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娜
閱讀是一項獲得信息、傳播信息、增加知識的活動。閱讀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適應性也越強。天下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那就必須用科學的方示引導孩子,認真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幼兒可以憑借色彩、圖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對孩子而言,只要是跟閱讀有關的,都可以算是閱讀,閱讀不僅僅是視覺的活動,也是聽覺的、口語的活動,甚至還是觸覺的活動。繪本,以其圖畫精美,語言精美,故事意味深長的特點,成了目前低齡幼兒的寵兒。繪本最精彩的不是文字,而是想象力豐富的,細致巧妙的圖片語言。往往孩子一看圖,就會被圖所吸引知道繪本的大致意思。《0-3歲幼兒發展指南》提出:“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一、入情入境展開想象
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繪本就是閱讀興趣的源泉所在。手捧繪本,機靈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愛的兔子還有百無聊賴的小豬、色彩斑斕的變色龍……一一躍入眼簾。在童話世界里,它們和孩子們一樣高興的時候眉開眼笑,傷心的時候哇哇大哭,憤怒的時候暴跳如雷,煩惱的時候眉頭緊鎖……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熟悉的感覺一下吸引孩子的眼球。
如《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這是一個令孩子們開心的繪本故事,在活動中我以孩子為主體,讓自己融入到時他們中間去,和他們一起閱讀。在整個閱讀學習中,孩子們通過猜想、表達、想像和扮演鼠小弟的各種動作,享受了繪本帶來的快樂。整個故事活動始終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情感體驗這一方面,孩子們對鼠小弟模仿各種動物本領而吃不到蘋果時,說出了鼠小弟傷心、無奈,甚至還體驗出了鼠小弟的孤獨。當海獅出來幫忙并摘到了蘋果時是孩子們又是那么地高興。通過讀本、同伴、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結合針對性地引導、有選擇性的重點畫面講解,和孩子們一起去理解、去感受該繪本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二、細致觀察啟發思維
“繪本閱讀”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強調視覺傳達效果,圖畫版面大而精彩。《白猩猩和黑猩猩》是一個讓孩子建立自信的故事,故事中的白猩猩因為自己身上的顏色與其他猩猩不一樣,遭遇到其他猩猩的排斥,于是白猩猩想各種辦法讓自己跟其他猩猩變得一樣,他的心情也為此變得很低落,通過一個年長猩猩的安慰,并告訴它每個人都有閃光的一面,與此同時,獵人們來了,白猩猩身上發出白色的光芒把獵人們嚇跑了,猩猩們躲過了獵人們的殺戮,白猩猩為此成了其他猩猩心中的偶像。
在本次繪本教學活動中,我領悟到繪本教學是以“繪本”為載體,理解內容是建立在欣賞畫面的基礎上的,教會孩子看,用正確的方法看,使幼兒逐漸學會自主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七歲前就會閱讀,就會練就很重要的技能,邊讀邊思考邊領會。這種技能就是閱讀能力,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詞匯,包含了觀察、傾聽、表達、思維、想象以及審美等多個因素。一本經典繪本的閱讀分享過程就涵蓋了以上內容。
三、自娛自樂豐富游戲
當閱讀引起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時,幼兒常常會以角色扮演和身體動作等方式對繪本作出回應。當幼兒聽到故事的高潮部分后,幼兒的角色往往會從一個聽眾變成一個游戲者,大家可以共享對故事的不同見解,他們有時會用自己獨特的動作或是簡短語言以示回應,這也是幼兒將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表現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在對繪本故事的理解過程中不僅會聯想到現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作品中的角色,這就是幼兒的年齡特征所引發的。對于故事中的高潮點或者轉折點,教師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旨在讓幼兒對故事中轉折的畫面作細致的觀察并大膽推測、從而解讀畫面中的空白情節點,想象在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發生前或發生之后可能發生的情節,以繪本教學活動《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為例,教師問幼兒:它是誰?(狐貍)狐貍是來干什么的?鴨子和天鵝會怎么做?這是故事中的轉折點,對于這張重要畫面,教師就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中三個角色的不同動作,其實運用的就是指導策略中的轉折想象法。通過這么全面的措施,讓繪本得以充分地展現,讓孩子的心和作品進行自然的融合,喜歡上閱讀。
四、感情升華開闊眼界
幼兒對于自我、他人、友誼、愛等社會性情感的認知是模糊匱乏的。而我們現行的教育方法是粗糙、呆板的。但是在繪本里,我們看不到一點人為的故意,看不到一點教條的灌輸,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猶如清泉的關于情感認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禮。
如《親愛的小魚》這是一本主要講小貓的心理變化“開心地喂養小魚——放飛小魚——孤獨地等待——盼回了小魚——幸福生活在一起”玩,我先介紹這本故事書是由法國的一位叫安德烈的作家叔叔寫的。藍藍的大海,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貓和魚在干什么?她們之間為什么會這么親密?假如你是那只小魚,你離開養育你的親人,獨自去大海自由的生活,你會怎么想……共同閱讀,探討分析小貓的心理變化,感受小貓和小魚之間深深地愛意。當我提出設想:如果你是小貓,你會想什么辦法和魚兒見上一面?小朋友發自內心的喊出了:親愛的小魚,我想見你。這樣的話貓想了什么辦法?你認為魚會回來嗎?為什么?小朋友說:因為你已經長大,需要更加遼闊的世界,我給了你自由,讓你變得快樂,你快樂我也快樂。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被貓和魚兒只見深深的情誼所吸引,那種處處為朋友考慮,為朋友著想的行為打動著孩子們的心靈。孩子們在用眼睛去感受繪本的圖象時,理解了知識,體驗生活、體會生命。這些繪本,透過圖畫和生動的文字告訴我們,同時也讓我們向孩子解答了生命的意義——把我們平時無法解釋的話題,透過這樣的方式,向孩子去傳達、去詮釋。
孩子們在與那些優秀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與優美的圖片徜徉時,必定能讓孩子們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讀書對于兒童來說是一種快樂。好的繪本猶如一粒幸福的種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是會開出美麗的花朵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