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允蒙,林 丹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 溫州 325035)
產婦分娩過程中,會出現宮頸擴張、子宮收縮、盆底組織受壓、陰道擴張等生理反應,使得產婦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些都影響胎兒及正常分娩[1-2]。因此,產婦分娩過程中需要得到全面高效的人性化護理支持,以緩解緊張心理,讓產婦處于最佳生理和心理狀態迎接新生兒降生。2015年我國婦幼保健協會成立了助產分會,積極推動自然分娩,導樂分娩作為一種助產適宜技術也得到逐步推廣。我院產科開展導樂師、產婦家屬陪伴聯合助產士的分娩新模式(以下簡稱“2+1”導樂陪伴分娩)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期間,在我院產科住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初產婦220例,納入標準:(1)初產婦、單胎頭位且無妊娠合并癥;(2)無絕對剖宮產指證,胎兒雙頂徑、心臟功能等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異常者;(2)存在精神疾病或有溝通障礙者;(3)死胎或胎兒有先天性疾病者。根據患者住院單、雙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10例,平均年齡(29.72±3.39)歲,平均孕周(39.51±1.41)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27例,大專及以上59例。觀察組110例,平均年齡(30.10±3.50)歲,平均孕周(39.05±1.39)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23例,大專及以上 62例。2組產婦在年齡、孕周、教育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產婦行我院常規產婦分娩護理流程,由當值助產士負責接產護理,分娩時無家屬床旁陪伴,產后由產科值班護士進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產婦實行導樂師加家屬陪伴聯合助產士共同參與的“2+1”導樂陪伴分娩模式, 選擇具有5年以上助產工作經驗的助產士為導樂師,并邀請一名產婦親屬全程陪同產婦,同時聯合助產士共同開展導樂陪伴式分娩。具體過程和干預要點為:(1)導樂師為產婦營造一個安全、舒適、溫馨的待產環境,通過在待產室墻壁懸掛關于分娩及哺乳的相關宣傳圖片,方便產婦直觀地了解分娩基本知識;設導樂分娩活動室,配備導樂分娩必需的儀器設備,如導樂球、導樂鎮痛儀等,并在產婦待產期間指導其積極自由開展輕松的產前活動;(2)進入待產室后,導樂師主動與產婦溝通交流,及時解答產婦的相關疑問,導樂師引導家屬進入陪伴角色,通過心理疏導、情感支持和經常性表揚等方式使產婦堅定自然分娩的信心,緩解產婦緊張待產情緒以及產前的宮縮疼痛感受;(3)助產士全面負責產程觀察、產程處理,助產等技術服務;待產過程中導樂師指導和協助產婦正確運用導樂球等分娩助產設施,產程中引導產婦實施自由體位分娩,當產婦出現宮縮時,指導產婦正確使用拉瑪澤呼吸減痛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對自己的呼吸控制上,分娩過程指導產婦正確運用腹壓,并實時按摩,讓產婦放松;此外,如產婦出現劇烈宮縮疼痛指導家屬給予產婦安慰,共同配合助產士幫助其順利分娩;(4)產后,導樂師合理指導產婦有效進食和營養補充,及時督促產婦進行適當自由活動;協助新生兒與產婦進行早接觸、早吸吮,幫助產婦盡快適應“媽媽”角色。
觀察比較2組孕產婦分娩方式、產后2h出血量、分娩時疼痛、產程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 其中產后出血量采用常規稱重法[3]估算產婦產后出血量;分娩時疼痛采用VAS模式[4]測量,范圍為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最痛;新生兒Apgar評分量表總分10分,10~7分為正常新生兒,7分以下考慮有輕度窒息,4分以下考慮重度窒息, 以 ( 輕度及以上窒息新生兒例數/新生兒總數) × 100%計算窒息率
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經陰道(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2h出血量、分娩時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分娩方式及產后2h出血量、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第一、第二產程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經陰道分娩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窒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新生兒Apgar 評分及窒息發生率比較
注*:χ2連續性校正
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但是由于初產婦對分娩知識的不了解,導致產婦出現一系列焦慮或是恐懼癥狀,嚴重影響到產婦分娩過程,這也是導致我國高剖宮產率的原因之一。有報道[5]指出,有效改善產婦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對改變產婦的分娩方式,提高患者自然分娩依從性具有積極作用。臨床上常規的護理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緊張情緒,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顯。本次研究通過“2+1”導樂陪伴分娩護理,給予產婦更加人性化的關懷和更加科學的指導,有效緩解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承受的生理疼痛和緊張情緒,幫助產婦樹立分娩的信心,促進更多產婦選擇自然分娩方式。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經陰道(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分娩率高達96.36%,高于對照組的88.18%(P<0.05),說明導樂陪伴分娩有助于提高陰道分娩率,能夠促進產婦積極選擇自然分娩方式,與長期以來我國宣傳提倡的順產的理想分娩方式更相符合。
分娩疼痛是影響產婦分娩質量的重要因素[6]。研究[7-8]顯示劇烈分娩疼痛可引起第二產程延長,增加陰道助產率。觀察組導樂師根據產婦產程進展實際情況在助產士指導下運用導樂椅、分娩球、分娩凳等器具,在輕松的環境下,分散其對宮縮陣痛的注意力,同時科學指導產婦運用拉瑪澤呼吸減痛法通過調整呼吸來緩解疼痛。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通過“2+1”導樂陪伴護理,觀察組產婦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產婦疼痛感緩解效果明顯。
產婦產程長短事關新生兒健康,特別是從產婦宮口規律收縮到胎兒分娩出的第一、第二產程時間,一旦過長很容易造成產婦難產或者發生新生兒窒息。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的時間都要短于對照組(P<0.05),且新生兒Apgar 評分要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2+1”導樂陪伴分娩能夠幫助產婦合理掌握分娩技巧,能夠最大程度滿足產婦心理需求,使整個產程在無焦慮、充滿熱情、關懷和鼓勵的氛圍中進行,為產婦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安全的分娩環境,有效管控分娩疼痛,縮短產程時間,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助產服務質量和水平,保障了母嬰安全。
綜上所述,實施“2+1”導樂陪伴分娩,能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減輕產婦分娩疼痛感,縮短產程時間,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有效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