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紅
摘要:小學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關鍵的一環,它事關學生在中學和大學階段的發展,尤其是在道德素養方面的培養,更是直接影響著青少年今后價值觀的形成。當前,雖然經過多次教育改革,但在小學生德育管理這一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中國傳統文化;影響
經濟的發展對我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教師在傳授創新文化的同時,還需滲透傳統文化教學,進而使學生繼承與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影響很大,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新課改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在實施道德教育時,小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將傳統文化的內涵滲透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在提升素質教育有效性的同時,不斷增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小學德育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小學德育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當前的小學德育管理存在著德育與智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受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小學德育管理者未能充分認識到小學德育管理的地位及其所發揮的價值,認為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只是為了協調各學科之間的關系所開展的一門學科,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忽視了對小學生良好價值觀念的影響,未能幫助小學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認識。第二,當前的小學德育管理存在德育教學內容過于片面化的問題。一方面,學校作為小學德育工作的主陣地未能意識到小學德育教育在學生一身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作用,依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興趣愛好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導致小學生的積極性較低;另一方面,當前的小學生越來越難教,且部分家長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將德育教育全推給學校,不能夠積極配合學校,嚴重影響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效率。第三,當前的小學德育管理存在著德育教育環境較差的問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外來文化的不斷涌入以及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生所處的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對小學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影響了小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許多小學生盲目追捧外國文化,對我國傳統的文化習俗與傳統美德反而不甚了解,這樣的環境嚴重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開展小學德育管理勢在必行。
(二)小學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能夠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操,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小學生屬于人生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小學生思想還沒有成型,是非觀念較為模糊,容易受到正確的引導,同時也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所誤導,因此,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判斷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有利于促進小學生語文、數學等其它學科的順利開展,提高小學生其它學科的學習效率。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形成一定的自我約束機制,使小學生能夠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對其它各學科教育的開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第三,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促使小學生在將來能夠立足于社會,更好地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道德良好、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中華傳統文化中可用于小學德育管理的內容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可用于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兩個方面。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方面,主要體現為孔子所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思想、自強不息的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尊老愛幼的美德、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以及自重自愛的傳統美德等,這些中華美德對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中華傳統文化方面,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中國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元宵節猜燈謎、端午節賽龍舟等;傳說神話,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中國民間傳統手工,如剪紙、風箏、年畫等;中國傳統運動,如太極拳、詠春拳以及中國古典樂器、民族戲曲等中國傳統藝術,這些內容可以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高效整合教學內容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材中,相關內容與我國傳統文化的關聯并不強,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將德育與我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針對課程內容閱讀相關的歷史典籍等,高效整合并豐富思想道德教學內容,提高內容的趣味性和現實性,以引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關注,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教師還應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將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等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如“我們的國慶節”一課向學生傳達了歡度國慶的喜悅,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國慶節的由來等內容講解給學生聽,不斷強化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引導學生多閱讀關于傳統文化的課外讀物
在日常的德育管理中,教師不僅需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教學,還需向學生推薦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并且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學校也需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為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傳統文化書籍,如《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加強對學生的培養,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將傳統文化知識與思想道德內容聯系起來,從而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三)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為加深學生對思想道德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幫助其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在德育工作中,學校需要重視對學生德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學校要開展多樣化的德育實踐活動,如成立合唱團、美術團等,將培育美德的教學目標合理轉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方向。例如,針對“走進大自然”一章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帶到室外,促使學生感知大自然,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這與我國傳統文化中所宣揚的“天人合一”等理念不謀而合。
(四)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學校應為小學生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用環境的力量感染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如舉辦知識競賽活動、懸掛宣傳條幅、舉辦節日慶祝活動等,不斷加強德育和傳統文化的聯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五)利用網絡平臺宣傳優秀傳統文化
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小學生對網絡的接受程度較高,學校德育管理工作者需要利用網絡為德育教學打造一個良好的宣傳平臺,如開設中國傳統文化專欄等,將我國傳統文化的德育教學內容或視頻等及時上傳到網絡平臺上,方便學生隨時閱讀和學習,不斷加大對德育和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
結語:
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過在小學生的德育管理中滲透傳統文化,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并在實踐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其落實。
參考文獻:
[1]劉鑒文.小學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探究——基于廣州市黃埔區15所重點小學的調研[J].科教導刊(下旬),2017(04): 135-136+165.
[2]李颯.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12):5.
[3]羅美莉,胡曉.試析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