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俐
摘要: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也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馬蘭中學文化教育突出文明馬蘭,希望通過展示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馬蘭精神,這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素養,是文化教育真正的內涵所在。本文主要闡述文化教育對塑造學生品德的積極作用及紅色文化教育的一些經驗作法,可為今后的教育活動提供方法參考。
關鍵詞:文化;教育;馬蘭精神
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代社會,傳統文化的傳承主要靠教育,今天也同樣要依靠教育。首先我們要理解文化教育的價值,并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這樣才能使文化真正復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加強個人修養,不僅僅重視科學文化的傳承,更能注重弘揚優秀文化的內在價值。孔子講“近取諸譬,可謂仁之方也”,也就是說為仁要從最切近的地方入手,要能體察離自己最切近的東西。事實上,文化的價值離我們每個人并不遙遠,只是我們對很多習慣了的東西沒有自覺,如果能以一種自覺的態度去審視生活,就會發現日常生活當中那些最讓我們感動的事或人,往往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描述的經典案例。馬蘭中學,地處新疆戈壁,這里有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核試驗部隊,涌現出一大批英烈先輩,他們扎根大漠,為國防事業鞠躬盡瘁,奉獻一生,可歌可泣,是愛國主義教育最好的教材,特別是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國爆炸力學領域的著名專家林俊德院士的事跡,更是激發學生進行科學知識學習,培養學生奉獻精神的優秀教材。
一、文化教育的作用
通過文化教育使學生明白人應該有的追求及做人的基本道理,所謂的基本的道理就是祖先留下來的仁義禮智信,我們希望祖國的下一代有仁愛之心,有正義之感,有奉獻精神,也希望他們誠信愛人。通過教育宣傳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經典,接受最為深刻的精神熏陶。通過這樣的文化教育,樹立大志向,進而提高學生們斗志,讓他們努力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在馬蘭中學這樣一個部隊環境的子弟學校,怎么開展文化教育,內容的選擇是關鍵。中學階段的學習應當首先注重品德培養,知所為,知所不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知道艱苦奮斗是中華美德,知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方法,但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又有多少人知道怎樣才算是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是馬蘭精神的最好詮釋,也是馬蘭文化最生動的寫實。
我們從不回避歷史,也不懼怕現實,傳統的教育在于明理,現實的問題在于處事,這并不矛盾。在文化教育中間,包括愛國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榮辱觀教育。在現今社會,不少的優秀文化被忽略或者認為不再重要,甚至有人會認為過時,沒有與時俱進,而事實上,這些才是最為精華的非物質財富,必須進行傳承。
二、如何開展馬蘭中學的特色文化教育
什么內容能進中學課堂呢?對中學階段的文化教育來說,青少年處在思維的活躍期,他們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歡形勢多樣的教育方式。我覺得只要是馬蘭經典都能進到課堂里
第一,講故事是一種好方法。學生對于故事的興趣遠大于枯燥的課本知識,馬蘭傳承的故事有很多,或生動感人的人物傳記,比如《夫妻樹》《核大姐》,或引入深思的記錄史鑒,體驗前輩們奮斗艱辛過程,讓學生在過程中感受、體悟,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
第二,歌謠是一個好方式。馬蘭本土有很多地方特色歌曲,從最早的唱響大江南北的《馬蘭花》到歌頌改革發展四十年馬蘭全貌變化的《馬蘭謠》,都深深的在表達對馬蘭這塊熱土的摯愛,這是愛國主義的重要體現,培養學生的愛國豪情和民族自信。
第三,觀影是一個好平臺。我們引導學生去做文明馬蘭人,做有文化素養的新青年,我們希望學校多舉辦一些觀影活動。比如電影故事片《橫空出世》,再比如電視劇《有一個地方叫馬蘭》,通過歌頌前輩心系祖國命運的崇高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馬蘭大愛情懷。
第四,紅色景點是一個好抓手。地緣優勢是我們最好的資源,在這里我們有馬蘭歷史博物館,有紅山歷史博物館(馬蘭原址),以及紅柳湖哨所,辛格爾哨所等,最實地的參觀就是最直接的教育,讓學生們在真正接觸到歷史的滄桑和現實的觸摸后去感受生命的意義,讓文化教育的真正沉淀在學生的心里。
第五,注重師資,行為示范。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逐名追利的人比比皆是,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傳承者,責任重大。文化教育不只是“道”的教育,必須有“器”的承載,同時,文化教育也是對教師的再鑄造。
最后,從文化教育的效果上看,依然還需要進行探索。需要借助實踐,借助課題,甚至是課堂外的輔導讓文化教育進進校園、進課堂。目前學校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將持續關注文化教育的教學工作,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一定進一步推動我校文化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