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芳,趙春陽,董燕艷,徐 霞,楊屹靈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010)
高職護生剛進入大學學習,由于專業、性別等壓力,在新入學階段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發生率較高[1-2]。這些心理問題不僅會導致護生產生消極的思維方式,還會影響評判性思維能力進而降低問題解決能力[3]。團體心理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4]。本研究擬探討認知行為治療團體訓練對高職護生心理健康、自信心、問題解決能力等職業心理素質的影響。
2016年9-12月在校內開設認知行為團體訓練選修課,設定總人數為60人,一年級新入學護生自愿報名參加。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將報名護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人。2組護生均為女生,均來自浙江省內,均為高中畢業后入校,學制3年。干預組平均年齡(20.23±0.67)歲,對照組平均年齡(20.12±0.81)歲。2組在年齡、生源地以及高考錄取分數方面,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5]是國內用于成人群體心理狀況調查使用最為廣泛的心理測量工具之一。該量表包括90個項目,分為10個因子,能夠評定焦慮、抑郁、強迫等多個癥狀。每個條目從“無”到“總是”按1~5分計分,總分超過160或每個因子分大于常模標準提示陽性癥狀。
2.1.2 自信心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5]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伯格制定,共有10個測題,每個條目從“很不同意”到“很同意”按1~4分計分。用以測量個人對自我感覺的好壞程度,得分越高表示自信心越強。該量表具有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可信度高等特點。
2.1.3 中文版問題解決評價問卷(chinese problem solving inwentory CPSI)[6]總計35條目,分為問題解決信心(11題),接近-回避風格(16題),個人控制(5題),另有3題不計分。每個條目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按1~6分計分。分數越低,表明自我感知解決問題能力越強。
2.1.4 自我評價問卷 研究小組自己設計,包含5個問題,包括:“你對本次培訓的總體評價?通過本次培訓你學到了什么?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認為本次培訓的不足之處在哪里?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完善?”自我評價問卷在培訓結束后發給學生匿名回答,對問卷結果定性分析。
2.2.1 訓練前測評 干預組開始訓練前,對2組護生進行SCL-90、自信心和問題解決能力問卷測評,并進行2組間的對比,保證同質。
2.2.2 實施訓練 干預組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團體訓練8周,每周1次3學時。每次團體訓練由2名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完成,1名主講,1名輔助。訓練計劃見表1。

表1 認知行為團體訓練計劃
2.2.3 訓練后測評 干預組訓練結束后,再次對2組護生進行SCL-90、自信心和問題解決能力問卷測評。同時請學生對自我調查問卷進行匿名回答并定性分析。
2.2.4 數據分析 將所有的數據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干預組訓練結束后對照組開始訓練,訓練計劃與干預組相同。
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的自信心(24.94±2.14VS25.34±2.39)、問題解決能力(102.87±13.49VS101.70±15.05)和SCL-90(176.70±11.84VS171.59±8.2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64,P=0.390,t=-0.397,P=0.692,t=-1.902,P=0.063)。干預后,干預組的自信心、問題解決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SCL-90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認知行為治療團體訓練有助于提高高職護生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SCL-90得分,提高高職護生心理健康水平。見表2。

表2 SCL-90、自信心和問題解決能力測評結果
團體訓練結束后向干預組發放問卷30份均全部收回,回收率100%。學生們對本次培訓給予了正性反饋:100%的學生認為放松訓練技術有助于減輕焦慮情緒;98%的學生認為表象訓練和自信心訓練讓自己更有信心面對以后的大型考試和面試;87%的學生認為空椅技術的學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更全面地認識問題從而做出有效判斷;91%的學生認為認知行為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尋求并提高社會支持系統的利用率;100%學生認為本次培訓收獲很大等。
認知行為治療是A.T.Beck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改變當事人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個體的不合理信念,通過認知重建來改善個體的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為,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大學生抑郁及焦慮情緒干預研究[7-8]。本研究使用認知行為團體訓練對高職護生進行干預,結果顯示除了能減輕干預對象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提高高職護生的自信心和問題解決能力也有幫助。我們在統計數據得出以后又對對照組護生進行了訓練干預,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研究認知行為團體訓練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有利于提高訓練者和訓練對象的積極性,保證訓練過程順利進行。但與普通理論授課不同,每次干預人數不宜過多,本研究控制在30人。干預者都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且都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認知行為治療訓練,均在我校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些都從時間和技術上保證了研究的順利進行。
本研究不足之處:沒有追蹤評估干預效果。我們將在干預結束后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進行追蹤評估,以期看到認知行為治療團體訓練對高職護生職業心理素質更長遠的干預效果。
致謝:本研究得到了寧波市康寧醫院心理治療中心馬寧祥主任醫師的指導,研究所用量表得到了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駱宏教授的幫助,在此一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