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梅,鄭肖,夏肖芬
(江山市人民醫院,浙江 江山 324100)
患兒重癥監護室(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是集中治療危重患兒的病室,對護理質量有較高的要求。特爾菲法(Delphi)也稱專家咨詢法,其核心是通過匿名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對每一輪的專家意見進行匯總整理,經過反饋使專家意見逐步趨于一致從而得到一個比較可靠的結論或方案[1]。精細化管理是將醫院管理或執行的過程嚴格按照規范化的要求,精益求精、細致周到地力求做到完美的過程[2],它體現了管理過程中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精品是成績,以期實現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3]。本研究對危重患兒應用特爾菲法聯合精細化管理,旨在提高危重患兒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癥患兒140例,按照收治順序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對照組:男39例,女31例,胎齡(36.5±4.8)周,早產兒33例,高危兒 21例,腦損傷16例;觀察組:男33例,女37例,胎齡(35.9±4.9)周,早產兒31例,高危兒29例,腦損傷1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 24h嚴密觀察患兒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保持患兒呼吸道暢通,保持患兒體溫在33~35℃,室溫在24~2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預防感染。觀察組采用特爾菲法聯合精細化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特爾菲法 成立研究小組,由6人組成,其中醫師1名,護士長及護士5名,通過查找相關文獻及理論分析,初步制定患兒危重癥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選擇浙江4所三甲醫院中自愿參加的護理部主任、NICU 護士長、NICU 護理專家或骨干、NICU 醫學專家各1人共16人組成咨詢專家組。所有成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配合研究,采取不記名2輪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問卷咨詢,每一輪均可對問卷中指標提出刪除、拆分、添加、修改和合并的意見。具體流程如下:組成咨詢專家組→第一輪問卷發送→分析收回問卷,進行匯總整理→第二輪問卷發送→整理分析,得出3個最終指標,再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權重是以某種數量形式權衡被評價事物總體中諸因素相對重要程度的量值[4],權重高,說明該指標是評價的重點,并根據這3類指標進行精細化管理。具體見表2。

表2 患兒危重癥護理質量評價指標
1.2.2 精細化管理 (1)醫院規章制度。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管床護士分層負責制:護士長進行全方位的護理質量控制,對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及時向管床護士指出,要求責任組長提出改進措施并監督落實。責任組長每日對所負責小組的患兒進行評估,指導并督促本組管床護士完成患兒的治療護理工作,確保工作的落實。管床護士對所管患兒的全部治療護理負責,內容包括病情觀察、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等,為患兒提供主動優質的護理服務,通過醫院規章制度,從環節上保證了護理措施的合理性;(2)護理人員配備。科室實行連續性排班與彈性排班相結合,減少交班次數,保證患兒得到連續、全程、高效的護理。落實“責任包干制”,每天根據患兒數及病情安排工作,每位護士負責8~12名患兒的治療、護理、病情觀察及健康指導工作,對病情較重的患兒由能力強的護士來負責,從而確保護理效果。定期進行培訓,每月組織科室內小講課,針對兒科常見和流行性疾病進行探討和學習,加強應急預案的學習和應急能力的培養,拓寬護士的知識面,使護士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緊跟學科的發展。護理人員作為本次護理評價指標的人員要素,對護理的結果起著關鍵作用;(3)基礎護理措施。對于部分尚能吸吮者,盡量經口喂養。不能經口喂養但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尚好者,可選用飼管法喂養。定時翻身是緩解局部受壓的主要預防措施,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床單干燥平整無雜物;重點防范“可能造成壓瘡的管道或儀器”(心電導聯線、輸液泵管、尿管、胃管及呼吸機管路等);腹瀉患兒便后及時清潔肛周并涂抹賽膚潤液體敷料或皮膚保護膜給予皮膚保護。清潔人員需定期清潔病房,包括地面、墻壁、物表、窗簾等。每周給予全面清掃,避免遺留衛生死角。對患兒每天進行擦浴,保障每個患兒用1條毛巾,給予呼吸機管道高壓蒸汽滅菌,每天擦拭呼吸機外殼,在使用前需采用75%酒精棉各個接口進行擦拭。
比較2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病死率和護理滿意度。并發癥包括:膽汁淤積、壓瘡等;護理滿意度采取醫院自定義問卷調查,由患兒家屬填寫,分為非常滿意(8~10分)、基本滿意(5~7分)、不滿意(0~4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的比較[n(%)]
觀察組的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957,P=0.001)。見表4。

表4 2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隨著圍產醫學的進步,危重患兒的存活率明顯提高,提高患兒危重癥護理質量成為患兒護理管理的核心內容[5]。構建患兒危重癥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有助于促進患兒危重癥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6]和提升危重患兒救治成功率和生命質量[7]。
本研究經特爾菲法共篩選出醫院規章制度、護理人員配備、基礎護理措施3個指標作為危重癥患兒護理質量評價指標,3個指標涵蓋了環節質量、要素質量、終末質量等3大領域,從整體的角度分析患兒危重癥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加以改正[8],根據特爾菲法,嚴格遵守醫院相關制度,優化護理人員質量,并對危重癥患兒進行精細護理,從而提高整體的護理水平。同時又根據層次分析法確定這3大指標在護理質量評價指標中的權重。由表2可知,基礎護理措施所占權重最大,說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危重癥患兒的護理至關重要,另外又要兼顧其他2項指標進行精細化護理,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點。危重癥患兒的護理重點在于保持患兒體溫恒定、保持呼吸順暢,做好營養支持的同時防止出現相關的并發癥。有相關研究表明[9],通過精細化管理能夠有效控制患兒醫院感染率,提高護理質量。同時運用精細化管理,以期提高危重癥患兒搶救成功率及患兒家屬滿意度。此外,結合精細化管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從態度、過程、結果上做到細心、細致,使得整體的護理質量顯著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特爾菲法聯合精細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患兒的并發癥和病死率,這與馬玉玲研究相似[10]。通過精細化管理,特別對患兒的營養支持及并發癥的護理,增加了患兒的舒適度,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也顯著提高(P<0.05)。
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對并發癥的發生只觀察了膽汁淤積和壓瘡,還需關注更多一些可能的并發癥,以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