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吳樂珺 青木 辛斌 ●柳玉鵬 ●本報記者 蘇靜
經過近兩個月的僵持不下,中美官員終于又坐到談判桌前。華盛頓時間22日—23日,受邀率團赴美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將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進行經貿問題磋商。外界注意到,雙方會前都相當低調。路透社稱,此次兩國副部級官員之間的討論“可以為進一步談判設定框架”。對中美恢復貿易磋商滿懷期待的同時,全球市場也在惴惴不安地等待著23日的來臨,因為特朗普政府針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的措施將于這一天生效,而中方也計劃出臺對等的關稅舉措。與此同時,美國國內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稅方案的聽證會也正在進行中。就在美國企業對該方案集體討伐之時,《華爾街日報》22日公布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數據:盡管受到貿易戰影響,今年1—7月,中國債市和股市吸引了約1150億美元外國資本,大大高于上年同期的330億美元。
磋商:中美互測底線
針對特朗普20日對路透社表示對此輪中美經貿磋商“不抱太高期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不喜歡在磋商之前發出各種聲音,而是希望雙方能夠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坐下來,在對等、平等和誠信的基礎上談出好的結果。
英國《金融時報》22日稱,對于此次中美貿易商談能不能在前三輪談不攏的事項上取得突破,雙方都不抱樂觀期待。英國廣播公司(BBC)22日稱,最新登場的中美這場副部級會談,被外界視為試探性訪問。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認為,“雙方現時還是處于破冰的階段,互相測試對方的底線。”
美國前助理貿易代表夏尊恩22日對香港《南華早報》說:“中美經濟互動就像一場足球賽,一方是美國橄欖球聯賽冠軍,而另一方是世界杯冠軍。兩隊游戲理念不同,打法和技戰術各異。爭論誰遵守規則或誰破壞規則都不會有結果。要么停止比賽,要么制定新規則,以防彼此傷害。”夏尊恩擔心中美貿易僵局可能長期化,但他同時表示,中國不會很快改變其經濟基本面,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運行良好。
“對話,這是最重要的”,德國電視一臺22日稱,壞消息是,美國要對中國160億美元商品加稅,中國已宣布反擊措施;好消息是,畢竟,中美正在開始對話。摩根資產管理的專家認為,只要有對話,就是好消息。至少傾聽是成功對話的一部分,通常談判也會有成功的妥協。盡管特朗普不看好會談,但全世界都在緊張觀望,不放棄希望。
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商務參贊何偉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回是磋商,還不是談判。中美副部級磋商,是進一步磋商乃至談判的前期工作。雙方都是量量體溫、摸摸情況。當然,我們希望談判大門是敞開的,談比不談好,但磋商和談判能否有實質性進展,很大程度上要看美方誠意如何。
加稅:今日開始生效
據路透社報道,從23日起,美國將向價值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新的關稅。作為報復,中國將向從美國進口的等值的金屬、包括煤炭在內的燃料等商品加征關稅。上海潤鶴國際的一名經理22日對路透社表示,該公司本周稍早在秦皇島港清關了其最后一批美國冶金煤,為了規避關稅風險,他們已經在7月底完全暫停了美國冶金煤的進口。
無疑,特朗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正在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感到疼痛。“你還記得擁有第一輛自行車的興奮勁嗎?騎上它,可以去便利店買糖,也可以去公園見朋友。自行車不僅僅是金屬和兩個輪子,而代表一種自由,是一扇通往成年的大門”,“但今天,這種簡單的快樂受到貿易爭端影響,正處于危險之中”。20日,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根據所謂“301調查”結果擬對20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65歲的美國“閃電”自行車公司執行副總裁馬紀維修斯對美國政府代表說出了這番話。截至20日,美國貿易政策代表辦公室已收到1545份證詞,多數業界代表反對加征關稅。美方已將征詢公共意見的期限從8月30日延期至9月5日。
全美服裝與鞋類協會主席拉馬爾在聽證會現場拿著布料、帽子等產品列舉了4家公司的案例,強烈要求將紡織品、服裝和鞋類從征稅清單中刪除,該協會代表近400萬美國員工以及每年3840億美元的零售銷售額。他表示,中國是美國進口這些產品的一大來源地,而且完全無法找到替代,征稅將給美國消費者及企業造成巨大的負擔。北卡羅來納州希科里企業的聯合創始人馬西森則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對中國商品加稅后,美國“再也沒有皮革家居裝飾企業了”。
“強制技術轉讓”“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等,是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的主要理由,然而在聽證會上,很多企業都表示沒有這種經歷或不認為這種風險存在。加州明線制包公司總裁畢曉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和位于東莞的中國生產企業已合作了5年,并沒有發現有“偷創意”“偷技術”的現象,“我不知道這種有害而不明智的關稅對企業、員工和客戶有什么好處”。
《華爾街日報》稱,通常美國會在公開聽證會結束兩至三周后宣布加征關稅的決定。
外資:仍在涌入中國
在美中重開貿易磋商之際,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又指責中國操縱其貨幣匯率,以對抗美國加征關稅的政策。他說,“我認為中國在操縱匯率,絕對的。”
特朗普的貨幣操縱言論遭到中國官員反駁。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李波21日表示,中國匯率由市場驅動,“我們不會采用政策貶值人民幣,我們不會把匯率當武器,回應貿易沖突帶來的外部壓力”。
何偉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特朗普在這個時候又提匯率問題,有可能意味著這次的磋商會有人民幣匯率的內容。“但這無非就是政治上做一個姿態,又給中國頭上加一頂帽子,實際上是非常荒謬的觀點。”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21日在彭博社撰文稱,美國人有一種愚不可及的想法:中國對美出口接近5000億美元,美國只對華出口1500億美元,因此中國的報復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實際上中國也有牌可打”,陸克文說,中國可以針對任何用于全球供應鏈的美國零部件課征關稅,縱使這些零部件的最終原產國并非美國。如果中國出了此招,那么美國因為貿易戰承受的痛苦,將遠遠大于美中雙邊貿易所呈現的數字。
芝加哥經濟學家萊維21日對俄媒稱,美國的關稅不會影響中國的GDP增長:“盡管對外貿易在中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對美出口占中國出口的比例不到20%。且只是其中一部分受到制裁的影響。”
有數據顯示,貿易戰并未影響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市場震蕩無阻外資涌入中國市場”,《華爾街日報》22日報道稱,上證綜指目前較1月份高點已跌去23%,但華盛頓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海外投資者幾乎一直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凈買入滬深兩市股票,此外,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債券規模創出一系列新高紀錄,“這與短期悲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
環球時報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