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峰
要想使得化學課堂教學收到較高的效率,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的引入一些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時刻體現出素質教學的宗旨。教師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研究和探索,借鑒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創新的勇氣和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化學課堂的教學當中,使之更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目前初中化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
目前初中化學學習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充足。在初中的化學課堂上,教師扮演的角色永遠是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永遠都是學習的跟隨者,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地位,倘若教師不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那么學生除了在課上聽講之外,獲得的化學知識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教師進行課堂講授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灌輸式教育,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在化學課堂上很少采用科學探究活動。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大多數初中化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語言比較枯燥乏味,教學的步驟不清晰,上課內容無重點,講解化學題的解答方法時條理性不強,學生往往會對課堂失去興趣,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也會降低。甚至有的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缺乏親和感,不會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肯定,使得學生對于教師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排斥,進而影響到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可見教師對于學生的化學學習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二、改善化學課堂教學的幾種有效的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師對學生采用“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無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中考化學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所以,呈現出來的課堂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即使對某些知識點產生疑問,也沒有向老師提問和提出自己意見的機會。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長時間下去也會挫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要想真正落實初中化學新課標教育理念,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改進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客體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以此來獲取較高的教學效益。例如,在學習“制取氧氣”的內容時,如果只靠我們口頭語言的描述,學生是無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這部分內容的,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并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而得出實驗結論,而且化學課堂因為學生的參與變得更加鮮活和生動,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欲望也更為強烈,這就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
2、強化實驗環節。
初中化學是一門源自于生活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從人們吃的食品到穿的衣服到人們居住的環境中的各種化學材料,等等,可以說化學已經真正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這些都離不開反反復復的化學實驗,因此實驗對于化學來說是無法替代的,化學實驗的水平直接影響化學發展。只有從基礎教育開始強化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才能使學生更能深刻地認識到化學學科的重要性,才能構建高效課堂。當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后,開始慢慢接觸實驗儀器和操作步驟。這時,他們會親自動手操作,這樣才能使原理在實踐中得到驗證。老師在實驗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對于一些典型的實驗,一定要先進行演示,然后糾正,最后提高,按照這樣的程序進行。例如,在“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加熱制作氯氣”時,由于濃鹽酸具有揮發性,然而水的沸點又不是很高,所以氯氣很有可能帶有水蒸氣,因此,不能用水,代替用飽和的氯化鈉進行洗滌。老師可以接著這個實例向學生講解有關氯氣與水、氯化鈉與氯化氫等一系列問題,還有如何避免化學反應產品被污染的防備工作,等等。通過這樣一個嚴格的操作過程,讓學生再次進行演練時,可以避免再犯錯誤,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進行精講多練。
眾所周知,當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所以,廣大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講精、講透,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多加練習,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學習到有關“碳”的內容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實驗作對比,進一步明確其中的異同點,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充分配合教材內容,設疑破難,為學生創造思維情境,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實踐,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
4、運用分析對比。
比較是確定現實現象異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從比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確定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把這些事物聯合為一組進行概括。在教學中,應用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如,硝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要求學生將已學過的有關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跟硝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比較。硝酸跟硫酸、鹽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為電離時可以生成氫離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濃硫酸相似而與鹽酸不同,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處于最高價態,容易被還原成低價態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現在不論稀濃,在不同條件時,硝酸都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穩定,極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學性質又和硫酸有不同之處。經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簡化了學生的記憶,學生不僅能記住硝酸的特性,還能鞏固對硫酸和鹽酸化學性質的記憶。克服了學生死記硬背來學習化學的弊病。
5、運用媒體教學。
教育家荀況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形、聲、色的感官刺激,不僅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易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分子原子”一內容中,教師在講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時操作計算機,學生在大屏幕上看到電子顯微鏡將水放大幾十萬倍所拍攝下的閃爍星點的水分子,它是構成水的最小微粒,并且演示了一滴水的質量及水分子的個數。這時教師適當地加以引導和講解,使學生總結出分子的基本性質之一,分子的體積、質量都很小,這樣學生對應掌握的知識點就理解得非常深刻透徹。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是學生必修課之一,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讓學生學,還要教學學生怎么學,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動手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