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清紅
摘要:廣元千佛崖摩崖石刻造像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崖壁前是金牛古道。在眾多的龕窟中有一座較為特殊的洞窟,名為“藏佛洞”。洞內雕刻的是藏傳佛教的奠基人、藏傳佛教興盛的創造者,被譽為“第二佛陀”的蓮花生大師像。
關鍵詞:藏傳佛教;奠基人;章嘉活佛
一、藏佛洞造像特點
藏佛洞(223號)位于千佛崖崖壁中段最底層,是千佛崖唯一一座與藏傳佛教有關的洞窟。此窟開鑿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窟內造像結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蓮圓座上,座基為八角形束腰須彌座,束腰部分刻二龍戲珠、二獅子滾繡球及二夜叉。主像頭戴紅色蓮花帽,帽前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圖案,長發披肩,肩著藍色云字頭云肩,云肩下披紅色袒右肩袈裟,內有襯領,頸飾項鏈,戴手鐲。有桃形頭光,桃形頭光內彩繪藍色的云氣雙雁,邊緣內為聯珠紋,外為彩繪藍色火焰紋。圓形身光內彩繪藍色雙蝙蝠,邊緣彩繪聯珠紋、火焰紋,桃形頭光外側,淺浮雕彩繪蔓枝蓮花紋樣,朱紅色地子。祖師右手執金剛杵(殘),舉置胸前,左手托嘎巴拉碗,碗中置長壽瓶,左臂間夾金剛降魔寶杖。面相方額廣頤,濃眉大目,嘴唇上有八字形胡須,下頜上有丁字形短須。
二、蓮花生大師
蓮花生又名“海生金鋼”或“蓮花金剛”,藏文中他的別名就有二十幾個,他是藏傳佛教興盛的創造者,寧瑪派的開山祖師,同時也是藏傳佛教的奠基人!關于他的出生藏文記載的十分奇特,說他是從蓮花中生出,被西印度鄔仗那國(今屬巴基斯坦)的國王因陀羅布迪收養后繼承王位。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統治者們為鞏固政權往往會用一些傳說將自己神話。只知道這位太子后來出家,在印度四處游學,遍訪名師,并且擅長咒術。八世紀中葉應西藏吐蕃普贊赤松德贊的邀請入藏傳播印度金剛乘密法。他改吐蕃本土宗教苯教為佛教,為佛法贏得了傳播的土壤,創建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這座寺廟成為藏族人民精神殿堂中的象牙塔,是藏傳佛教及藏族主體文化的發源地、傳承地和弘揚地,也是藏族人民向往和朝拜的圣地。
蓮花生健全了藏傳佛教“佛、法、僧”三寶,開創了藏傳佛教,在青藏高原上扎了佛教的根,并翻譯大量佛經,他使佛教思想滲透到藏族文化的各個領域,他倡導“佛教法律”,向國王提出“定綱紀,佛教法律須嚴明”,由此進一步加強了藏族歷史上佛法治國的傳統,“佛教法律”稱為藏族社會政治制度的條例。佛法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佛教僧侶的地位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佛教興盛。蓮花生大師除了開創藏傳佛教外,還開創了藏傳佛教的伏藏。伏藏“如同佛法的明燈”,是佛菩薩為了使眾生脫離苦海,將佛法以不同的方式隱藏以留給后代,在藏地伏下了佛法經典及修行法要,如今已有眾多的伏藏被發掘出來。吐蕃伏藏經論,播下佛教在興盛的種子,公元841年贊布朗達瑪滅法時,也未滅掉佛法在藏區的根,一百年以后進入后弘時期,藏區佛法再度興盛。
蓮花生大師開創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興盛,并為后弘期藏傳佛教的復興和傳播奠定了基礎,他影響了十多個世紀上千藏族人民的思想,廣受藏傳佛教各宗派的尊奉,被譽為“第二佛陀”!
三、四世章嘉活佛功德
此窟坐像左側有這樣的一款題刻:“欽差赴藏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章嘉呼圖克圖敬謹鐫供”題記中的呼圖克圖指什么呢?這是蒙古語,意為“圣人”、“活佛”,章嘉呼圖克圖即章嘉活佛。章嘉活佛是清代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重要的活佛轉世系統之一,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并稱藏傳佛教的四大領袖。他是貫穿明朝、清朝及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的藏傳佛教的活佛系統,也是清代掌管內蒙古地區喇嘛教格魯派最大的轉世活佛體系。這一活佛系統負責北京、內蒙古、青海、五臺山、承德的藏傳佛教事務,并多次參與處理西藏及外蒙古等地的政教事務,取得了卓越的政治和社會成就。
從藏佛洞中的題記可確知,藏佛洞是公元1842年十月由四世章嘉呼圖克圖伊希丹畢堅贊(1787—1846年)所開鑿。四世章嘉誕生于青海大通縣,4歲出家為僧。嘉慶三年(1798年)四世章嘉奉旨到西藏學習佛法,到藏后他首先拜謁了第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后又拜幾個大寺廟大喇嘛為師。20歲在拉薩受了大戒后,回北京朝覲。道光二年六月二日(1822年),十世達賴喇嘛楚臣嘉措(1816?1837年)在布達拉宮坐床,36歲的四世章嘉奉命入藏照料,這是四世章嘉的第二次入藏。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十六日(1842年),十一世達賴喇嘛克主嘉措(1838 ?1855年)在布達拉宮坐床,四世章嘉代表朝廷主持了坐床典禮,這是四世章嘉第三次入藏。當時,道光皇帝在詔書中要求四世章嘉與幫辦駐藏大臣海樸會同駐藏大臣孟保一起照看達賴喇嘛呼畢勒罕坐床,達賴喇嘛于1842年4月16日坐床,藏佛洞開鑿于同年十月,必是四世章嘉活佛從西藏返京途中,經過千佛崖時開鑿的。
參考文獻:
[1]韓冰:《蓮花生大師造像藝術特征及其政治需要》首都博物館論叢書 第269頁
[2]索南才讓:《蓮花生及其對藏傳佛教的貢獻》、《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社會學科學版1996年第4期(總第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