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娜
摘要: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樣也是各種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說明更多的發達國家也是很注重素質教育的。本文主要是通過對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國際教育發展歷史的回顧,指出了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國際教育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到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原因,分析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和前景。更好的把我國的本土文化和漢語的博大精深推向全世界。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歷史發展;前景展望
引言: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升中,他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國,因此對外漢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內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表面看來,對外漢語已經成為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教學。從狹義上講,是對來華的留學生進行的漢語言教學。而且從教學方式上來講,已經由原來的對漢語的認知轉變到漢語國際教育方式方法的層面上來。中國對外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對中國的經濟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本文主要是對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教育進行分析研究,并對未來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一、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
(一)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背景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與壯大,我國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也越來越關注,漢語教學時文化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現在全世界都在力求全球發展,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更強,而在這發展的過程中,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必須要先懂得漢語,因此,我國對于對外漢語的教學是越來越強烈的。自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多次派留學生去國外深造,傳播我國的文化及精華[1]。另外,我國也是越來越多的學校設立了漢語言課程,這些課程不僅僅只是接收本國的學生,同時也包括他國的留學生,以此讓更多的人對我國的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入與詳細的理解。中國的漢語博大精深,中國的文化更是深奧,細細的去品讀與研究,能從中領略很深刻的精髓。
(二)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情況
雖然我國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今年來越來越多的院校設立了漢語言機構,以此來發展壯大我國的文化。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留學生都是公費留學,但是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自費留學生,這也從側面上說明了對外文化交流與教育,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對我國是有重大意義及發展前途的。而這批自費留學生更多的是來源與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說明這些發達國家對于文化素質的教育是相當重視的。因此我國對發展文化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學形式也在不斷的變化,現在的對外漢語教學及文化交流已經發展到了各個行業,比如醫學、農業、理工等各個方面。而這方面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提升有了重要的幫助。目前,我們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對我國文化的認知,而是更多的教師越來越重視教育教學方法的轉換和多樣性等問題,好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理解并且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一個層次的提升。
二、中國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因此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越來越重要,同時我國的漢語國際教育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和挑戰[2]。為了解決新時代下的這些挑戰,我國對漢語國際教育事業做出了新的調整,成立漢語言教學小組辦公室,可以對國家漢辦進行獨立辦理,成為知名品牌,其中的孔子學院就是其中的知名代表。孔子學院的設立,為我國文化的交流工作產生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孔子學院已經遍布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另外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國的漢語國際教育事業,我國還多次組織海外交流活動,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交流渠道和研究機會。
我國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促使漢語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革新。第一,從漢語言教學到國際教學的轉變;第二,把語言從引進來到走出去轉變;第三,向大眾化應用教學的轉變[3];第四,由政府推動運作發生轉變等,教學模式更加多樣,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等。
三、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展望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與發展,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留學生的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的政府獎學金生到以自費生的轉變,同時留學生生源結構發生了變化,經數據分析可以指出,由非洲、東歐等幾個國家的學生到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說明越來越多國外大學生喜歡向往到中國接受教育,對外漢語教學教育體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的預科生為主到現在完整的學歷教育體系和非學歷教育體系的轉變。對外漢語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近十幾年的教學經驗讓我們認識到對外教學時一門學科,因此我們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和用什么教的問題,隨著教學對象的多元化,教學類別和教學方法也在向多元化進行發展,教學方法從最初的翻譯法、直接法發展到沉浸法、交際法、聽說法等方法。同時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的進步,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得到廣泛的運用,各類教材也在不斷的推新,學者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廣泛。
通過發展,我國的對外教育已經從以往的引進來不斷發展到了走出去,更多的學生通過對我國漢文化的學習,和對中國文化的切身體驗,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巨大魅力。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上發展漢語國際教育,對我國漢文化的傳播起到推動的作用,有著深遠的影響。[4]所以在以后的漢語國際教育中我們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關注,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學規模,創新教材,尋找更多的教學方法,促進我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文章的描述,在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側重于請進來而漢語國際教育則側重于走出去這兩條路的形成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到必然趨勢,兩條戰線的互相推進,相得益彰。“請進來”可以讓更多的來華學生親身經歷我國的漢文化,利用更多的教學手段,創新模式,為留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中國文化知識,體驗中國文化的偉大魅力的同時感受到中國的巨大變化。讓他們在漢語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走出去”是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個重要表現。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國的中國文化,讓很多希望學習漢語但是沒有辦法來到中國的人都能就近學習體會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我們要大力培養知華、友華人士,培養精通中國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養一些在國際舞臺上有話語權的中國通。語言是人和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橋梁。要想要我們的漢語真正的走向世界,首先我們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己,自己走向世界,用我們的一言一行來改善我們在世界上對我們不良的印象。讓世界各國的人向往走進中國,了解中國文化,體驗中國魅力,同時我們必須保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敞開胸懷,不鄙視仇視外國友人,歡迎每一位來到中國的友人,學習中國漢文化知識,了解中國傳統,體驗中國魅力。慢慢的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更好的促進我國文化知識的對外傳播。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婧.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與展望[J].現代職業教育,2016(34):76-76.
[2]王若霆.淺析漢語國際教育新形勢下的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建設[J].才智,2017(28):188-188.
[3]朱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對外漢語教學系列課程建設探究[J].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2):40-44.
[4]徐子亮.漢語國際教育本科核心課程的實踐性知識學習探究——以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6,14(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