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瓊
摘要:陶行知極為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對于普及幼兒教育的目標,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對于幼兒教育中生活和教育之間的重要聯系進行了充分闡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句話可以說是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的陶老先生的真實寫照。本文分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內涵,分析了幼兒教育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啟示,希望對我國的幼兒教育有所提升。
關鍵詞:幼兒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
幼兒的教育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教育與生長密切相關,也不能夠脫離生活,所以能夠體現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源于杜威,陶行知結合我國的實際發展狀況,提出了生活教育這一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核心,也是我國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思想。
一、生活教育內涵分析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內涵非常豐富,總結來說,生活教育就是將生活變成教育,利用生活來進行教育。對于教育和生活的關系,陶行知認為,是生活決定了教育,依照這一宗旨,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以上三大原理,充分體現了生活教育學說中對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的理解。
(一)生活即教育
所謂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內容,生活中本身就包含了教育,從生活自身到生活所必需的技能,都是生活教育。所以,教育的意義就在于生活的變化以及適應生活的變化。首先,在生活中處處包含了教育,生活自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可以教會大眾生活的能力;其次,教育內容和生活內容相一致,經歷的生活環境決定了受到何種教育,而教育也隨著人們生活產生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最后,教育的中心是生活,二者互相關聯,教育對生活有一個能動性,教育可以從另一種方式改變生活。
(二)社會即學校
所謂社會即學校,實際上是上一點生活即教育的延伸內容,在生活教育中占有一定的領域。首先,社會即學校,表示了以廣大的民眾以及生活環境為教學場所,將教育從閉塞的、單一的環境中解脫,讓學生能夠接觸到社會環境,從生活中進行主動學習;其次,學校應該從社會出發,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的積極影響,讓學校的教育走向社會,發揮社會自身的教育功能,同時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能力。
(三)教學做合一
所謂“教學做合一”,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作為方法論,是生活法和教育法。其涵義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依據學的方法,而學則依據做的方法。教學都要和做相結合,以做為導向進行思考,將思想和實踐相結合,正確認識社會實踐和思想之間的結合。
二、幼兒教育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啟示
(一)科學教育,因材施教,平等對待
當今社會幼兒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階段,在孩子整個學習生涯中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面對家境各不相同的幼兒,幼兒教師首先應該以身作則,無論幼兒生活環境是貧窮還是富貴;無論幼兒家長是政府高官還是農民工,孩子都是平等的。幼兒教師面對各不相同的家長應該做到一視同仁,給予不同生長環境的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在平等的學習環境中獲取知識,幼兒教師首先心中應該充滿愛,熱愛是開展幼兒教育工作的基礎。教師在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孩子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尊重并信任每一位幼兒,考慮到每一位孩子天性的釋放,面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錯誤,教師公平公正的對孩子獎罰分明,根據每位孩子生活環境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針對這些小錯誤讓幼兒感受到自己被濃濃的愛意包圍著,增加幼兒對學習的熱情、對生活的熱情,為幼兒以后的生活做出正確的鋪墊。
(二)科學合理地設計幼兒教學環節和教學目標
每一個階段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意義,幼兒階段孩子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在教育事業中幼兒教育本身具有其發展的特殊性和存在的獨特價值,每一位幼兒都是家庭的希望,科學教育是每一位幼兒教師教學環節設計的宗旨也是應該秉承的理念。幼兒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應該根據幼兒實際生活情況,充分踐行陶行知老先生“生活性”教育思想的指導思想。例如一些幼兒家長在幼兒教育中采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模式,在幼兒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剝奪幼兒釋放天性的時間和空間,對幼兒未來發展制定過高的目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享受美好童年生活的權利,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可能還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往往在目標落實上起到“揠苗助長”的反作用。
(三)教育立足于幼兒生活實際,加強幼兒所學內容的生活體驗
幼兒教育應該以幼兒生活實際作為教育基礎,幼兒教師在教學課程選擇時也應將幼兒當下生活作為重點考慮內容,結合幼兒身心發展情況以及地區差異靈活選擇教學內容。例如幼兒園閱讀刊物上有幾篇內容對于生物科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生物科技這一內容的引入在幼兒教育中還為時過早,不僅與幼兒生活實際關聯性不大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文章內容進行闡述,造成幼兒理解上的壓力。幼兒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逐步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現實情境對幼兒生活本領加以教學,進而加強幼兒生活體驗。
(四)教師和幼兒進行位置轉換,實現教學相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放低自己的姿態,改變傳統幼兒教學中教師地位,將自己“變成”孩子,從幼兒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切實感受幼兒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這對于幼兒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眼中的老師不再刻板嚴謹而是以為可以交流、可以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充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可愛天真的一面。教師通過位置轉換,發現幼兒身上單純、天真、善良、簡單的性格特征,不斷優化自身教育方法,完善自己性格中的缺陷用愛指導幼兒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幼兒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單純簡單的世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切實根據幼兒心理特征進行教學,真正做到解放幼兒思維和天性,給予幼兒健康快樂的童年生活。
三、結語
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當代幼兒教育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對于幼兒事業的發展起到十分重大的影響作用,幼兒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生活即教育”這一教育思想,不斷完善當代幼兒教育體系,進而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梁琴.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J].科教導刊(下旬),2016(02):127-128.
[2]李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文山學院學報,2010,23(0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