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淵
摘要:在主題環境創設中蘊藏著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契機,作為教師要善于去發現、去挖掘,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教育環境,讓幼兒自由自在地想、問、玩。在環境創設中,我們應該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尊重幼兒的好奇心,和幼兒充分溝通,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從而引起探索的興趣,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激發他們創造的火花,為幼兒插上創造的翅膀。
關鍵詞:幼兒;創造力;環境創設
正文:陶行知提出了創造教育思想,他認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應當解放和培養而不是壓制甚至摧殘兒童的創造力。因此,創造教育必須從兒童抓起。人類的每一步進步都是創造力的結果。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創造力已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人類的必備素質。如今,在我們幼兒園課程改革中,主題活動模式成為幼兒園主要的課程模式之一,而在這種課程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主題環境的創設尤為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怎樣引導幼兒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想象、創造思維來創設主題環境呢?
一、尊重——讓幼兒找回“真我”的感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尊重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引起興趣的先導,幼兒的好奇心重,對新鮮有意思的事由于好奇而引發對其產生興趣,好奇心趨勢他們喜歡尋找奇異的有刺激的事物,從而引起探索的興趣,激發創作性活動的熱情。幼兒經常會對一些事物產生好奇,我們應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激發創造性活動的熱情。讓幼兒找回“真我”的感覺,成為活動的主人。
如:科學區中,小小的溜溜球風靡一時,大人、小孩都喜歡玩。我尊重孩子,采納了孩子的提議,帶溜溜球,進行比賽。孩子們產生了疑問:“除了溜溜球,還有什么東西會轉?”有的說:“風扇會轉。”“風車會轉”“眼珠會轉”“地球會轉”孩子們又提出新問題:“它們靠什么轉?”他們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靠風轉動”“靠電轉動”“靠慣性轉動”“靠太陽能轉動”還有的孩子說:“靠外力,有的東西是靠外力轉動的。”孩子們收集會轉的東西,按它的靠外力轉動的不同方式進行分類,貼在墻壁上。他們還利用這些原理,尋找許多不同的材料,如:紙盒、樂高玩具等制作會轉動的玩具。孩子們是那樣的專注,半天過去了,他們“會轉的玩具展”終于可以展出了,瞧,用皮筋帶動輪胎轉動的汽車;靠風轉動的五顏六色的汽車;用兩個齒輪帶動的吊車……。
孩子們專心與投入都來源于興趣,他們學會舉一反三,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用他們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正說明通過環境的創設培養了孩子們的興趣,從而引發他們無限的創造力。
二、平等——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屬于幼兒的,幼兒是游戲的主體,它能給幼兒帶來快樂,他們對游戲很有興趣,幼兒在自然的游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如:在以動物為主的主題中,孩子們創編了故事“熱鬧的森林聚會”,教師與孩子們把故事改編成童話劇,在表演區表演。這個童話劇由幼兒自導自演,教師也投入到游戲中去,做他們當中的角色,兩只老虎,三只狗兄弟,一只狐貍小姐,小孔雀一家,一群頑皮的小猴……。孩子們按劇本表演起來,演著演著,有的孩子建議:“沒有角色的小朋友干什么?”有的孩子說:“沒分配到角色的小朋友可以當背景中的大樹、小花,代表天亮、天黑的太陽、月亮。”這時,又有小朋友產生了疑問:“那你們長的也不是月亮、太陽樣,我們怎么知道你們演的是誰呀?”“對!”“那怎么辦?”這時孩子們全都想到了:“做道具!”說著孩子們開始分工了,孩子們開始動手了,小狐貍的鼻子用掛歷紙剪成三角形,在細長的一角粘上胡須(毛線)然后像戴口罩一樣用兩根毛線套在耳朵上。狐貍的眼睛用牛皮紙剪成相連的,斜方向的菱形,中間挖個洞,兩邊同樣系上兩個毛線套,就這樣一只狡猾的小狐貍活生生地出現在大家面前。兩只老虎各有特色,一只的皮毛是用毛線粘的,另一只是在牛皮紙上剪成三角形的鏤空,也很像老虎的皮毛,爪子是用掛歷紙卷成卷兒,前面剪成鋸齒形,套在手上,顯示出了老虎爪子的鋒利。孩子們用自己的智慧,形象地做好了物質準備。一切就緒,演出又開始了,他們這回的演出非常的精彩,他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滿足。只有這些孩子們自己認為有興趣的事,才能引發他們的令成年人想象不到的幼兒特有的創造力。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意識到,環境創設的主動權應屬于幼兒,因為幼兒是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和發展的,直接參與是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在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為幼兒提供充分發揮創造力的有利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幼兒需要的基礎上生成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并與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結合,這樣孩子們的無限的想象及創造力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三、溝通——走進幼兒的心靈世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的創造力是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的。所以,在創設環境中,需要和幼兒充分溝通,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才能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如:我們創設一個特別能引起幼兒興趣的環境讓他們樂于參與其中,我先帶來了食品標志,這些標志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他們建議在班內設一個標志欄,在很短的時間內,孩子們共同收集各種標志,他們邊收集邊分類,邊講解,孩子們互相學習著。看到他們有如此濃厚的興趣,我們決定在孩子的興趣點上把良好習慣培養滲透進去,把它與孩子的實際生活和行為聯系起來。于是,我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幼兒園需不需要標志?哪兒需要標志?啟發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幼兒園里什么地方不安全,為什么?怎么辦?家長們紛紛帶領幼兒來到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尋找不安全的地方。然后,孩子們為幼兒園設計了簡單、明了的標志,有的畫連環畫;孩子們各抒己見,開始分工制作了,他們自由分組,自己選擇內容、材料,各種各樣的標志就誕生了。
又如:在主題活動“我喜歡的家”開展前進行了材料準備工作,教師同孩子們一起商量溝通,充分讓他們去想,去收集,什么材料更適合做什么家具?我們還向孩子們推薦一些帶有挑戰性,冒險性地材料,比如:鋸、小刀、釘子、木條。和他們討論:這些材料可以用上嗎?怎么巧用!怎么使用才安全?我們還同孩子們商量如何劃分場地,材料如何擺放,按什么分類幼兒才能清楚的辨認等等。整個“布置新家”的主題,全部是由幼兒構思、策劃的,他們中活動的主人,也是具有創造力的主人。
再如:在開展“超市”的主題。在布置主題環境時,教師決定由孩子來完成,這是通過環境創設引發幼兒創造力的又一次實踐。教師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布置,有的孩子說:“我去過‘好又多,那里的商品齊全、品種可可多了!廣告也很多,掛滿了商場呢……我們的超市也要有自己的廣告。”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他們的創造力由此逐個引發出來。于是,孩子們便從家帶來了紙盒、飲料瓶、吸管、泡沫塊等材料,還有許多超市的宣傳冊。接下來,便是分工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有的小朋友還建議,設立一個“好員工評比欄”貼上好員工照片,以示鼓勵……。
孩子們用一雙充滿智慧的小手把環境裝飾得十分漂亮。這一切一切,都充滿了天真和童趣,這是孩子們的杰作,使他們天才的創造力得到發展。
在主題環境創設中蘊藏著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契機,而幼兒的創造力的發展是有條件的,首先是讓幼兒對所創設的環境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樣他們才會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發揮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的活動,產生有創造性的果實。作為教師要善于去發現、去挖掘。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教育環境,讓幼兒自由自在地想、問、玩,激發他們創造的火花,為幼兒插上創造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