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藝璇
摘要:卡爾奧爾夫是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創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主要內容基于節奏與即興演奏,也稱為“元素性音樂教育”體系,我國音樂啟蒙事業還未有自成一派的教育體系,對于音樂啟蒙教育的模式還停留在不太成熟的階段,奧爾夫教學體系對于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及教學,特別是對兒童音樂啟蒙教育有著一定的啟發性。筆者將從奧爾夫教學法和我國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為視角,闡述相關觀點。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節奏與即興
一、奧爾夫的音樂理念及視唱練耳教學理念
奧爾夫重視音樂教學中節奏的教學,有一系列輔助教學的奧爾夫打擊樂器,編創了《奧爾夫教材——為兒童的音樂》等教材。
奧爾夫曾說過他所有的觀念,是關于一種原本性的音樂教育觀念,他認為原本的音樂絕不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其中的音樂,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總結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即民族性和人類性、原本性、實踐性、綜合性、即興性、模式性、系統性、音樂性。奧爾夫音樂教育在實踐中體現的是將念、動、唱融合為一體,即語言、動作、音樂的結合。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由學生自己參與、體驗音樂,在學習中即興地表達音樂。在音樂啟蒙教育中,最基本的第一要素就是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所以節奏訓練既是音樂教學入門的先導,也是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基礎。
從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和視唱練耳教學理念可以將奧爾夫教學體系的特點總結為五個方面:首先從節奏入手,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其次使用顏色鮮明、節奏突出的奧爾夫樂器來進行音樂教學;再是多用兒童喜愛的民歌編寫多聲部及簡單的和聲教材;最后是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創作,讓學生發現自我以及重視“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
二、我國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現狀及啟示
我國兒童音樂啟蒙教育在現階段還處于一個不太成熟的階段,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幼兒音樂啟蒙的重要性,至少在十年前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基本上是缺失的,到近幾年才慢慢出現一些專門為兒童設立的音樂啟蒙機構,多為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建立音樂審美觀,如今也開始慢慢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等教學法到音樂啟蒙教育中。
回看這一代即將畢業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學習音樂的經歷,大多數學生從小學習音樂就直接學習樂器,再之后才學習什么是節奏、節拍,真正理解音高、唱名,理解五線譜,不符合人身心發展的規律,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原則。有的高中生更是因為文化成績落后,為了應付高考才選擇學習音樂專業,在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情況下,直接學習視唱練耳及樂理知識,只通過大量的聽、唱、記等較為機械的手段來達到學習目的,沒有樂感、音樂審美作為基礎,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枯燥無趣的,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習得的視唱練耳樂理知識是不夠穩固的,有的學生并不能從根本去理解他們所學的知識。我國學校教育并不重視音樂啟蒙教育,在兒童音樂啟蒙教育上非常缺失,即使在某些地區慢慢發展了音樂啟蒙機構,但是并不普及。反思我國的音樂教學,與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的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出發、回歸人本的理念是有著根本的不同的,與重“表達音樂思想和情緒”、從本能的唱、奏出發的理念也是相違背的,我國音樂教育重視技巧的學習,及“如何學得好”,過于追求結果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定的壓力。老師要成為學習的引導者,就應該重視人本原的能力,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出發,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重視并普及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發展,從小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培養音樂審美,從音樂最基本的元素——節奏出發,結合語言、動作、舞蹈達到對音樂各元素基本的理解。
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對我國兒童音樂啟蒙教育有一定的啟示,對比我國以往的音樂教學,確實可以做出更多的改善,完善音樂教育教學。重視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發展,可以通過說、唱、跳、奏、演等方式,首先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其次從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中,讓學生真正喜愛音樂,積極地自主地學習,不僅使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音樂創造力、音樂接受能力等專業技能方面得到了發展,也讓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態度性格得到了相應發展。
三、奧爾夫教學法在我國的實踐
奧爾夫教學法提倡寓教于樂,用簡單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創新能力,強調“一切從興趣出發”。如今很多音樂啟蒙機構都設置了以奧爾夫教學法為核心的音樂素養課,如何上好一堂音樂素養課,關鍵教師要作為引導者,以游戲的方式,以節奏作為基本元素,在游戲當中讓學生感知節奏、認識節奏、理解節奏。在課堂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易于接受并喜愛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最大化地獲得經驗和感受,不僅讓學生習得了音樂知識,還能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道路產生更大的興趣。
節奏作為音樂最基礎的第一要素,它能培養敏銳的音樂感知力,增強音樂記憶力,發展音樂感與表現力,提高視唱視奏讀譜的能力。奧爾夫從這找到了建立一種“新的節奏教育”的模式。節奏教學除了使用節奏型樂器,還可以通過朗讀來進行。比如說在教學中,從字詞、姓名開始做節奏朗讀教學,以日常語言中最短小的詞語、或詞組等組成基本單位,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它們的各種組合相對應,以此來訓練孩子對節奏的感覺。(圖1)孩子們可以用自己的姓名、熟悉的事物、動物名、食品名等進行節奏朗讀訓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用成語、諺語做節奏短句教學練習(圖2)。
還可以通過兒歌、童謠的節奏朗誦練習,通過對語言聲調、語氣的領會和理解,培養創造性能力等。在節奏訓練的基礎上,慢慢涉及演唱、演奏等,還可以以小組的形式讓孩子們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卡農、游戲接龍、即興創作等方式強化訓練。在學生能理解節奏之后,再進行其它相關音樂要素的綜合學習,全面發展音樂能力。
總結:奧爾夫教學法中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以及原本性音樂的理念對我國兒童音樂啟蒙教育有極大的啟發作用,作為音樂教育者要突破傳統觀念,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改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從音樂基本要素節奏入手,循序漸進,讓學生從根本上感知音樂、理解音樂,深化對音樂各要素和音樂理論知識的認識,提高音樂創造力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夢凡.奧爾夫音樂教育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啟示[J].漢字文化,2018(07):87+90.
[2]蘇敏. 我國兒童視唱練耳教學中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楊帆. 新教育理念下的現代幼兒音樂教育[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4]李淑.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思想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啟示[J].大眾文藝(理論),2008(04):71-72.
[5]劉然.試析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思想[J].內蒙古藝術,2012(0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