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楚桃
摘要:數學課程的設置在中職課程中有著很大的作用,但是卻沒有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大部分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弱,同時也認為來職校就是學技能的,數學對他們的專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因而使數學教學陷入困境。本文通過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對中職數學的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職數學;生源質量;教學困境
一、中職數學教學困境
中職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基礎文化科水平都比較差,其中數學更甚。有些同學甚至對數學有一種厭惡的心理,自我放棄,認為數學就是學不會,從心理上排斥數學。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數學一向被認為是主課,而到了中職學校卻突然變成了“雜”課,使教師在教學上與學生的學習上缺乏動力。而大部分學生認為來職校是來學技能的,認為文化理論課沒有什么用,數學的學習在他們專業中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應用,他們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他們往往認為只要把專業課學好了,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就行。他們單純的將數學理解為一種公式化的記憶,并通過公式來解決一些模式化的試題,枯燥、乏味是學生對數學的普遍現象。這一切,對數學教學的開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約性。教師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素質,與學生的不重視及消極心理,抵觸情緒蔓延形成了悖反,使中職數學教學陷入了一種困境。
二、中職數學教學建議
通過這兩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只有逐步的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尋找適當的方法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對目前的教學困境有所改善。由此,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1、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遵循因材施教
中職學校的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習基礎比較薄弱,但也不缺乏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選擇讀就業班的學生,如果采用一個標準教學,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勢必會造成很不好的效果。所以,我們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滿足少數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的求知欲,又要讓基礎差的學生有事可做,跟上班級的整體進度,充分調動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注意總體上的教學進度,同時也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做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使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課堂上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師生之間的關系相對來說不夠平等,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很普遍。而中職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接受新知識的速度相對來說也比較慢。如果以教師的教授為主,中職學生注意力無法完全集中,從中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得到的大多是聽不懂和不感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創設一些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識的讓學生參與進課堂,讓學生自主的成為教學的主體。
但是,教師在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的同時,也要擺正自己的教學位置。在教學過程中,絕不能把學生的主體性理解為自發的隨意性的學習,而走向“兒童中心論”的極端。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同時,教師要有自己的原則性。
3、注重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中職生的數學基礎雖然普遍較差,但是大多數學生的思維能力都比較活潑,但是大多數學生卻是懶得思考,有很大的惰性。而逆向思維屬于發散思維的范疇,相對來說更加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狀態。而在數學的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呢?
3.1、加強數學概念的互逆理解。
數學概念的理解在數學的學習中至關重要,但數學又不同于語文等學科,需要標準的文字記憶。數學概念實際上是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逆向思維的記憶能讓我們更好的掌握數學的概念。例如線段中點定義點M把線段A日分成兩條相等的線段,把點M叫做線段A日的中點。它的逆命題為若點M是線段A日的中點,則點M把A日分成兩條相等的線段。這樣對線段中點的理解就更深刻了。通過對概念的互逆理解,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2、加強數學公式的互逆應用。
數學公式實際上就是等號兩邊的一個等價的過程,左右位置可以互相交換,不影響公式的正確性。而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公式,掌握公式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題的講解時,要多加強公式應用方面的講解,讓學生理解性的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形式。例如多項式的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等等這些運算的互逆性,互逆思維的應用,更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
3.3、加強數學定理的互逆探討。
數學定理的理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的應用,而數學定理的互逆思維的應用能夠使定理更加靈活。數學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題,但也不是所有的定理逆命題都是正確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探討定理逆命題的正確性。數學定理的互逆的探討,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定理的理解,也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等在教學中都是通過互逆命題進行探索論證正確而得到的互逆定理。加強數學定理的互逆探討,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致,同時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而由于中職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某一程度上,逆向思維更加適用于中職學生的思維特征。
三、結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職學生的特殊性,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的改進。我們教師應該尋找一種新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要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要和學生的專業課相聯系,使學生明白數學在今后工作中的應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張維忠. 《論數學的文化價值》[J].西北師大學報.2005年10月
[2]孔企平.《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05月
[3]裴娣娜.《主體參與的教學策略》[J].學科教育.2000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