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進的理論只有經過學習和掌握才能指導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當前,整個意識形態陣地都應當充分展開對這一理論的宣傳教育,本文將以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探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協同機制的構建。
關鍵詞:高職院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協同機制
一、高職院校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協同機制的必要性
時代的發展需要先進理論的指導。先進的思想、觀念和理論,反映先進的社會階級的利益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需要,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加速社會的進程,因此,應當大力宣傳新的先進的社會意識,宣傳先進的思想、理論和觀點。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前最先進的思想理論,先進的思想理論只有充分的武裝了頭腦,才能進而指導實踐。馬克思曾經說過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頭腦”這一偉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高校“三進”工作,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成為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的主要形式。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面對青年大學生,他曾多次提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由此可見,青年一代能否成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青年大學生的頭腦,幫助其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對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十分重要。
作為占據全國高校半壁江山的高職院校,青年大學生的比例同樣占據了全國大學生比例的一半還要多,如何對這部分學生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進”工作,成為擺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當前,圍繞該項工作,高職院校作了大量工作和努力,如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等。然而,無論是思政課教學主渠道還是由學工團委牽頭組織的學生活動,存在著兩套班子、兩條主線,互不干涉,各行其是的情況,這一方面會導致部分學習活動、學習內容的重復,引起人力物力的浪費;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學習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的校內協同機制,形成合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發揮1+1>2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習近平新時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協同機制的構建路徑
(一)加強高職院校習近平新時達中國特色主義思想宣傳教育的頂層設計
頂層決定底層,高端決定低端。學校工作的頂層設計具有方向性引領作用,方法論指導作用和全盤統籌的規劃作用,它的指導意義就是在幫助我們遇到突發變化時,知道事情的孰輕孰重,知道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確保工作有序進行。
由此可見,要想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教育工作,高職院校必須重視該項工作的頂層設計,立足全局,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長遠者不足以謀一時”。從學校領導層、決策層進行統一的安排部署,制定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方略,統籌該項工作的進行,為該項工作的更好完成提出方法、指明方向。
(二)構建以思政課教學為主,各類學生活動為輔的協同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因此,在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宣傳教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筑好思政課教學主渠道,又要整合資源,綜合開展各類學生活動,實現宣傳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1、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的教育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對學生進行先進理論傳播、價值觀引導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一陣地,做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目前,教育部組織專家組已經完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的工作,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全部更新為最新版本,即2018版新教材。理論體系已經轉化成了教學體系,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來說,接下來要完成的就是教材體系如何轉化為教學體系、知識體系如何轉化為價值體系。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轉化,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吃透思政課的教材體系,在深入學習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之上,參加各級各類教材培訓和教學交流活動。此外,在筑牢理論基礎的同時,思政課教師還應當充分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加課堂活力,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以課程思政為原則,以各類學生活動為內容,建立協同機制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上海推出的一項重大教學改革理念,被稱為“上海經驗”。從概念上來說,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課程思政這一教學理念很好的契合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按照課程思政的原則,高職院校應當以“大思政”為格局,建立協同機制。具體來說,從教學的角度就是全部課程都要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專業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并舉,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的全課程覆蓋;從學生工作的角度就是圍繞思政課教學開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學術講座、知識競猜、紀錄片觀看、實踐體驗等活動。
總之,高職院校應當打破傳統的“重工輕文”現象,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傳教育為核心內容,充分發揮學校領導的頂層設計作用,統籌全局,穩步推進,形成思政課教學、課程思政教學、學生課余文化活動“三位一體”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協同機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
參考文獻:
[1]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習近平.黨的十九大報告[R].北京:中共中央,2017年10月18日
[3]陶家忠.論學校工作中頂層設計的重要性[J].教師教育,2016(17)
[4]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
[5]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北京:教育部,2016年12月7日-8日
作者簡介:張伏麗,女,南開大學研究生畢業,現為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