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芳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首要任務。處于育人前沿陣地的小學,加強和推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重要意義。
當前學生價值觀培育存在的問題。中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的培育關鍵時期,由于課堂教育效果有限、自身分辨能力較弱,面對市場經濟發展和網絡信息的高速發達帶來的外界價值觀多元化趨勢,容易產生種種片面認識,不能正確看待現實社會的主流和支流:第一,少數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不夠了解;第二,部分學生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空乏、形式單一。第三,部分學生價值取向出現偏差。
“四大影響因素”制約分析。第一,是家庭的影響,主要來自三個方面:①父母、長輩不良行為的影響;②父母、長輩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③家庭結構缺損,家庭關系不和的影響。第二,是社會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市場經濟對中小學生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中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極方面的影響;②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生活環境、文化氛圍等外界條件腐蝕、毒害著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③當代中小學生沒有經過艱苦生活的磨難,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誘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錯位和行為反常。第三,是學校的影響。①受應試教育的深度影響;②個別教師不重視師德修養,不能為人師表。有的教師唯我至上,不關心尊重學生;③一些教師處理問題感情用事,方法簡單,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是信息媒介的影響。這種種現狀表明學校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途徑。習主席也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潤物細無聲”;“要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基礎教育肩負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
那么,教育戰線如何勇挑重擔、履行責任呢?是制作幾個宣傳版面、背過24個字,或者搞一些學生簽名、演講之類的活動就當做任務完成了?這些蜻蜓點水、重形式輕內容的做法起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教育模式的單一性、引領示范的不足、評判標準偏離實際、理論現實的反差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幾個障礙。突破障礙,落到實處,讓價值觀深入學生心中才是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納入學校課堂教學
上好品德、班隊、團隊各類德育課,充分發揮學校課堂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
(二)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1.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可以開展主題班會、專題輔導、集中宣講,組織學習內容,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規范言行。
2.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祖國好.家鄉美”、“學會感恩”等活動,有針對性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實踐活動。
3.抓好“三生、四愛、五心、五好”(三生即生命、生存、生活;四愛即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師長;五心即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他人、信心留給自己;五好即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和“祖國好.家鄉美”等主題教育活動。
4.利用“五.四”、“七.一”等重大節日掀起學習高潮。可以邀請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深入中小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教育。
5.開展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讀一本愛國主義書籍,觀看一部愛國主義影片,學唱一首愛國歌曲,講一個愛國主義故事,以此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在開展以上活動的時候要與中國夢的教育結合起來。
(三) 積極創建文明校園
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節約習慣、和良好的交通習慣為主題開展體驗活動,設立文明監督崗,督促同學們改掉不良習慣,樹立文明新風,在學生中樹立一批典型,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做到不瀏覽、傳播、復制不健康的信息。抓好日常行為的養成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自去年以來,新街小學大處著眼,實處著力,小處著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倡導正能量,培養好思想、好習慣、好行為,學會自我管理,明辨是非曲直,樹立奮斗目標,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植根于學生幼小的純潔的心靈。我們的做法是:
一、新德育,新常態,從養成教育抓起
新街小學的學生大多來自各村,父母外出,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質量差,教育簡單、粗暴、放任自流致使孩子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學習態度都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學生不講禮貌、亂扔垃圾、上課不好好聽講、下課打鬧、作業不按時完成現象比較嚴重。從去年開始,學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決定從點滴抓起,從規范學生在校言行舉止,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抓起,取得了初步成效。
面對學生存在的諸多問題,學校從“小”處著手,重點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通過《給學生的一封信》明確告知孩子在學習、行為習慣、安全等方面應注意的事項,明確告知孩子具體的做法。
二、新德育,新常態,從重視“小”細節做起
劉備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些事看似很小,長期漠視就會變大,當你再想糾正卻要耗費很大的精力,細節決定成敗。因此,在管理中我校始終堅持從小抓起,從細微處抓起,小事當成大事抓。多年來,針對學校亂扔垃圾現象,學校提出了“遠離三無產品”和“彎彎腰撿垃圾”的倡議,大會講、班會講、學生檢查多,習慣不改就抓住不放,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學生養成了不亂買零食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我校還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班隊會、板報等形式,不斷提高學生自我教育水平,營造了整潔、美麗、充滿活力的校園環境,促進了優良的校風、班風和學風的進一步形成。
三、新德育,新常態,從抓意識形態著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可要將這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的世界,得認真思考。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主要抓少先隊工作,通過少先隊主題活動,使學生認識紅領巾,人人會唱少先隊隊歌,規范各種禮儀。同時每周五各班都開展班會活動,其中活動內容有倡導學生學會愛國、學會感恩、學會講誠信。同時充分利用少先隊小干部當家人,協助少先隊管理。開學初,少先大隊按照工作計劃,抓好少先隊的基礎建設和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少先隊自身的組織優勢,鼓勵隊員主動參與少先隊管理。大隊輔導員集中對各小隊長進行了少先隊知識、隊活動、禮儀的培訓,隊員們自己組織、設計、開展隊會課,提高了隊員的自主意識,增強了責任心,激勵了隊員奮發向上的斗志。學期初少先隊制定和規范了日常規檢查細則,堅持日常規檢查制度,從抓學生的行為習慣入手,樹立“行為規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觀念,形成“人人關心養成教育,人人抓養成教育”的氛圍,把有序入校和課間文明這兩方面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充分發揮少先隊小干部的監督檢查作用,每日檢查,隨時反饋,這樣學生逐漸養成了自覺排成一隊、有秩序入校和文明上下樓梯、文明課間,不亂扔果皮紙屑,積極佩戴紅領巾、小黃帽等良好行為習慣。
新德育,新常態,從“小”處著手,從細節抓起,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千里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這一個個的“小”正是筑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我們將堅持這一理念,從“小”處著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靈,奠基孩子幸福的人生。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其滲透到德育課程及各學科教育之中,特別是在校本課程建設、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等過程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在思想品德、語文等學科的教學中,做好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內容的教學;在學校管理、課堂教學及教師的言行中滲透基礎道德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教師的教學內容、教育行為和教育態度走進課堂,培養學生愛國、誠信、敬業、和諧等優秀品質。
注重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如在教室布置了教風、校訓,讓墻壁說話,讓環境育人。利用宣傳欄、板報等文化傳播載體,宣傳“愛國”、“敬業”、“誠信”、“和諧”等基本價值導向,營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讓師生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還可以利用集體主義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等,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德育實踐活動中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動力,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青少年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和祖國的希望,而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因此,學校教育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就能接受先進的文化熏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