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太然
有與無
原有無有,不有之有。不無之無,即是無無。無中,有生;有在,無成。太初元氣,正負相沖,歸無。一化陰陽,陰陽相衡,歸元。陰陽互,天地動,陰陽合,萬物生。萬物歸元,由一化去,聚而為象,散而為氣。萬物互動萬道顯;一本天下一世成。萬道歸原,原道至大,大道至無;一世宇宙,終將覆沒,復必重生。
物道并行,縱橫太空。時空相轉,化生萬事。時因動生,時由變顯,時由化展。瞬是永恒,逝即永遠,此成永固。時空無極,容納萬方,宇宙不息,化成天下。
正與反
正反相對、相爭、相斥、相無。正反相合、相化、相協、相補。正反相轉,物極必反;正反相承,周而復始。正反相隨,主導從承;正反相依,有此必彼。正反相動,源源不斷;正反相生,生生不已。
正反相變:由失而得,失此得彼;由得而得,得此得彼;由失而得再或失或得,由得而得再或得或失。是可非,非或是;是中非,非中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之連是又成非,是之為非終成是。正正反:是如正反兩物,正反兩理,正反兩世界。反正反:世之正反,皆為相對,誰對相對之相對,自有絕對,此見正反之外的反。正反之反,與世同化,不可盡數。
一生正反,正反共生。二對正反,正反互成。三承正反,相化萬千。正反之內有正反,正反之上有統一,正反統一更高層次合,演化更深層次分。反因正確立,正因反發展,相對處加固,否定中升華。天下有正必有反,天下之反亦可正,正與反共成世界。
物與本
萬物并行,生、長、衰、滅。萬物交錯,空、散、連、成。萬物互動,分、合、化、變。物分三,實有,具形,幻象。物映生幻,物化成虛。物換其形,易其態,變其本。原物沒,新物出,化而不逝,逝而不滅,滅而不消,物物互轉,轉轉相生,生生不息,息息無止。
用本持中,連接萬物。萬物各有其用,以其用顯,因其用毀。用是待發之功。功是效果之用。萬物因用而往,因能而用。萬事因功而成,因能而功。作用于它使之變化謂之能,其能各異,各有神通。能主沉浮,力及一切。能是性之體現,于外為能,為之用;性是能之表達,于內為性,以此向。性能合一,統稱為本。
本,物之本質,物本合一。本依物在,隨物顯,附物化;物因本變,以本用,由本導。物之向,時時無拘,物之境,處處有限。物物相應,作用幾何,源于性能,決于力場。萬物歸本,本決一切。萬物所向,眾本相應,交互作用,推動世界。
物與道
道,天軌,物規,事律。無中生有,物之生,有中還無,道之化。物道并行,相動,互應。物非顯物有其源,道非定道有其變。一化萬物,運行宇內,萬道歸一,屹立天外。世本無物,周而不復;世本無道,萬法自成。象似果重物之同;規法律定道之軌。因此規律因此結果,道之同規范物之變;如此物動如此象生,物之共化成道之同。
道在物內,亦在物外。道在物內,因物而化,任之物變隨物展,道在物外,獨立萬物,不以物滅而道滅。道因物演,有形以顯,物滅,顯道逝;道本自在,無形以存,物亡,隱道存。道是變之軌,因物生變,物是化之成,有道可循。道任物往,物不遁道。道不依物而附物,物不受道而有道。
物極,任之自由,無不可去;道終,任之變化,有至皆在。物極道易,創造之。道溯物顯,推理至。物物相應生于道,物道相合化于繁,道道相容歸于簡,大道至簡并為一。
本與道
本分性能,性至道,能至物。物自因本,本自連道,道自通神。性同能同道,三者同一。本成實有為物,化抽象為道,物道分向,合二為一。天下萬有:因物而存,因道而循,因本而化。物前有物,道外有道,本內有本。
萬物同始,起始必一道,道本合一,本本相和,化生萬物。萬道同源,發端須一物,物本合一,本本相應,化生萬道。物變道化,由本而發,若無其本,即無其變,縱化萬千,縱歸于本。道本不道,因物而道;物本不物,因本而物;本本不本,天賦其本。
事與法
一物相變,兩物互應,諸物交錯,皆生成于事。事因物生,行道軌,以法應,依能成。象變用其法,果轉依其能,事成以其道。物動成果,道化生象。萬物互動萬事成,萬事形成萬象生,萬象生起萬道顯,萬道顯現萬法應。
法義有二,一為道,二為術。道無術是空虛道,術無道是拙劣術。道無時不在,千變;法層出不窮,萬化。道,具體之理,順其自然以道,道有恒道,以法應道,功始成;法,相應之為,應其自然以法,法無常法,依道用法,果可定。
順道,用道,馭道。此有此規此象似,彼有彼律彼象重,另有另法另象合。物不由道事由道,道不制物物制物。萬道隱事蘊物,復雜有定;萬物向性依能,變幻無常。法其變皆因其道,道其變皆因其物,物其變皆因其本,本其變皆因本然而然。
象與因
事異,非異,非非異;己分,無分,無無分。廣視,橫縱渾然一體,象事無分,高觀,上下皆內之動,物己同一;然回視,事自有別皆為異,物自有細不同一。象實,不實,不不實;物在,否在,否否在。深看,小內有小,無以全己何有己;遠望,變后有變,無以不變怎持原。然回視,組合之物終是物,恰因聚合,才成自我。剎那之真亦是真,皆因此真,才有彼變。
此無彼---斥決;彼有此---依決。此未彼,彼未它---可變;此或彼,此或它---或變。此關彼,此關它,此關彼且它---橫連;此則彼,彼則它,此連彼至它---縱連。有此必有彼(無彼則無此),無此彼亦可,有此未必只有彼---因必;無此則無彼(有彼必有此),有此未必彼,有彼不止只因此---果必。
相生相化,生生相應,化化相通。相因相果,因因相承,果果相連。相用相成,用用相互,成成相關。萬物至萬果,萬道生萬象。物自天成,本應而應;道化自然,自其而其。物分以深,上成因下質,道化以遠,下象源上因。萬物萬果成之以偶,萬道萬象生之以必。因緣成果,物道決事。因緣以同,其象如其生;道法以必,其果如其成。萬物固有特性之力量與萬象恒在變化之規律主宰宇宙。
主與客
心照于世,有界無邊。物本無名,象本非象;事或可知,道或可言。人之所信,唯己之思,然己識不足知世。知可拓不可終。人之所知,是知之,非是之。清空既識,忘卻前念,突破慣思;得入新境,始見真相,顯明世理。真實的世界---認識的世界---個人經驗的世界。
一感識,六感各感。二理識,融會貫通。三潛識,蘊知涵見。四通識,連宇通宙。感識閉,理識出;理識恍,潛識起;潛識開,通識連。人之所識,心物合一。物之所往,主客相應。物因己視,己因物感;無那般物無那般見,非如此己非如此物。神游天地無出其心,閉目遐思不離其物,心欲非心終靠心,見與不見無關見。客萬象叢生,主提綱挈領。物繁雜交錯識以知,道深化演繹法以對。知其本質,應其規律,可達終極。
修與悟
任向,正面,反轉,中解,實證,精要;一波六折,磨礪,淬煉,重生。道在凡塵中,何求云山外,置身幽僻處,只為暫修身。自由,沉寂,孤獨,深觸,靈悟,方近道。天賦靈光,目及蒼穹,孤心曠境,非世可知。思極問始,萬物洞悉;正本清源,與天共舞。心空,容納世界;意闊,念及蒼生;思縱,連接萬物。
無己正意,無欲清心,無執明見。正不居,諸邪浸染,智不明,眾昧滋生。語言有限,概念有障,思維有缺,清界明境無以言,唯以想象思辨至。新見非既有識可解,原知須新創見得更。放下執念,忘己成我。縱思天外,終歸凡塵。心無所不欲,世無處不限。宏觀以視一粒塵,微觀以察一群埃,中觀以觀爾還爾。己不同,世不同,一重實力,一重境界。
原與化
此道非道,不道之道,此無非無,未啟之無。初道無道,無道任道,任變似無,似無實有。道法由任自然行,無邊散去一綱收。道自天成,天行自然,然其何以,以自物動,動動以應,應應以互,互互以用,用自生變,變自有理,理自由任,任自無拘,無拘散去,去化無邊,邊極萬法,萬法綱一,一自源無。道法自然,道法互然,道法由然,道法極然,道法無然。
原演生化,化成顯原。原道簡,統于一,化道繁,不可盡。原道似無而有,未展,自在;化道似有而無,終化,常易。原道獨立道外,無生無滅,無空不恒,無所不容;化道蘊在道中,無形無縛,無時不變,無往不至。
理與律
道化為三:一原道,道,自然。二具道,理,物化。三定道,律,恒常。定道分三:一自道,自物變化,特定之軌。二共道,多物共性,普遍之律。三互道,諸物相應,恒固之法。
自道轉,共道固。物中之道,性自性,物外之道,道之道。道,理,律,一以貫之,絕對道演化具體理,具體理蘊含相對律。理,萬事萬物,自然自化,具事具理,隨物賦形,無處不在。律,幾素幾數,原此如此,普事普律,與物自立,無時不彰。物無定性,質非而變,世無固道,能極而轉。萬物時時流轉,萬道時時生成,萬象時時變幻。理變且亦恒。質異即變,因同即恒。物有動,動則變;動有同,同則恒。律恒且亦變。事同即恒,境異則變。物事同,律如一,情景異,律易律。
時空以限,條件以定,一統之內,物據其本,本作以用,用行之軌,成其互道。各物彼此聯系,關系之恒;物物相互作用,效能之固;諸物交錯影響,規則之法。各統各系,各系各物,各物各素,各素各性,各性各數;數數以法,性性以應,素素以連,物物以用,系系以關。
恒與變
道之生成,亙古如一,有化無拘;道之演化,變幻無窮,無形有法。此是此彼是彼,恒恒不易,是為恒;此易彼彼易它,恒成它恒,是為變。易中有恒,恒中有易,易中恒易,易中易易;易之易易,易之不易,不易之易,易易之易。恒在變中化生萬物,變在恒中固常一法。變理非變,非道之道,定律不定,不律之律。
大道之行,由其自然,化自無始,以致無窮。精深浩大,不可盡數,繁而有序,任而自成,亙古不移,無限演化。變化至極,化生萬法,固常有律,隨意無形,時開時合,隨隱隨顯,因定而循,因化而展,無所不顯,無所不入。與物相合,萬象生起,性之所起,事之所成,皆是道之所至。道之為道,變中有道,道內道,道連道,既道逝,新道生,另道待,彼此相連,此彼相變。是此非彼、有此無彼、因此必彼;可此可彼、或此或彼、既此既彼皆為道。宇宙覆,道不以滅,萬物消,道無以顯。道始無道,動則有道,所以,萬物唯一共性,是動,宇宙終極至理,為無。昊晟罔極,以逞萬物自由,物自行道,無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