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英姿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體育的目標是使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xié)調、靈活。這一目標的內涵包括情感目標、動作目標、體能目標。區(qū)域體育活動這種較為新型的組織形式,正是根據健康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創(chuàng)設若干運動區(qū)域,投放不同的運動器具,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發(fā)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如何優(yōu)化區(qū)域體育活動,如何讓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成為幼兒真正喜歡的活動?如何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再實踐中,從調動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趣味游戲,幼兒主動參與
游戲是幼兒“起于快樂,而終于智慧的學習”。對幼兒來說,玩游戲才是最符合他們的童真、童趣。因此,要使體育活動生動、活潑、有趣,設計他們喜愛的游戲很重要。游戲內容從哪里來?什么樣的游戲更吸引孩子?
1.善于觀察,了解孩子的游戲興趣
蒙臺梭利說過:“教師要學會全神貫注的觀察。”我們應該學做一個積極的觀察者,并善于發(fā)現、捕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在平時幼兒十分喜歡玩:躺著、壓著、墊著……花樣繁多。所以,教師在集體游戲中,可以引導幼兒玩“漢堡包”游戲。以幼兒喜歡的情境導入,四位幼兒趴在墊上模擬“漢堡餡”,將墊子折疊后的另一半壓在幼兒身上,幼兒齊喊口令:“1、2、3!”并一起用力向后蹬腿,打開“漢堡”。游戲中歡樂的氛圍始終吸引孩子積極參與。
2.學會傾聽,聽聽孩子的游戲內容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平時和孩子的交往中,我發(fā)現他們對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十分感興趣,常會聽到孩子模仿灰太狼:“我一定會回來的。”(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經典臺詞)于是,我設計了體育活動——喜洋洋和灰太狼。通過引導幼兒扮演喜洋洋和灰太狼通過來鍛煉幼兒鉆、 爬、翻等技能,從而發(fā)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并培養(yǎng)幼兒合作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教師勤于觀察,耐心傾聽,善于捕捉并分析幼兒喜歡的事情,運用幼兒的體育活動中,幼兒的體育活動組織會更加精彩。
二、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眾所周知: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自主探究的物質環(huán)境,充裕的時間和豐富的材料是孩子們自由操作、持續(xù)探究的重要保證。而在體育活動中,我們如何選擇豐富的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呢?
1.動手動腦,一物多玩
活動材料是激發(fā)幼兒積極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兒對玩具材料感興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潛能,大膽探索、創(chuàng)造自己的玩法。例如:紙箱游戲的探索中,孩子們動手動腦,集思廣益玩出了許多我們成人沒有想到的游戲:有的將紙箱變成“坦克”,利用“滾”、爬等控制“坦克”的方向;有的將紙箱變成大鞋子,模擬穿大鞋子走、跑、跳;還有的將紙箱玩出了電視中的“墻來了”游戲,更有的孩子想出了“打地鼠”游戲……
2.能思善變,多物組合
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是提高幼兒活動興趣,調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有效手段。因此,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活動器材也是激發(fā)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關鍵。例如:第二次玩紙箱活動時,我又提供了沙包,平衡木,皮球,繩子等 材料。孩子們通過自主探索,發(fā)明了更多有趣的玩法:穿大鞋走平衡木;紙箱接沙包;兩人三足走、四人五足走游戲……
由此我想到:在體育活動中,只有幼兒對活動器材感興趣,并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支持性的環(huán)境,才能讓幼兒在快樂中運動與學習。
三、推出分層鍛煉項目,激發(fā)幼兒挑戰(zhàn)自我
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幼兒的發(fā)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幼兒發(fā)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把握“最近發(fā)展區(qū)”,能加速兒童的發(fā)展。每個兒童的發(fā)展都具有差異性,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相同技能,設置不同難度
在活動設計時,還要考慮幼兒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活動。例如:玩平衡木游戲。中,我將平衡木連接成三組不同高度的“小橋”供幼兒自主選擇,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走高的、曲折的、有大裂縫的橋,能力弱的小朋友走稍矮一些、稍微彎曲、少有些裂縫的橋,并模仿企鵝兩腳分開走。
2.學會等待,提供充足時間
幼兒的發(fā)展有差異性,這是我們教育者必須尊重的事實。所以,對特殊需要的幼兒,我們應該“學會等待”。例如:在玩平衡木游戲中,我將平衡木橫掛在梯子上,引導每個幼兒通過平衡木,再從梯子的最頂端翻過去走下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開始一些孩子有些膽怯不敢嘗試,在到達梯子最頂端時,想要退縮,看到這情境,我并沒有強求孩子一定要完成,,而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鼓勵他們每天挑戰(zhàn)一點點。到最后基本每個孩子都能靠自己來完成這個具有挑戰(zhàn)的項目。
3.同伴激勵,互幫互助提高
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競爭意識,在組織體育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幼兒同伴間的教育資源,互相鼓勵、合理競爭。例如:開火車游戲中,我引導幼兒兩人自由組合扮演 “乘客”和 “司機”,利用橫幅嘗試開火車游戲。由于“乘客”“司機”體重的差異,在“開火車”時,難免存在速度上的差異。但在游戲中,這些瘦小的“司機”通過同伴鼓勵和幫助也能成功將“乘客”送到指定的位置。
由此可見,在日常體育活動中,教師要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做一個耐心的等待者,給孩子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機會,幫助孩子向“最高發(fā)展區(qū)“邁進。
陳鶴琴先生說過:“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幼兒園體育活動是保證幼兒強身健體的最佳途徑。作為教師,應注意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及活動的目標,從幼兒興趣出發(fā),采用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鼓勵孩子與環(huán)境、活動器材等有效互動,從健康起跑,向快樂出發(f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