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明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音樂課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受到家長,老師及社會各界人士關注,但是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如何優化小學音樂課堂,就如何使音樂教學更具有創造性,趣味性,啟發性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內容 新課改
音樂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音樂表現情感,讓學生領會歌曲的情感進入歌曲的意境,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追求學生會唱歌及盲目的唱歌。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準確表達歌曲的情感,讓學生發現其中的美,并使學生愛上唱歌。使學生通過唱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都說興趣使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學習唱歌興趣才能讓他們真正快樂的學習進去。
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時,由于這首歌比較好學,只教了兩遍學生就都會了,但是學生們只是被動地學習,面無表情,唱起來很呆板。面對這樣的狀況,老師心里非常著急想著如何改變這樣現狀。我問同學們,你們都愛自己的媽媽嗎?這一問倒好,同學們都積極回答著愛,說他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媽媽,接著又問你們想過沒有那些沒有媽媽的孩子多可憐,然后又告訴他們自己的媽媽為了他們付出了很多,他們要時刻想著感謝報答媽媽。這時,學生們都陷入了深思。在音樂旋律中,讓他們伴著音樂唱,這時他們個個都特別深情,歌聲中也充滿了真摯的感情。從這以后,學生們也都深深地愛上了這首歌,并且也愛上了唱歌。
教師要對教學內容認真進行分析與思考,要優化教學方案設計,認真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每一個環節,同時還要做到靈活變通,因材施教,對教學內容及對象進行差異化處理,發現各自的擅長,各自的優缺點。還有就是教學內容不要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材雖然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提高音樂能力的文本。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音樂教材上提供的音樂學期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的使用教材,要有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努力挖掘和整合教學資源,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語音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滿足學生自己的需求。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個學生高音部分總是上不去,說明這個學生不適合唱高音部分,相反可能這個學生的中音和低音唱得很好。同樣的道理有的學生適合唱快歌,而有的學生卻適合唱慢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差異與不同,做到因材施教。當然,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僅僅局限于教材,可以適當往外延伸點,如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多媒體,去尋找相關課程資源。這樣不僅將教學資源伸展到了課外,整合了教學資源,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理念在教學中可以開展一些演奏,創作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一類的實踐活動,也可以通過一些情景模擬活動,為學生制定角色,使學生最大程度地融入課堂,并且鼓勵支持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融入到表演中。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發出他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能加深其對音樂的感悟,發揮其自己的創作想象,自己創作。在此基礎上再加以運用多媒體的視頻動畫等功能,開闊小學生的視野和思維。這正是很好地符合了音樂新課程目標中提出的要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里的協調能力,
比如,在學習《過新年》的時候,老師讓全班學生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敲小鑼,第二組打鼓,第三組唱歌。這樣反復練習,邊唱邊演奏,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在中途休息的時候,老師用多媒體給他們放映了網絡上的《過新年》的視頻,學生說他們也應該有伴舞的。于是,學生每個組出兩個人,又組成了新組,就這樣他們邊演奏邊長邊跳舞,使學生體會到了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整個教室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在表演完后,老師讓學生根據《過新年》自己即興創作一首,每個學生創作的作品內容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這既提高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自制樂器,在小組中積極討論,思考用什么當小鼓或者小擦,小鑼好,然后分工合作尋找材料,進行制作。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下,優化小學生音樂課堂要從學生和老師及多方面考慮,要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及教案設計,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與表現,促進學生合作性學習,互幫互助,同時要整合利用資源,只要這樣不斷努力,一定可以把新課程改革理念滲透到課堂中,從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能力,給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綜合性的優秀人才。
[1]陳健真.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15.
[2]伍文獻.讀寫算.2014.
[3]魏迪森.新課程.2015.
[4]郭紅霞.中小學音樂教育.2014.