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晴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地為學生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沒了障礙,開啟“樂學互助”之門。
關鍵詞:情境教學;樂學互助
當前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快樂體驗已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小學數學“樂學互助模式”的構建勢在必行。教師在構建快樂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構建藝術,讓情境承擔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營造出輕松愉快、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快樂,開啟“樂學互助”的大門。
一、創設輕松的和諧情境
和諧的課堂環境能喚醒和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需要,使之產生強烈的欲望,并積極進入狀態,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彼此感染的過程。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對學生要保持寬容與理解,給予鼓勵與引導,少一些批評與指流責,多一些贊揚與鼓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消除師生間無形的心靈鴻溝,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創設濃郁的趣味情境
寓教學于游戲中,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更喜愛游戲活動。十九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爾曾說過,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戲。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參用游戲的方式,學生十分歡迎,興趣更濃,教學效果也更好。
三、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創設情境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去選擇教學資源,把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有價值的數學題材呈現給學生。數學素材要緊密地聯系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親切,使他們感受到課堂教學是來自于生活的,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由此產生好學、樂學的動力。如教學“小數的認識”時,我先出示幾種從超市購回的物品,讓學生說說其售價分別是多少,大部分學生能依據標價簽說出來. 這時他們的表現欲望迅速被激發,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成了學習新知的誘發劑,接下來的學習中我便充分利用學生對“元、角、分”的認識基礎展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設有懸念的問題情境
創設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情境,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學生總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不斷思考,而這一系列問題往往來源于教師精心創設的有思想的數學情境。例如,我讓學生分火柴探索“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學生們帶著思考題分三組進行自主嘗試,他們發現3,6,9根火柴都能被平均分成3份,即“是3的倍數”的數能被3整除,接著我又引導他們觀察也能被3整除的21,36,48,114等數字,探索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學生在走了一段彎路后終于明白了“一個數,各數位上的數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五、創設積極的互動情境
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在學校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并且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的,是一種高度組織化了的社會行為。所以在學習活動中,讓他們帶著獲取知識的快樂,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別人,也從“別人”那里學到不同的方法,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為他們提供了發展才智和自我表現的空間,滿足了學生交往的需要。這就是師生互動的課堂。
六、創設激烈的競爭情境
“好勝心”是每個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對激發學習興趣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在口算時,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在回答問題時實行搶答,看誰最先回答出來;在進行簡便運算時,看誰的方法最簡便;在解答難度較大的題時,看誰最先解答出來;此外還可在每期適當地進行一次數學競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學生便在緊張、刺激的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到了進取之樂。
總之,教師善“導”,學生方能“入”。 情境的設置應源于生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及數學實際,并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科學設計、靈活運用。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創設合作交流、開放拓展等情境,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地動腦、動口,獨立地觀察、比較、聯想、歸納、類比,不斷地去感受、去發現、去交流、去評價,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在體驗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在課堂生活中取得成功,教師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