廣義上來看服務對象是社區里所有的老人);提供內容涉及到照顧老人平時的生活、給老人提供衛生保健、給老人提供心理安慰;提供的辦法是充分利用社區中多樣化的資源來服務老人,讓老人不用出門就可以得到養老服務。
(二)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特點
社區居家養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它改變了傳統居家養老對社區資源的忽略,重視社區在老年人居家養老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過社區資源的參與,將養老問題從單純的家庭問題轉化為社會問題,并通過社區力量解決一些家庭內子女養老所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通過將傳統家庭養老變為社區參與養老,不僅可以減輕子女在養老方面所承擔的重大經濟、精神壓力,而且可以使老年人在參與社區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再社會化,積極參與一些社會事務,開發老年資源,實現社區內部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第二,它不僅分擔傳統中國家庭養老模式所面臨的壓力同時做到了將中國傳統的養老文化與養老模式相結合。由于中國歷來講求孝道,所以對于目前中國以“421”家庭結構為主的社會,想要繼續使家庭承擔起老人撫養方面的重任便顯得困難重重,而將老人送進敬老院不僅在文化方面通常不為人所接受并且目前養老院所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模式仍不能使人滿意。所以通過社區建設使社區參與到養老服務的工作中來,不僅使老年人可以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養老,也可以大大減輕子女在養老方面所面臨的精神經濟雙重壓力。最后,它使養老問題走出家庭內部走向社會,通過將養老問題社會化以后,就可以充分動用社會資源的參與建設,并促進夕陽產業的發展,從而解決社區在養老過程中所面臨的資源短缺的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促使整個社會養老觀念的轉變。同時在養老走向社會化的過程中積極促進老年產業發展,拉動社會就業以及社會居民的參與意識。
二、社區居家養老存在的不足
目前,社區居家養老的不足之處首先表現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結構還不完善,資金缺乏,社區居家養老的硬件設施還不夠完備,而政府在這方面雖然在極力的補貼,但社區內部并沒有化老年資源為生產力資源,可以做到自主從社會上籌集所需的資金,從而從根本上阻礙了社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專業社區人才的引進。其次社區居家養老尚未從制度層面、法律層面得到明確規范,這就為社區居家養老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埋下了諸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很難有效的促進社會資本在這方面的投入,更進一步加大了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建設過程中的資源困乏。最后對于我們社區居家養老所能提供的服務,還不能滿足大多數老人的養老需求,沒有提供給老人足夠的精神關注和專業化的社區服務,服務資源不足,因而在社區照顧觀念的認同上還存在嚴重不足,這也就阻礙了一部分社會力量如志愿者組織等進駐到社區服務中來。正是目前的種種現實情況,使社區居家養老在發展過程中舉步維艱。
三、對策建議
(一)推動社會力量的宣傳力度
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可以在中國快速的發展,必須使社區居民和整個社會對這種模式的認可,這就需要社區在積極促進居家養老模式建立與發展的過程中,所有受益的社會群體加大對這一制度的宣傳。首先政府應在其規章制度和會議決策中加強對這一制度的保障,使居民和社會力量對這一模式的長久發展有足夠的信息和熱情;其次社會新聞媒體應該積極利用現代媒體網絡,加強對這一模式的宣傳,增強全體居民對這一模式的認可和了解,并積極推進這一模式的成功經驗,在促進其發展的同時肩負起對這一模式運行機制的監督,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健康發展;最后對于社區來說,應積極在社區內的宣傳,通過社區平臺舉辦各類活動和參與機制,激發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增強對這一模式的認同感,從而為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打好基礎,并促使社區居民本身作為宣傳媒介去宣傳該種模式。
(二)完善資金籌集渠道和資金管理制度
對于當前中國社區居家養老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首先我們在立足于政府提供專項補貼資金的同時,應通過政府建立并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民間資本的注入,同時應通過專項基金會與社區的對接,解決社區在發展過程中資金匱乏靠救濟度日的困境。并且政府應通過與社區的積極對接合作,建立專項資金管理審查制度,從而保證資金在申請使用過程中的公開、透明、有效。在促進社會資本進駐的過程中,不單單可以解決社區發展過程中資本不足的問題,同時可以帶動社區老年產業的發展,使老年人可以更好的再次融入社會生活,從而使社區資金進入一個良性運轉的環境,并進一步促進社區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社區文化的建設,增強社區對民間資本的吸引力。
(三)形成完善的評估制度和評估結構
在評估制度和結構開始形成階段,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并集中力量支持民間機構評估,每個區域要從自己的發展程度出發來制定出不同的評估制度。要制定出全面的評估標準來評價社區居家服務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管理、機構是否建立了足夠的設施等內容,以此為出發點讓第三方機構參與進來實行監督,不斷改善評估機制。借助政府主動參與到非政府團體評估工作的辦法,通過民間運作方式,進行定性評估和定量分析,發揮出中間機構的重要作用。就我國而言,社區居家評價結構當下還屬于起始時期,還需要不斷完善有關制度和結構,因此一定要從我國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出發,并吸收其他國家先進的經營思想和研究成果,把它們統一起來,總結其他國家的經驗與教訓,慢慢找到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居家養老服務評價制度和結構,找到滿足實際情況的居家養老辦法,不斷推動國內養老工作的深入進行。
參考文獻:
[1]王斌.老年服務業的發展和社區養老服務[J].社會福利.2004(05).
[2]周德民,廖益光.湖南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培育[J].大學時代.2006(01).
[3]曾昱.社區養老服務——中國城市養老服務保障的新選擇[J].天府新論. 2006(04).
[4]杜小平.在和諧社區建設中促進社區服務業的發展[J].城市.2007(06).
[5]項麗萍.我國社區養老服務方式探析[J].青海社會科學.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