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瓊
要給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因為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豐富的生活,才能為豐富的語言提供良好的環境。在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素質,能夠正確運用語言,才談得上今后的全面發展。
著名的意大利兒童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對他智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從孩子呀呀學語就應該著手,給孩子創造多聽、多說、多看、多摸的機會,學校與家庭要密切配合,正確的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因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可是怎樣才培養好幼兒的語言表達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我的認識和看法。
一、在非正式的教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育的非正式活動是指幼兒受內在需要的驅動,在一定環境及自然狀態下,自發自主進行的學習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學具、玩具,創設學習環境,讓幼兒自愿、自由地進行活動。 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而教育的非正式活動正是通過一個比較寬松、自然的環境,讓幼兒在貼近生活的狀態下,自發自主地運用語言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
許多剛入園的孩子都較膽小,羞于在眾人面前表現,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等,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或一個人自言自語,這時教師應善于發現,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了教師與幼兒關系上的平等,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愿說。而非正式活動正是給了每個孩子這樣一個空間。在非正式的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可以尋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在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里,孩子們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動中,都會有許多豐富的操作材料,而這些材料都是教師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及幼兒的年齡特點等設計制作并投放的,帶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幼兒在對這些材料地反復擺弄中,在具體事物與具體動作的實踐中,會自然而然的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經驗的積累和反復的練習。在每一次正式的數活動前,一般都要進行2—3次的非正式活動,而在每一次的非正式活動中每個孩子又都會有多次選擇、操作材料的機會,多一次操作的機會,就多一次練習說的機會。
二、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有目的地豐富幼兒生活內容,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啟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給幼兒多創造條件,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培養幼兒注意地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后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他們是文學作品的聽眾。將不識字的幼兒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找人給幼兒講,讓幼兒認真地傾聽,達到教育目的。
為了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不但要發展幼兒聽的能力,還要培養幼兒說的能力。我們要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在說話中練習說話,教師在組織幼兒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克服教師說孩子聽的教法。鼓勵幼兒說錯了沒關系,老師會幫助的。教師應注意給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幼兒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
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匯,并能正確運用。教會幼兒按照漢語語法規則講話,這就要讓孩子多練習,重復地練習,逐漸地掌握。給幼兒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因此,我們就需要不厭其煩地讓幼兒多練習。
三、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學教育的正式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師生活動及同伴互動的幼兒學習活動。一般以集體方式進行,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體進行。在幼兒園中,同伴之間的交流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主要途徑。在同伴的當中幼兒說話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圍更為輕松。
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通過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多次操作的經驗和說的練習與幼兒在主題生活中獲得的體驗,使幼兒在正式的數活動中有話要說,有話愿說。
正式的教育活動的內容是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點滴、零碎經驗基礎上的同伴間的交流,教師指導下的整理、記錄、歸納、總結,并形成概念。而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是幼兒較常出現的一種語病。數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識,如何讓幼兒將具體的經驗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師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去讓幼兒學說。
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而是在點點滴滴地積累中逐步養成的。幼兒在園的大部分時間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經常進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幼兒與同伴進行討論、協商,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逐步養成說的習慣,切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