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楠
摘要:大部分日語借詞及其日語原詞在現代中日語言中還在廣泛使用,這給日本學生的漢語學習帶來潛在優勢,同時也使日本學生在理解與表達方面極易產生偏誤。本文將在簡述漢語中日語借詞的概念、分類的基礎上,探討日語借詞對日本學生漢語學習帶來的影響及其原因,進而提出對針對性教學建議。
關鍵詞:漢語;日語借詞;對外漢語教學
一、淺述漢語中的日語借詞
在中日兩千年多來的文化交流中,漢字先由中國傳到日本,而后又從日本吸收大量的當地社會文化以及語言文化, 最后又回歸中國。中日兩國在語言上相互影響,兩國之間的外來借詞與本國詞匯相互融合。對以日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來說,這種現象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來自日語,所以日語借詞指代的范圍很廣。
由于漢語中的日語借詞歷史悠久,來源廣泛。我們參照章一鳴、盧柏林《<漢語外來語詞典>中的日語借詞考察》歸納出的六種分類來分析日語借詞。(一)、音譯日語詞。此類借詞是漢語根據日語詞的讀音,將其譯成的獨有的漢字詞。漢字僅僅作為記音的符號,每個字都沒有獨立的意義,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來表達一個日語詞的意義的。它們的數量不多,《漢語外來詞詞典》中收錄的僅有“奧巴桑”“吉地”“榻榻米”三個。(二)、日語固有詞。此類借詞是日語固有的詞,細分為以下兩種情況:1、反映日本特色生活及文化的詞,它具有明顯的日語色彩,如:歌舞伎、凈琉璃、能樂、物語、假名等。2、反映一般生活及文化的詞。它的概念屬于中日兩國人民共有,如:取消、手續、場合、作者等。(三)、印歐音譯詞。此類借詞原本是日語對印歐語的音譯詞語,主要產生于日本幕府至明治時期。如“俱樂部”、“淋巴”、“瓦斯”、“浪漫”等。(四)、印歐意譯詞。此類借詞原本是日語用漢字意譯印歐語而形成的,占了日語借詞的大多數。如“展覽會”、“質量”、“主觀”、“作品”、“出版”等。(五)、意譯漢語詞。此類借詞是日本人直接利用漢語材料創造的,比如“景氣”、“取締”、“法律”、“會計”、“生產力”、“通貨膨脹”。(六)、漢語回歸詞。此類借詞是中國古已有之,但卻長時間不用或很少使用,直到從日本重新傳回,并在詞義上有所變化,使其具有一定的現代意義,才重新被廣泛使用。如:“文化”、“料理”、“教育”、“經濟”、“法庭”、“達人”。
二、淺述日語借詞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由于日語借詞與日語原詞的相互交流與融合關系,日本留學生來到中國后,即使不懂漢語,通過這些形和義相同或相似的字詞也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了思維定式,認為日語中的漢字詞在漢語中也會出現且詞義相同或相近,學習漢語就可以按照日語中的詞義去認讀或表達。如此一來,在漢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日本學生比起其他國家的學生更傾向于借用母語來進行學習。然而,這種學習策略給日本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帶來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一)、日語借詞對日本學生漢語詞匯學習的正遷移。1、日語借詞有助于日本學生中文閱讀。在閱讀中,日本學生如果碰到與日語原詞同形同義的借詞,只要把這個詞與母語中已經掌握的詞建立鏈接即可順利學習。2、日語借詞能提高日本學生對漢語詞匯的自適應感。日本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時,常常會覺得日語借詞和其他詞匯相比更容易學。各類借詞中最有優勢的當屬日語固有詞,其次是印歐意譯詞、意譯漢語詞和漢語回歸詞。由于日本學生在尚未學習漢語之前就已經接觸到了這些詞匯,所以能使日本學生產生親切感,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3、日語借詞有助于日本學生掌握漢語詞語結構模式,迅速擴大詞匯量。日語借詞使漢語中某些詞語獲得了新的義項,由此產生了新的詞語模式,這使得日本學生很容易習得,這對于擴大詞匯量,提高漢語閱讀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4、日語借詞對于日本學生在漢字書寫方面占有優勢,能夠更快地掌握所學字詞。日漢兩語的相互交流綿長,日本留學生有深厚的尤其對日語借詞的漢字書寫基礎。
(二)、日語借詞對日本學生漢語詞匯學習的負遷移。1、日語借詞使日本學生忽略中日詞匯的細微差異。經過語言在文化上的融合改造,漢語中的日語借詞已成了漢語中的一部分。日本學生若受母語干擾,忽視其差別,容易產生偏誤。2、日語借詞使日本學生過分倚重閱讀,進而使自身的漢語聽說讀寫能力發展失衡。由于漢語借詞,日本學生在漢語閱讀方面的自適應能力很強,這使他們傾向于通過閱讀解決聽力問題。與此同時,對發音的自我要求也有所降低,傾向于通過書寫來克服發音不準帶來的交際障礙。致使聽說能力總體上長期處于劣勢地位,口語表達能力又直接影響到其書面語表達能力的提高。3、借詞詞義詞性的變化對母語為日語的漢語學習者正確習得漢語造成的干擾是最大的。由于書寫形式相同或相近,學習者在遇到借詞時就會按照其在日語中的詞義詞性來理解、使用該詞。有一部分借詞在進入對方語言系統后隨著社會的變遷,詞義詞性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從詞形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如果學習者仍憑借母語的經驗來理解這些詞匯,就會造成誤用。
漢語中存在的日語借詞,是中日語言交流的結果,也是特有的語言現象。對此,我們應該對這部分詞匯予以一定的重視,針對這部分詞匯提出特有的教學策略,使母語為日語的漢語學習者在習得漢語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母語優勢,更好、更容易地掌握漢語。
參考文獻:
[1]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3]史有為:《漢語外來詞》商務印書館,2000
[4]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呂必松:《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沈國威:《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制、容受與共享》.中華書局.2010
[7]江萍:《漢語中的日語借詞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8]森田聰:《<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日語借詞研究》南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9]徐慧漢:《日借詞與對外日語教學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0]顧江萍:《漢語中日語借詞研究》 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11]鄭美花:《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借詞》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2]郭倩:《漢語日源回歸詞》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